劉建軍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良好的母親教育可以讓農村孩子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確保農村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當前農村地區母親教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發揮最大效能。本文從分析農村小學家庭中母親教育的現狀入手,闡述農村小學生母親教育的引導策略,旨在促進農村地區小學生的深層次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母親教育;現狀;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026—02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家庭教育的質量影響著孩子的發展方向和心理健康。“好母親勝過好老師”,母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無法被其他人取代的,因此,母親教育也就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關注。在農村地區,如何促進母親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幸福感,成為了教育界探討的熱點問題。現階段,很多農村的母親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諸如過分地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其習慣的養成教育,與孩子的溝通較少等。因此,要想真正發揮母親教育的作用,就必須要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關注孩子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確保家庭教育質量得到提高。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農村小學家庭中母親教育的現狀
1.母親教育觀念落后,重視考試分數。在當前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農村母親教育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特別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只要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對孩子進行訓斥,也不詢問孩子成績不佳的原因。只要孩子考試分數高,就會表現得過于溺愛,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會盡量滿足。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科學,應該讓孩子正確對待學習,自主進行學習,而不是靠物質激勵他們學習。還有的母親文化水平較低,教育孩子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承擔不好母親應有的行為示范作用,進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影響[1]。
2.母親教育方式單一,教育素養缺失。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調查發現,很多農村地區的母親不知道教育孩子應該是分階段的,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部分農村母親自身教育素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失,這就需要母親從自身處找原因,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從多個角度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同時,也需要社會給予必要的支持,通過“母親大講堂”“賢內助評選”等活動,提升農村母親的綜合素養,從而提升教育實效[2]。
3.母親教育孤立無援,教育效果不佳。家庭教育以母親教育為主是當前大多數家庭的做法,但是也不能缺少父親教育,而需要父母共同參與。在當前的農村生活中,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通常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父親只負責賺錢養家,所以父親沒有與母親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得農村母親教育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盡管有的父親參與了家庭教育,但由于性格粗暴,不講究教育方式方法,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與父親的關系更加疏遠,沒有真正達到教育的目標[3]。
二、引導策略
1.構建學習型母親教育觀。母親教育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母親具備很多知識和技能,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可是部分農村母親在知識儲備上明顯不足,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表現出力不從心,無從下手,這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近年來,學習型母親這個概念被提上日程,農村小學生母親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豐富自身的教育知識,逐步增強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最終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首先,要發揮榜樣作用,學給孩子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農村母親必須處處為孩子做好表率,比如離開房間要關燈,吃飯之前要洗手,閑余時間多看書,面對生活要常感恩,這樣孩子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這些好品質。其次,母親要與孩子一起學習。母親要善于與孩子共同學習知識,探討問題,交流思想,幫助孩子克服錯誤的行為,使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品格完善的人[4]。
2.樹立“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有些農村母親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作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導致很多孩子恐懼自己的母親,不敢與母親交流內心的感受,逐漸使母親教育喪失了主動性。在教育界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一位合格的母親必須要秉承著成才先成人的母教理念,如果孩子小的時候過分溺愛,孩子的性格易出現畸形,那么當孩子走入社會的時候,也會與社會格格不入,無法無天,甚至觸犯法律。所以,農村母親在家里也要及時向孩子講述關于仁義禮智信等歷史典故,并且與孩子共同分析每個典故所傳達的含義,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
3.母親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很多農村家庭里,母親與孩子的溝通較少,而且也沒有掌握溝通的技巧,總是比較直接地詢問孩子的事情,仿佛在審問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感到煩躁和不安。所以,農村家庭母親教育必須要掌握與孩子深度溝通的技巧。當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時,不要問“你在學校怎么樣?”可以問“今天數學課學了什么?”要避免大范圍的提問,從小事入手更加穩妥。當孩子說:今天的英語課真的很無聊。這時家長不要說:英語課怎么會無聊呢?學習英語應該是很有趣的。如果這樣說就會讓聊天無法繼續。為此,可以這樣說:是的,英語課是很無聊,那么你能告訴媽媽,是什么讓你覺得英語課這么無聊嗎?這樣就會使孩子可以向家長吐露心扉,便于家長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5]。
4.遵循兒童特點,注重教育方式。教育方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村母親教育的質量,有一些農村母親沒有關注教育方式,也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通常情況下,母親會對孩子進行口頭警告或者嚴厲的呵斥,容易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傷痕,使親子關系受到影響。所以,作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兒童的個性特點,教育方式要恰到好處,幫助孩子消除成長過程中的困擾,了解孩子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情感變化,從而做到對癥下藥,向孩子傳遞正能量。有些母親教育孩子的內容脫離實際或者偏離教育主旨,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在背后議論老人,這將會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隱患。母親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將來的作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為此,要想讓孩子不撒謊,母親就要確保自己不說謊,不能用謊話哄騙孩子,而是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性,讓孩子受用無窮[6]。
5.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農村母親要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溫馨的家庭教育環境,創建一個適宜的介入氛圍,這樣能夠使孩子快速地理解和接受,提高母親教育的有效性。可以給孩子制作一個簡易的書柜,每天陪伴著孩子一起閱讀,這樣既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相處的時候母親要文明用語,以兒童的視角去講述道理,多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使孩子變得文明、有禮貌。與此同時,帶領孩子到田間地頭去感受勞動的辛勞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借此機會向孩子講解一些種植知識和農業常識,促使其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7]。
綜上所述,母親是家庭教育的靈魂人物,母親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于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此外,還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加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陪伴孩子一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玉花.農村小學家庭母親教育的現狀及引導策略淺談[J].新課程,2019(11).
[2]劉世福.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及指導策略[J].甘肅教育,2018(10).
[3]孫生蘭.農村地區如何促進母親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發展[J].家長,2019(24).
[4]雒得勝.母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導策略[J].科普童話,2019(44).
[5]林艷玲.淺談農村初中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以廣州市增城邊新灘鎮第三中學為研究對象[J].新課程中學,2017(07):26-27.
[6]譚承瑞.農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問題現狀及探究[J].考試周刊,2017(07):05-06.
[7]李明松.農村家庭教育的荒野——淺談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0(02):14-15.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生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案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 GHBZX26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