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摘要】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使教育教學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模式靈活多變,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本文主要探討了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聯系,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探析。
【關鍵詞】中學語文;網絡環境;網絡思維;重要性;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88—02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當前廣大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的新方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可以說,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現代化發展創造了大量有利條件,發揮了重要作用。了解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聯系,探索網絡環境對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
一、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聯系
互聯網思維是進入信息社會之后出現的新概念,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環境的思維方式。在教育教學領域中,互聯網思維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維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將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相融合,利用互聯網思維來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融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能夠改變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增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融合,能夠促進新課改的貫徹執行,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二、網絡環境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模式下,中學語文教學主要是進行語文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所接觸到的語文知識局限于課本,不利于知識面的拓展。而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能夠打破這種局限性,借助網絡上優秀的語文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來源渠道。除此之外,基于網絡的初中語文教學能夠有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手段,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教學能夠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得自身成長所需要的知識,同時利用網絡解決在學習中的疑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信息搜索、篩選、總結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會得到發展。
3.有利于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化推進。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決定了教學的內容、形式、進度等,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幾乎沒有主動思考的時間,不利于綜合能力的發展。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在課下,課堂上以解惑為主,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只起到指導作用等。在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有利于新課改的深化推進。
4.有利于優化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需要認真聽講,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做好課堂筆記才能夠趕上學習進度。但是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做筆記的同時容易影響聽課效率,最終影響教學質量。網絡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給教師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比如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適宜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等,間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優化語文教學模式。
三、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
1.用互聯網思維優化語文教學內容。互聯網思維是當前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必須要具備的思維觀念,將互聯網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聯系起來,才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網絡技術,優化語文教學模式。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教育教學與信息網絡技術的融合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也是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積極探索網絡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融合路徑,尋找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從而促使教學效果的提高[3]。此外,學校和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從“學生中心”的角度出發,創新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2.構建網絡語文教學優質資源庫。在網絡環境下,在線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學習模式,信息技術為這種模式提供了應用和創新的技術支持。在線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平臺,能夠支持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知識探索,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重視這種學習方式,積極構建網絡語文教學優質資源庫。網絡語文教學優質資源庫中可以儲存大量的優質語文資源,包括課內和課外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營養。這個優質的資源庫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生也可以借用各種手段,比如手機、電腦等,隨時隨地獲取知識,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與生活融為一體。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和部分語文學習方法,正是發展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通過網絡語文教學優質資源庫可以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同時,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構建網絡語文教學優質資源庫可以保持教學的連貫性,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3.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語文教學。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現代中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教學手段,并在不斷創新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知識只通過聽覺與視覺,對于其他感官的調動幾乎沒有。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通過圖片、視頻等給學生視覺與聽覺上的刺激,還能利用游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觸覺等,使學生形成多種感官的共同刺激,提高課堂氛圍、創設教學情境、形成共情等效率和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4]。
4.運用網絡技術提高教學水平。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被削弱了,反而強調了教師的作用。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還承擔著教育指導和教學研究的重要責任。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徑比較少,比如教育培訓、去其他學校學習交流、自身的教學實踐反思等,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有各種各樣的途徑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優質的教學資源,填補自身在教學內容上的缺失。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到優秀教師的教課視頻、教學經驗等,從而查缺補漏,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有時候教師自己發現不了自身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向優秀的專家教授請教,解決自身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技術與其他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獲得其他教師的啟發,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也在不斷創新變化,當前的先進網絡技術可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新技術淘汰,所以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關注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在教育實踐中研究和創新應用方式,促進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獲得了長足進步,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互聯網思維和網絡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廣大教師為此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實踐研究。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與中學語文教學有很好的適應性。學校和教師應該重視網絡環境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措施創新和發展教育模式,促進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茹建新.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196.
[2]杜婷婷.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究[J].祖國,2017(08):199-200.
[3]陳月仙.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魅力中國,2020(07):219.
[4]劉英才.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2):72.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