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靜
【摘要】在新時代下,讓新教育理念扎根于學校,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就需要對新教育理念下理想課堂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構建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教育理念;理想課堂;構建;高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052—02
在新教育理念要求下,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可謂是一線教師的永恒追求,新教育理念對于理想課堂構建提出了相應的標準,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個簡潔的課堂教學框架,教師需要對理想課堂形成準確把握與理解,若無法形成全面理解自然無法為學生構建出有效的理想課堂。為此,筆者從理想課堂基本特征出發展開了如下分析。
一、理想課堂的基本特征
1.理想課堂是和諧互動的課堂。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學習過程應該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需要借助于人際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互動來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信息,并且讓學生形成有效情感互動與交流[1]。在教學期間,每一位學生均是獨立的生命體,其自身精神層面的變化則大多是源自于自身學習生活體驗,而這種體驗通常都需要借助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來實現。為此,要想真正為學生構建出理想課堂,一定要先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善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性語言、情緒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之上主動起來。
2 .理想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理想課堂不僅是和諧互動的課堂,也應該是充滿活力、不斷生成的課堂。只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彰顯出自己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之上產生思維火花與思考,才能真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得到提升與發展。為此,在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情緒體驗、人格形成以及道德生活,借助于各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奇思妙想,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生成理想課堂。
3.理想課堂是務實高效的課堂。高效的教學課堂并不代表其是理想課堂,可是理想課堂一定是務實高效的課堂。為此,在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的時候,不僅要注重課堂活力以及創造力,同時還需要立足于新教育理念及標準來進行優化,明確教學目標以及落腳點,積極借助有效手段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與思考欲望,促進理想課堂生成[2]。
二、有效構建理想課堂的前提
1.創新教學模式。要想真正構建理想課堂,教師在教學期間一定要及時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整個課堂結構,在教學期間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互動。教學模式對于教學成效會造成直接影響,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想課堂在構建過程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拓展延伸、思維碰撞的高效生態課堂模式,結合教學內容來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與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對學科基礎知識與內容形成良好把握,同時為學生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班級學生都能夠在和諧且良好的互動氛圍中感知知識、獲得思維碰撞,從而有效為學生構建出理想課堂。
2.凸顯課堂智慧活力。新教育理念明確指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生命動感的課堂,自然需要服務于學生,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需要發揮出自身智慧來提升教學課堂開放性以及靈活性,讓學生能夠在這種理想課堂上得到提升與進步。在教學期間,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深入挖掘開發學生個性潛能,多為學生創造能夠碰撞思維火花的教學空間與氛圍,同時鼓勵師生在有效互動與對話中思考與創造,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全新的教學過程,整個課堂教學也能因此而充滿活力和智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語言藝術和魅力,借助于語言藝術來激活學生思維,同時主動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生動且極具教師智慧的課堂教學上得到提升和發展,從而真正實現理想課堂的有效構建。
3.注重課后反思。新教育理念下要想真正構建理想課堂,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在教學期間還需要注重課后反思,借此來不斷強化學生感悟與認知,真正讓學生在理想課堂上得到提升與進步。借助反思來記錄課堂教學閃光點以及不足之處,以此來及時優化課堂教學,促進理想課堂目標的實現。此外,還需要在課堂上組織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反思與實踐中了解自身不足,以此來有效展開查缺補漏,讓學生在理想課堂上得到有效提升[3]。
三、新教育理念下構建理想課堂的實踐策略
1.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理想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了詩意、能夠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課堂。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理想的課堂并沒有絕對的標準,可是卻有一些基礎的要求。”在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的時候,教學工作者一定要對其形成有效認知,在教學期間追尋一個詩意且富有靈氣的教學課堂,讓師生在課堂之上得到共同發展與進步,學生也能在理想課堂上健康成長。教育并不是為了教給學生一時有用的東西,而是為了學生今后長遠、永久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教師在為學生構建理想課堂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能以考試這一功利性目標為主,要為學生今后終身發展奠定良好保障與基礎,這樣才能真正稱之為理想課堂。
2.理想課堂要實現教學個性與學生個性有效發展。新教育理念下要想真正為學生構建出一個理想課堂,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從之前知識的灌輸者、傳遞者及時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期間真正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究與領悟的機會,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問題、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表達,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實現教學個性與學生個性的統一發展與進步。同時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及時發展自身個性與專業特長,在教學期間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與特色,以此來為學生構建出一個個性化的理想課堂,從而有效發揮出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和提升。
3.要尊重學生差異,精心備課。新教育理念下要想構建出理想課堂,教師在教學期間還需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來進行精心備課,在課前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以及學生個性差異來為學生設計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亦或者是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積極性。在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特別是“備學生”一定要有效落實下去。在備課期間,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班級學生認知水平,以此來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合理設計與安排,并且考慮到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做好預設處理,這樣才能及時有效地為學生構建出一個理想的教學課堂。
4.組織高效的課堂教學。第一,學習目標一定要做到四個結合、兩個轉化。其中四個結合主要指的是大綱、理念、文本與學情的有效結合,真正做到心中有理念、腦中有大綱、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而兩個轉化則是指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明確學習目標兩個步驟,一個是指教師在預測學情基礎之上融合其他三要素,將學生的最近可能發展區及時轉化成為學習目標,另一個則是指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之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把握學生發展區并且基于此來及時調整之前的學習目標,將學生實際最近發展區及時轉化成為課堂最終學習目標。第二,課堂教學需要以展示為主要表現形式。這里提到的展示涉及內容較多,有教師的展示、學生的展示、個體展示、小組展示、群體展示、主動展示、被動展示、信息技術展示等多方面,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鼓勵學生自主展示,并且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學會主動質疑與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提升。第三,教學期間靈活使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理想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班級合作、小組合作,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靈活使用這些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培養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而在理想課堂上的探究學習則需要教師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質疑;或者是立足于學生質疑來進行探究、思考,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理想課堂上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綜上所述,教學活動的實施本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適應以及調整的過程,在新教育理念下理想課堂成為一種全新的課堂形式,也是一種十分具有價值的追求,只有真正為學生構建出理想課堂,才能讓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高效,學生也能在靈性且生動的教學課堂上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銀玲.“新教育”理念下理想課堂創建之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58.
[2]高麗娜.新教育理念下構建理想課堂策略研究[J].東方教育,2013(12).
[3]葉瀾.時代精神與新教育理想的構建——關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跨世紀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04-09.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