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俐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基礎學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音樂、體育、美術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仍有許多家長出于學習成績的考慮,不重視美術學科。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本文探討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 ?生活化教學? ?策略
羅丹曾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可見,初中美術教學走向生活化至關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感知大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細致入微地觀察和探究生活中的事物,還要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辨認能力,并解決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另外,教師應足夠重視美術生活化教學,不斷激發學生對初中美術學習的熱愛之情。
一、走出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
初中美術實踐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能力上,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大腦思維轉換能力,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感悟生活中的色彩。教師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從煩瑣的各種定義中脫離出來,真正地融入生活。
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標志》時,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和道理是有限的,學生聽了一節課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這時,教師不如換個教學方式,帶領學生真正去實地考察一下,用眼睛看周圍的事物,看自己周圍的標志,如車的品牌標志、超市標志等。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融入生活、感受生活、觀察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熱情,對美術學習產生向往。
二、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進一步感受生活
美術是一門藝術,它是通往心靈的窗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分析大師的優秀作品,感悟其中色彩的運用,色彩的疊加、渲染、搭配等,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把握作品顏色運用的規律,再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并加以運用。教師還要督促學生進行大量的分析,充分體味畫中的情感,以及畫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逐步理解和運用色彩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力。
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現代雕塑》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些世界有名的雕塑,如《秦始皇兵馬俑》《自由女神像》《斷臂的維納斯》等。教師要讓學生分析這些雕塑手法,了解作者當時的雕刻情感、社會背景,以及為何要雕刻這一幅作品。通過接觸名畫大師的作品,學生能打開眼界和創作思路,把握每一幅作品中的搭配效果,形成自己的理解觀念,從而進一步的感受生活。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進一步走進生活
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逐漸融入初中美術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各種事物的顏色呈現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走,一節課便顯得簡單而又充實。在生活化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各種不同顏色的事物,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思維。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實現形色結合,從而使初中美術教學進一步走向生活化。
如在教學《豐富多彩的建筑風格》時,教師做不到每節課都外出實踐,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大屏幕給學生展現優秀的建筑作品,供學生觀賞、學習和借鑒。學生看到大師的作品,感悟其中好的地方,便會全方位分析大師的手法,并進行學習和借鑒。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內進行交流和討論。
總而言之,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非常重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大千世界中的繽紛多彩,感悟大千世界的美輪美奐,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有效促進初中美術教學走向生活化。
參考文獻:
[1]郭敏.新時代·新青年·新評價——初中美術課堂效率提升的創新評價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15).
[2]安青山.引生活之水,灌美術之園——中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3]郭維霞.美術教育生活化,藝術美學進萬家——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永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