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霞
【摘要】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頭戲”,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山區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計算基礎,通過“三段訓練”計算教學模式,從口算和筆算兩個角度入手,精心設計課前三分鐘訓練、課中精講精練和課尾小檢測練習題。課前三分鐘訓練要凸顯計算教學重點,以基礎性題目為主,課中要精講精練,設計小組討論、計算探究等類型題目,課尾要設計生活探究類計算題,引導學生用計算解決生活難題,全面提升山區小學生計算能力。
【關鍵詞】山區小學;數學計算;三段訓練;應用策略
山區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運算速度慢、出錯率高、解題速度慢等方面,數學教師要為山區小學生量身定制計算教學方案,從口算和筆算教學入手,針對學生運算速度、信息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設計個性化練習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我校針對山區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特點,打造了個性化“三段訓練”數學運算教學模式,從課前三分鐘訓練、課中精講精練和課尾小檢測練習題設計入手,提煉單元教學重點,針對計算基礎知識點設計課前練習題,讓學生的預習目標更加明確;設計探究性、合作性課堂練習題,設計小組課堂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對數學口算和筆算技巧進行探究,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課尾要設計實踐類分層數學練習題,讓學生根據生活場景編寫一些數學游戲或例題,讓學生也參與到數學練習題設計中,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提升數學運算教學質量。
一、山區小學生數學計算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口算和筆算基礎薄弱
山區小學生口算速度比較慢,準確率還有待提升,對數學混合運算法則、簡便算法的運用不太嫻熟,口算很難做到“張口即來”,思考時間比較長。有的學生還會混淆數學計算法則,影響了口算正確率。有的學生筆算習慣不太好,脫式計算粗心大意,很容易抄錯數字和運算符號,豎式計算中很容易忘記進位和退位,筆算成績也不太好,導致山區小學生數學計算成績整體偏低。
(二)計算練習題設計不太符合山區小學生
很多山區小學把數學教改重點放在了課堂教學上,忽略了數學練習題設計,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是直接采用課后練習題或教輔材料練習題,很少自主編創數學練習題。很多教師沒有對數學練習題進行細致劃分,課前、課中和課后練習題并沒有明確的劃分,這也影響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山區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
二、運用“三段訓練”提升山區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數學計算基礎知識,編寫課前三分鐘練習題
教師在設計課前三分鐘預習練習題時要考慮學生整體計算水平,以基礎性練習題為主,避免設計難度過高的計算題,以免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也可以嘗試設計一些數學計算小游戲,激發學生探究數學計算定律的興趣。教師在教授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算得對嗎》一課時,要抓住本節課三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法計算來設計課前練習題,可以結合教材書店買書的案例來編寫生活化計算例題,分別設計加法和減法計算題,指導學生提前預習三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例如,教師可以編寫如下例題:淘淘和媽媽去超市購物,牛奶45元一箱,牛肉55元一斤,媽媽一共帶了120元,錢夠嗎?如果夠的話還剩多少錢?這道課前預習題不僅綜合了三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法計算法則,還指導學生復習了數字比大小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豎式計算和用代入法進行驗算,夯實學生加減運算基礎。學生可以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如,120-(45+55),也可以列出120-45-55等,進行豎式或者脫式計算。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究一題多解的方法,讓學生寫下自己想到的計算方法,為后續課堂聯系探討奠定良好基礎。
(二)精心組織小組討論環節,設計課堂探究性練習題
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小組合作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對課前預習題進行討論,先解決學生課前預習練習的遺留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例如,引導學生嘗試自主編寫一些計算例題,讓各個小組之間互相出題、互相點評。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課前練習題的解題思路寫在黑板上,組織各個小組對這些解題思路進行討論,商討出最簡便、最容易理解的解題思路。有的學生認為綜合算式比較方便,還可以進行簡單的口算。例如,120-(45+55)中,可以先計算45+55=100,這樣算起來更加簡便,可以更加直觀找到可以湊十、湊百的數字,方便我們的口算和筆算。教師針對課前預習練習題設計了拓展練習題目,如,384-84、287+136和185-75等口算題目,200-64、425-121和354-25-75等筆算題目,組織小組口算和筆算競賽,口算練習題以加減法計算為主,筆算練習題則是以連加和連減計算為主。各個小組派出一人參與口算競賽,一分鐘內答對題目最多的小組獲勝,筆算競賽則是采取小組PK賽,筆算失誤的小組被淘汰。小組合作探究和競賽可以激發學生計算學習興趣,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法則,引導學生對計算技巧進行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聚焦學生課外拓展學習,設計課尾小檢測練習題
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收尾,根據學生課前、課中練習題學習情況、教材案例講解效果等設計課尾小檢測練習題,還要關注學生課外拓展性學習,利用課尾小檢測做好課內課外數學教學的銜接。例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算得對嗎”課尾練習題:請你匯總出本節課練習題特點,針對購物找錢問題進行分析,針對課前、課中練習題列出至少兩種解題思路,羅列出豎式驗算的過程,用文字對計算過程進行說明,并匯總出三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法運算法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有的學生認為,課本上小朋友買書的案例體現了驗算的靈活性,我們進行減法計算時,驗算時要用加法,例如,把得數和減數相加,看是否和被減數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說明計算錯誤;有的學生認為,計算過程中發現交換加數位置不會影響加法計算結果,我們在計算時可以先計算可以湊十、湊百的加數。教師要匯總學生尚未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課外探究,明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升計算教學有效性。
三、結語
山區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學生計算基礎,貫徹“三段訓練”教學理念,抓好課前、課中和課尾三個環節指導,針對每一個環節來設計計算練習題,選取生活化計算案例,引導學生推導和驗證運算定律,精心設計小組探究和數學游戲,讓計算教學更有人情味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計算技巧,全面提升山區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覃洪梅.新課改下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4(17):32.
[2]馬維崗.提高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4(5):171-172.
[3]薛雯艷.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J].讀寫算,2020,4(17):66.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