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偉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實現自身角色的轉化,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本文從民主平等的管理模式談談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思想觀念層面到教育工作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民主管理方式,扮演好一個民主的協調者、設計者、塑造者。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民主管理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班主任是一個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對于擔任某個班級的科任教師,班主任是一個協調者,其工作管理對班級乃至學校都至關重要。
教育管理學專家賀樂凡將班級管理模式分為以下幾種:放羊式、命令式、簡單聯系式、多向聯系式、民主平等式。那么,一個真正的民主型班主任,應該如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恰到好處地扮演其角色呢?無為不是無所為,是居于另一種姿態的有為之為。無為,不事事親為,從管理的思想到管理的踐行,都應做到知行合一。所以,一個民主的班主任,從表面的工作實施上可能是管得少的班主任,但是,他一定是在不同維度上去恰到好處地體現他的角色作用,是盡心盡力的班主任。班主任自己不親自參與管理,那要誰來完成相關的管理事務呢?以下是筆者關于班主任民主管理班級的幾點建議。
一、在思想觀念上,要觀念先行
第一,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觀。這種觀念應該滲透進班主任的工作思想中,比如,邀學生到辦公室談話教誨時,盡可能讓其坐著一起聊天,相信這樣的聊天方式能營造出更好的聊天氛圍。又比如,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別慣性地給其貼標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沒法做到一視同仁,有時帶來的傷害影響是深遠的,刻骨銘心的。比如,在一次月考英語考試中,有一位后進生突然就拿了班級第一名,試卷被科任教師判了可疑卷,但后經筆者私下調查了解到,原來他家里是在做外貿生意,在一次偶然機會居然被他成功談下了外貿訂單,從那時起學生就知道學好英語可以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所以他拼命地惡補,也終于見到了效果。由此,筆者不斷警示自己,任何時候都別隨便貼標簽,帶著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地去作判斷,任何時刻筆者都會帶著兩個觀念:1.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可以跟他一起坐著聊,盡可能讓視線保持彼此的平視狀態;2.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所以,他存在問題是必然的,教師需要寬容,要做的盡己之力幫其修補。班內良好人際關系是學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依托,教師更應該在教育工作中扮演一個亦師亦友的角色。
第二,樹立民主意識,從教師到學生都一起武裝起來。一方面,班主任要把“主體性”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獨立精神和獨立人格的養成。另一方面,學生作為民主管理的實施對象,班主任有必要不斷去激發學生的自我民主意識,讓每個學生能自覺意識到作為班級一員的權利與義務,形成主人翁意識。比如,在一次主題班會組織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環節存在可執行性不強、預期效果不佳的風險,該方案是全權交給班委組織并通過了班級的大部分投票,會后班會組織者在與筆者總結班會工作過程中也著重交流了這些問題,筆者剛好就利用此機會培養班干部團隊的組織策劃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學生能力提升了,師生關系也提升了。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放權而不是掌權,這樣的“民主之花”才能開得更加漂亮。
二、在工作實踐中,應環環相扣
第一,法度分明,自成方圓。一個班級是由多人組成的一個大家庭,人與人在習慣、性格方面都不盡相同,所以,班級中總會存在一些違規違紀的行為。學生行為規則、校規等是規范學生行為舉止的依據,而班規是對校紀、校規的延續和補充,其可操作性更強、更有針對性。當學生出現違規、違紀行為時,讓他們知道底線在哪,觸犯了會有怎樣的處罰,所以班規是一把可度量的公尺,是進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礎。通過班級公約的執行,大部分學生基本都可以實現自律,公約是他們實現班級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據”。因此,筆者一直都非常重視班級公約的建立,包括從班級公約制訂的渠道、形式、內容和執行。公約的制訂一般都是由學生集思廣益,最后進行投票簽約,以民主方式實現民主自治,并且有鄭重的宣誓環節,拍照和簽字留證。內容上一定是可操作性強、可量化評價的、可持續執行的,同時,建立一套獨立的監督機制,保證班規的執行和效果。另外,筆者也密切地與科任教師溝通,及時掌握班級規章制度在學科教學中的效果。通過完整的班規體系,實現了對班級民主管理的初步建設。
第二,發揮班干部的管理和模范作用。在班級過程中,要實行分層管理,把權力下放給學生。從各種班級關系上看,班干部起著很重要的樞紐作用,因為班干部群體就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群體。那要如何去打造好班干這一支精英團隊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嘗試:1.要做到善任。一方面要量才使用,即根據學生的能力安排職務,做到能級相稱。另一方面要用盡其才,使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比如,學習委員可以由其組織“第二課堂”進行對班級學生的強化學習,組織學科尖子團隊收集優質學習資源全班共享等。2.要進行培養。這里的培養主要是進行班級管理能力的培養,比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又如,一次月考,班級成績出現了明顯滑落,筆者便召開了班干部會議商討成績如何提升,通過大膽授權、溝通輔導,該團隊在次周星期一班會課上便公布了“第二課堂”自由輔導強化學習計劃方案,公布前還做足了輿論宣傳,故方案一公布便得到學生的積極相應,在后續的組織執行中效果頗佳。3.要建立班級問責制。在問責中,更側重于班干部與群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督關系。通過班干部團隊的打造,班主任的管理角色已經很大程度上轉移到班干部團隊上,由此實現了班主管理權力由一人向多人的轉移,形式上已經實現了民主化。班主任也逐漸向無為而治卻又無所不為的管理效果靠近。
第三,調動最廣大學生群眾參與管理,利用“陶片放逐法”形成可持續全民監督機制。例如,在處理學生廁所抽煙陋習問題上,多種措施處理后都出現了階段性反彈,很多學生陋習已成頑習,僅靠一紙班規使其自律,或通過教師突擊檢查的偶然性監督,都沒辦法杜絕其陋習,怎樣建立一套可持續、全方位的監督體系?最有效的就是發揮全體學生的共同監督作業,故采用了定期、不記名、“陶片放逐法”式的全體投票,這同時又顧及到個別學生的舉報心理壓力和環境侵擾,效果立竿見影。所以,教師可以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但是學習過程中陪伴他們時間最多的是同學。在整個高中學涯中,只有同學可以從入校到放學甚至到夜寢都陪伴在其左右,這種陪伴是一種競爭,一種互助,一種互督,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會形成一種正能量的氛圍,其效果必定是更深遠、更長久的。
班主任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優質人才的一線力量,班主任角色是班主任職能的表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目前的班主任角色面臨的種種問題,但班主任是通過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進步的先行者。班主任必須要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民主管理方式,扮演一個亦師亦友的、民主的裁判者、協調者、設計者、塑造者。
參考文獻:
[1]劉鐵芳.何謂班級民主管理[J].班主任,2010(6).
[2]李鳳才,李欣.班主任民主管理中的幾個誤區[J].黑河教育,2009(2).
[3]吳平雅.班級民主管理新思路[J].陜西教育(綜合版),2003(7).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