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瑞 王江海


摘? ?要:沃里克大學是英國創業型大學的典型代表,秉持學術與創業兼顧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管理機制創新等方面頗具特色。合理借鑒沃里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應明確辦學定位,革新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營造創業文化氛圍;改善教學方式,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完善管理機制,優化一體化組織體系等方面,尋求轉型發展的突破,推動自身進行“雙一流”建設。
關鍵詞:創業型大學 人才培養 沃里克大學
創業型大學起源于20世紀中后期的歐美發達國家,是知識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下大學辦學理念和發展戰略的創新。從教育語言流變的角度來看,“創業型大學”一詞在20世紀60年代才經有關學者譯介進入我國。從高等教育哲學的角度來看,大學一直存在著兩種隱喻,即“象牙塔”和“動力站”。前者強調大學應該作為民族精神文明的崇高象征和知識權威的來源,后者強調大學應該積極發揮其政治經濟功能,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引擎。這兩種隱喻實際上指向大學職能的兩種相異職能,高等教育學者都試圖找到有效調節兩種職能的機制,即找到一種“兼顧學術和經濟效益”的大學發展模式。這就是創業型大學進入我國之后會引起學界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而英國沃里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是“兼顧學術與創業”的新型大學的典范。
一、沃里克大學的誕生與貢獻
(一)創辦背景與發展
英國沃里克大學是英國政府在二戰后為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一所高校。它于1961年獲得政府批準,1965年獲得皇家許可,以獨立法人的身份運營。二戰結束后,英國高等教育為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修復戰爭期間受到的挫傷,培養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1963年,英國高等教育委員會發布《羅賓斯報告》,提出要讓一切有條件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進入高等學府,重點探討了英國高等教育如何為社會服務這一重大問題,強調高等教育要適應現代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沃里克大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作為“兼顧學術與創業”的新型大學的典范,英國沃里克大學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961—1970年為創建初期階段。沃里克大學內部比較動蕩,存在辦學定位與理念之爭,當時僅有450名本科生、1棟教學樓,直至1967年才成立了1個真正的教學機構——商學院。1971—1980年為奠定基礎階段。沃里克大學于1978年與當地一所教育學院合并,開始尋求地方政府幫助和外部資金進行校園建設,并與企業進行合作幫助校園創收辦學經費;此外,沃里克大學于1980年創辦沃里克制造業集團,充分發揮工程系學科優勢,將創業教學、科研與成果轉化融為一體,拓寬學校創業機會來源渠道。1981—1995年為轉型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后,英國政府對高等教育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并且出臺了鼓勵大學與企業合作的政策,促使沃里克大學實施“創業型”發展戰略;1984年,沃里克大學創建沃里克科學園區為學術成果搭建轉化平臺,在校內創辦各種服務行業機構拓寬學校經費來源渠道。1996年至今為邁向新里程階段。20世紀90年代后,沃里克商學院發展成熟,創立各種中小型公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并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沃里克大學留學生教育也得到極大發展,2020年本科學生中有1465名留學生,約占全校學生的5%。如今,沃里克大學已經躋身于世界一流大學,成為英國乃至世界創業型大學的典范。
(二)辦學定位與理念
20世紀60年代,沃里克大學建校之初,英國政府參照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模式,為沃里克大學設計的模式是以培養本科生為主要目標的一般性大學,以教學為主,不注重學術研究,職能單一[1]。在時任副校長杰克·巴特沃斯(Jack Butterworth)的領導下,沃里克大學突破“一般性大學”禁錮,推行“親工商界”政策,向更高水平的研究性大學發展之路邁進。巴特沃斯明確沃里克大學的辦學定位——堅持以學術為本的核心價值,把學術和創業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創業為育人服務。此外,在巴特沃斯的引領下,沃里克大學孕育出“既適應時代需要,又是一項以學科為中心的事業”的辦學理念。由于沃里克大學所在的考文垂郊區屬于英國中部的工業發達區,“適應時代需要”即是要滿足中部考文垂郊區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需要;“以學科為中心”則是要強調學術研究,引入大量學術水平突出的學者培育人才、進行學科建設。
兼顧學術與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多尼思想”(Donnish)使英國高校界鄙視工商業的需求,認為創業是企業的事情,與高校無關,這種學究式的反工商業的思想使英國高等教育界認為學術和創業是不可調和的。1969年,沃里克大學的學生反對學校與工商界合作并爆發了英國高等教育史上較為嚴重的一次學生動亂,社會輿論也猛烈抨擊沃里克大學“親工商界”的辦學政策。20世紀70年代,動亂平息后,英國高校辦學資金極其短缺,而沃里克大學通過多種創業活動順利度過難關,“親工商界”的辦學思想逐漸得到全校的認可。20世紀80年代,沃里克大學克服財政上的困難,以企業家的經營理念辦學,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面施行創新創業計劃。如今沃里克大學已發展成一所卓越的創業型大學——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研究型大學。
(三)辦學成就與貢獻
作為一所創業型大學,沃里克大學堅持“學術創業、知識應用”的實用主義導向,在科學研究、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為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增添了一抹重彩。在科學研究上,沃里克綜合合成生物學中心(Warwick integrative Synthetic Biology Center,WISB)在2019年解決脂肪、油和油脂潛伏在主要城市排水系統的積累問題[2],并在計算機軟件開發、機械制造、醫療技術、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實現創新發展。在教書育人上,沃里克大學的24個院系中有22個院系被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評估為“優異”或21分甚至更高,其中有7個院系獲得滿分24分[3]。沃里克大學還培養了各行各業的高精尖人才,如埃及原投資部長、世界銀行現任高級副行長馬哈茂德·莫希爾丁(Mahmoud Mohieldin)。在服務社會上,沃里克大學設立沃里克創新基金,使大量南非學生免費接受沃里克教育,沃里克大學于2000年成立醫學院,利用醫學教育與研究為考文垂地區乃至全英國提供醫療服務。
沃里克大學不僅有卓越的辦學成就,還在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作出巨大的貢獻。在經濟方面,沃里克大學于2016—2017年在威爾斯伯恩開發創新園區,為區域國內生產總值(GDP)產生了10億歐元的經濟影響。在教育方面,沃里克大學創辦英國沃里克大學制造業集團(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為當地員工提供培訓機會;此外還提供了21個擴大參與計劃(為9~19歲的年輕人舉辦一系列活動,確保所有背景的學生都能進入大學),與341所本地學校合作,鼓勵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在文化方面,沃里克大學于2019年9月主辦了英國科學節,每年投資1700萬英鎊更新沃里克藝術中心——倫敦以外最大的多藝術形式場所之一,以迎接更多游客參與戲劇、舞蹈、音樂、喜劇和視覺藝術活動。
二、沃里克大學人才培養特色
關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學界普遍將其定義為“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的穩定的、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顯著影響的關系樣態”[4],不僅包括“怎么培養人”,還包括“培養什么樣的人”[5]。在“培養什么樣的人”上,沃里克大學著重培養既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又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對未來社會有影響的公民[6];而在“怎么培養人”上,本文主要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管理機制這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培養目標革新——“讓學生獲得成功”
作為一所創業型大學,沃里克大學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創業為育人服務,將“讓學生獲得成功”(Enable Our Students to Succeed)作為戰略性人才培養目標,即為學生提供一種具有改變生活能力、卓越學習體驗和全球化視野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對未來社會有影響的公民[7]。值得注意的是,沃里克大學培養目標中對于“成功”的理解是具有創造性的。長期以來,教育界對于“成功”的理解實際上是被基于“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所統治,機能心理學強調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就是其典型代表。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論才使人們對于“成功”有更豐富的認識。斯滕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就是為了完成個人、群體或文化的目標而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和選擇環境的心理能力。顯然,沃里克大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理念中對于“成功”的理解更接近斯滕伯格對于成功的定義。沃里克大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集有教養的英國紳士、實干的企業家和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于一身的新人。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沃里克大學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為學生提供高層次、多領域發展的道路。由起初的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圍擴大至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組織管理、公司身份等多種領域,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其次,高薪聘請優秀教師,為師生打造充分自由的學術環境,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臺,讓學生探索知識。最后,創辦學術與創業于一體的產學研機構,如沃里克大學制造業集團、商學院、科學園等。沃里克大學制造業集團將沃里克大學的教學、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融為一體,推動了當地制造業的發展,并借助創業教育為當地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推動學生們走向“成功”;商學院提供了大量的職業和短期培訓、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等課程,為沃里克大學的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途徑;科學園為學校有商業潛力的科研成果提供轉化的平臺和土壤,為企業的孵化、創業人員的培訓提供了制度化的基礎。[8]
(二)課程體系構建——“適應學生未來發展”
學校注重和工商界的聯系,設置靈活且偏重實踐性的課程,構建“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課程體系。
首先,沃里克大學注重以學生發展為導向構建“彈性”課程體系,強調激發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賦予學生課程選擇權。以制造和機械工程專業為例,課程體系設置涵蓋核心模塊、選修模塊和實踐模塊三個部分,所有大一、大二學生均學習相同的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則由學生在選修模塊中根據需求自由選擇。第一學年的課程注重知識的廣度與基礎性,旨在幫助大一新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第二學年的課程強調知識的“專”和“深”,模塊課程涵蓋工程數學與數據分析、制造工程設計、動力學與流體力學、機電系統設計等多個學科,通過較為專業的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第三學年的課程設計分為四類:為繼續留在本專業學習的學生開設制造與機械工程專業課程、為升學深造學生提供海外留學機會、為想就業的學生提供一年的實習工作經驗、允許學生轉系就讀其他專業或提前畢業。其次,根據社會需求開展跨學科課程。沃里克大學實行的是跨學科的學部制,而不是傳統大學中學科高度分化的學院。截至目前,學校內部共有33個系,分別屬于文學部、理工程學部、醫學部與社會科學學部。由于沃里克大學所在的考文垂郊區處于英國中部的工業發達區,隨著企業對科學技術、管理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各個學部會綜合設置一些密切相關的學科,如電子商務管理、工程與商業管理等跨學科專業。這種跨學科性質的課程設置,使沃里克大學研究中心能夠培養創新創業型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滿足當地工商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學方式改革——“以研究現實問題為導向”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沃里克大學重新定義“學術服務”的內容,打造“科研—教學”聯結體,將以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
第一,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將社會前沿熱點話題融入教學中。以醫學教育為例,沃里克大學醫學部作為國家領先的醫學研究中心,醫學教育與研究已享譽全球,其醫學課程共為三年,主要探討當前衛生領域問題和全球性問題。第一學年旨在學習健康與醫學科學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等內容,第二學年重點探討傳染病的暴發與預防、食品以及環境和基因等問題,旨在解決當下社會環境突出的健康問題。簡而言之,教師將新成果、新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所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有效接軌。第三學年主要是通過參與醫學項目、案例研討和信息通信技術(ICT)學習等實踐課程的學習,培訓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和問題研究能力。第二,實施研究導向的教學方式。沃里克大學的教師積極參與學術成果轉化,密切關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并將其帶回課堂供學生鉆研討論。第三,搭建“研究現實問題”的平臺。沃里克科學園通過為科研成果提供轉化平臺,吸引大批科技企業入駐校園,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機會。“沃爾夫森研究交流”(The Wolfson Research Exchange),為不同院系的師生學術進行討論和合作研究提供平臺,組織學者形成創新社區。[9]
(四)管理機制創新——“學術與創業雙贏”
沃里克大學建校之初,英國政府將其設定為“以培養本科生為目標”的一般性大學。沃里克大學并沒有被這種預設所桎梏。為貫徹落實“既適應時代需要,又是一項以學科為中心的事業”的辦學理念,沃里克大學創新管理機制,建立學術與創收相互支持的運行機制,如建立統管全校事務的聯合戰略委員會,實施校部集權化管理。
聯合戰略委員會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校務委員會和評議會組成的,職責是統領全校的學術、財務與校舍規劃工作[10]。沃里克大學創業集團與三大學術委員會(自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委員會、人文科學委員會)由聯合戰略委員會統一管理。其中創業集團主要負責創業與創收學校經費,三大學術委員會則負責學術,創業集團的資金收入先轉移到聯合戰略委員會,再納入到校內部的學術委員會,從而來支持三大學術委員會的學術發展(見圖1)。此外,沃里克大學實施校部集權式管理,即聯合各種校部委員會(如前文提到的三大學術委員會),使其實現集體領導,從而高效地管理大學內部的學術與行政。其中最明顯的一個體現便是“頂層切片,交叉補助”,即利用創業能力強的系的收入去幫助那些創業能力弱的系,使各個科系能夠齊頭并進。沃里克大學在學術和創業管理上是高度分權的,即充分賦予學術人員、行政人員以及創業人員在各自領域內的自主決策權。正是這種集權化的分權管理,使沃里克大學在發展歷程中能夠吸引大量優秀學術人才加入。
三、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20世紀下半葉,英國沃里克大學以其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的辦學理念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創業型大學”道路,為我國高校轉型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一)明確辦學定位,革新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上的人才需求一直存在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匹配的現象。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尊重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發展需求,而且要考慮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準確把握社會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我國高校應明確自身辦學定位,著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國內地方本科院校應跳出傳統大學的圈子,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著重培養集“有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實干的企業家”和“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于一身的新人。
(二)完善課程體系,營造創業文化氛圍
在課程設置方面,“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結構體系的系統性、邏輯層次的嚴密性、學術水平高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觀仍占我國高校課程主宰地位[11]。相比之下,英國沃里克大學內部設置靈活的“彈性課程”,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根據社會需求開設跨學科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自己獨特的課程建設,激發了學術創新活力,提升了學科服務社會的能力。我國地方高校應完善創業型課程體系建設,本科課程注重核心模塊、選修模塊和實踐模塊的開設,滿足不同學年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需求;注重跨學科課程的設置,加強學校課程與社會企業需求的連接、學科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的融合。我國地方本科院校在“雙一流建設”中促進自身轉型發展的同時,應培養大量滿足社會企業發展所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美國學者伯頓·R.克拉克(Burton R. Clark)提出,創業型大學需具備強有力的駕馭核心、拓寬的發展外圍、多元的資金來源、激活的學術核心地帶、整合的創業文化五大要素[12]。自20世紀80年代起,英國沃里克大學孕育出企業家精神的辦學理念,并將企業家精神貫徹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中,最終形成整合的創業文化。我國本科地方院校可合理借鑒英國沃里克大學的辦學理念與課程設置,加大與政府、企業、工商業等校外組織的創業教育合作力度,推動企業與大學交流互動,為我國高校師生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創業環境;在校園中營造出創業文化氛圍,強化師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從而推進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
(三)改善教學方式,促進產學研成果轉化
英國沃里克大學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強調科學研究和教學的有機融合;在實踐教學中著重建立學術創業機構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踐技能。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應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參與科學項目研究,開展注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業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術與產業深度融合中提升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應注重與校外資源的合作,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化的學術創業機構和產教融合開放平臺,從而將大學已有的知識、學術成果轉化為能夠產生社會價值的創新創業效益,實現學生學術研究成果的積極轉化。
(四)完善管理機制,優化一體化組織體系
英國沃里克大學打破英國傳統的分權管理模式,擁有“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在時任副校長巴特沃斯的帶領下設立聯合戰略委員會統一領導人文、社會、自然科學三大學術委員會與創業集團,推進學校總體規劃與協調。相比之下,我國高校內部創業管理機制和政策支持略微薄弱,各個學院孤立作戰,沒有與創業集團建立良好的網絡關系,導致資源不能共享。約翰·米利特(John Millet)明確指出,“一所大學規劃的有效性取決于校長領導的有效性,這種情況沒有例外”[13]。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校長作為整個學校運作與發展的“領導核心”,是溝通學校內部學術單位與行政機構的關鍵點,也是溝通學校和外部企業與社會的重要橋梁。我國地方院校應該積極選拔有企業家精神的校長,以此推動地方院校雙一流建設中的創業型戰略。
我國地方院校可在學校內部設立一個學術與創業相互支持的運行機制,實施校部集權化管理;各學院之間資源相互共享,學術研究與創業能力強的院系積極帶動學術研究與創業能力弱的院系發展;充分賦予學術人員、行政人員以及創業人員在各自領域內的自主權,實現學術、創業與科學研究三者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張俊宗.經營大學:沃里克大學的辦學之道及其成功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2):19-23.
[2]WARWICK. Warwick integrative synthetic biology centre[EB/OL]. (2015-10-22)[2020-12-08]. https://www.wisb-uow.co.uk/igem-2/.
[3]夏仕武.學術研究與創收經營兩位一體的大學發展研究——來自沃里克大學的成功實踐[J]. 遼寧教育研究,2006(1):27-30.
[4]別敦榮.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及其改革[J]. 中國大學教學,2011(11):20-22.
[5]鄭石明.世界一流大學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及其啟示[J]. 教育研究,2019,40(5):113-122.
[6]宣葵葵,王洪才.創業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特色探索——基于英國沃里克大學的成功經驗[J]. 中國高教研究,2017(6):77-81.
[7]Goal One Enable Our Students To Succeed [EB/OL].(2015-10-22)[2020-12-08].https://warwick.ac.uk/study/cll/about/aboutus/.
[8]陳霞玲,馬陸亭. MIT與沃里克大學創業型大學運行模式的比較與啟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13-12
[9]CARROLL. Fostering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the wolfson research exchange[J].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17(1):78-95.
[10]劉葉.創業型大學的發展之道:以沃里克大學為例[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26(5):85-92,123.
[11]仇新明,韓錦標.英國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8(5):71-74.
[12]伯頓·克拉克.建立創業型大學:組織上轉型的途徑[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7.
[13]喬治·凱勒.大學戰略與規劃——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208.
編輯 王亭亭? ?校對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