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著軍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必要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上進行調整和改革,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而情境創設便是初中物理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但應試教育思維留下的學習慣性使得學生在物理教學的情境創設中難以適應,甚至導致學生的思維與課堂情境產生割裂,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加強初中物理教學與情境創設的有機融合便成了一項棘手的難題。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創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36—02
情境創設與初中物理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初中物理教學中大部分的知識點來源于對生活常見現象的系統提煉,因此,在知識點的講解上會顯得極為抽象。處在初中階段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對于初中物理知識點的理解自然達不到較高的程度。情境創設通過對生活常見場景的模擬:一方面將學生的學習場所從學校搬進了生活,拉近了學生與初中物理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可以激發自身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1.情境創設缺乏目的性。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也會用到創設情境的教學手段,然而和素質教育中所強調的創設情境不同。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只是為了滿足書本教學要求而設立的教學環節。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在應試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便需要在課堂上安排大量的隨堂練習。然而隨著應試考試難度的提升和題型的不斷變化,考試題目也開始朝著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試題將會和學生的生活產生緊密聯系。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僅僅只是作為學生的學習場所,教學內容長期與學生生活環境的割裂導致了學生在面對綜合化和生活化的題型時束手無策。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教師會在課堂上嘗試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試題。這種做法雖然可加強學生對于試題的理解,但從長遠角度而言,這種為應試教育而創設的教學情境缺乏相應的目的性,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只是為了能夠解試題,對于相關的物理知識不會進行更深刻的探討和思考。長此以往,教學情境的創設只會被逐漸架空,成為應試練習的擺設。學生在這種缺乏教學目的性的教學情境中只會加劇與生活之間的割裂,無法建立系統化的物理思維體系。此外,由于在應試教育中對于素質教育的輕視,情境創設的創新式課程一般只會出現在示范課與公開課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課堂教學模式的僵化[1]。
2.情境創設內容過于陳舊。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通過將生活化場景搬進學校課堂中,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對于物理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從而實現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情境創設中,能夠保證學生主動完成物理學習任務的驅動力是學生的好奇心。然而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的情境,過于依賴與書本內容之間的聯系,通常會使用一些極為常見的例子。例如,在講解電能向熱能轉化的物理知識中,教師常常會使用電燈在通電之后會不斷發熱的例子。這個例子雖然可以準確呈現能量轉化這一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表現,但是這一現象對于學生而言已經耳熟能詳。把生活中已經見過無數次的生活場景再次搬進課堂之中,雖仍有親切之感,但是由于相關知識點的生活背景介紹終年未經修改,學生對于這一情境已經沒有任何興趣可言。此時教師再拋出更多的設問和話題也無法激發學生自身的驅動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降低,情境創設也就形同虛設[2]。
3.情境創設能力不足。情境創設不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除了例子陳舊之外,教師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導致情境創設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會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思路十分渙散,創設的教學情境難以做到引人入勝。教師在無法對教學情境進行詮釋的情況下無法與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對于學生在思考和探索上的引導更是無從談起。另一方面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生活化的例子作為鋪墊,而教師自身水平的限制很有可能導致選擇的例子與物理知識點產生脫節。學生在與課堂內容脫節的教學情境中只會對物理知識一知半解,最終導致整個課堂出現混亂[3]。
二、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中的對策
1.明確情境創設的目的。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不能復制傳統教育模式的思維,傳統教育模式為了解題而設計創設的情境缺乏相應的目的性。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情境創設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其創設目的。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初中物理中抽象的邏輯體系對于思維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初中生來說較難理解。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感性的仿真生活體驗中找出一般性的物理規律,從而獲得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教學重心放在書本知識點而非習題之上,通過對書本知識點的解構和重組,找到生活體驗的切入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沉浸式的教學體驗。例如,在《光學儀器》的章節之中,介紹了不同透鏡與相關光學現象的內容,若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創設的情境,必然會用到光具座對不同的光學現象進行演示,以加深學生對于光學規律的理解。但這種情境創設與生活情境之間的割裂,若長時間使用必然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僅會導致學生解題能力的下降,更會影響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在明確情境創設目的的前提下,找到能夠以生活場景切入的關鍵點。對于《光學儀器》這一章節來說,教師可以從眼鏡、幻燈機和投影儀入手,以生活中常見的物件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對于眼鏡改善學生近視眼原理的探索心,情境創設才能實現與生活場景之間的融合。
2.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首先,很多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由于著重于對生活場景的搭建,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素質教育下的情境創設中,為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加入有對話的生活場景。通過情境短劇等形式的對話,讓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身臨其境的生活場景,學生對于物理知識也就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同時,通過對話形式的情境創設,也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首先,師生的互動能反映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利于教師及時地進行知識的講授調整,最終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次,進行生生間的合作互動,如測速度時對學生的分組。老師只給出要求,由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分配工作到人,落實測速、記錄,完成表格的記錄和速度的統計。學生們相互管理協調,以便很好地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最后,教師對各組間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3.物理實驗與情境創設相結合。物理教學實際上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因此在情境創設上也需要與物理實驗進行融合。例如,在關于浮力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通過玩具鴨子等常見的玩具為載體進行教學場景的創建。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通過對不同玩具間浮力的對比實驗,便可以得出輪船在江水中受到的浮力與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之間的關系,也能表現出船從江中行入海中的沉浮現象與所受浮力有關的因素。
再如,學生在對比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時,可以對比開關安裝在總路和支路中所起的作用。與家庭電路中各種電器工作時的特點與聯系進行對比,學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從而獲得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的提升。實驗可使物理教學更加由淺入深,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知識,掌握知識。這樣可以把學生的認知從抽象變具體,從復雜變簡單,讓學生輕松地體會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物理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并通過對教學思路和方法的調整實現情境創設教學的完善,從而實現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根本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梅.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魅力中國,2016(18):134.
[2]許義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
[3]劉聯武.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信息周刊,2019(05).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