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對于高校教師,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掌握課程關聯知識,做好學生素質調查,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授好一門課來說是必須的。但是教師為教學所準備的這一系列,都要建立在最為合適的課程標準之上,課程標準不僅是編寫和初審教材的基礎,還是指導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嚴格按照專業課程標準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和創新,創新教學思路、拓展教學內容,采用先進教學手段,以全面提升教學效率,為我國醫學行業培養出更多的綜合型人才。
我國較多數高職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是很濃,學生的基礎水平較弱,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低下。再加上高職院校本身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等原因,《醫學影像物理學》這一課程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現代的醫學影像技術崗位不僅要求其具備基礎的知識結構、較高的個人修養,還需要醫技人員能夠正確掌握數字圖像基礎、影像物理學等專業知識,才能真正勝任醫學影像技術崗位工作。而就當下高職《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而言,教師的傳授方式已經很難完成培養綜合適應型、具備高水平職業技能學生的任務。因此,高職院校《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亟待根據新課程標準進行改革。當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改變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再根據學校和專業的不同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將教學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出符合當今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根據分析高職大專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標準發現,該門課程在教學中存在課程標準不統一、教學內容不規范、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學生缺乏系統的知識掌握程度體系;其次,從院校實際情況來看,現使用的《醫學影像物理學》教材為本科規定用教材,內容多且復雜,對于基礎較薄弱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并不十分適用。高等職業教育不等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必須突出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基礎知識應為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服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度”就成為了高職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通過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改革研究,結合高職大專學生的現實情況,研究、制定高職大專本門課程的課程標準,規范教學內容的“度”及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參考,是本門課程教學研究向前推進,不斷提高和完善教學質量,為社會提供集專業技能、拓展技能為一體的綜合型素質人才的重要因素。
長期以來,高職大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授課教師在《醫學影像物理學》授課過程中存在”知識傳授不夠用“與”授課內容多繁雜“的現象,沒有實現該門課程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最大價值。新的課程標準的制定將充分考慮“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改革方針,通過對相關文件解讀與該專業學生課程體系中相應課程的課程標準的分析及其人才能力市場需求調查再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能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度” 的準確性把握的課程標準,規范教學過程,使課程教學研究向前推進,不斷提高和完善教學質量。
在學習本門課程的同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臨床醫學素質。影像學雖然為臨床輔助學科,但是該門學科在整個臨床診療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且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員直接接觸患者,這就需要重視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并在相應課程的情感素質培養目標中著重體現。
醫學影像物理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涉及范圍較廣,然而對于專業人才應該如何培養以及哪種職業能力的培養鮮有涉及,且對于輔助類課程也沒有詳細說明,這導致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過于泛化或者錯位,處在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都沒有體現出該專業的職業特色,沒有針對職業進行專業特征的清晰定位。此外,《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人才培養存在同質化現象,即使用同種教材,缺乏統一執行要求。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所學的《醫學影像物理學》知識較為抽象,到真正的醫院單位后,所需的知識和實際學到的知識出入較大,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學校所學的知識和從事的工作不一致,參加工作后,還需要重新向醫院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導致其無法滿足單位的實際需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職大專采用的都是學科課程教學,這種模式所學到的知識和社會所需要運用的知識也不相符,究其原因,則是學校的教學體系根本沒有真正導向社會需求,讓學生無法對將來的工作需求有所預見。
《醫學影像物理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為入學第一學期所修課程,對后續的專業課程起到很大的基礎知識鋪墊作用。面對當前《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教學情況,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不規范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沒有任何醫學影像知識基礎的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中出現學習效果不佳,達不到對后續專業課程進行知識技術的支撐。
一個學校能否培養出高專業人才與教師有著重大關系,而當下《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教師數量和學生的總數不成正比,院校現有的高學歷的專業教師較為稀缺,具備較大行業影響力的專家教師更是寥寥無幾,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尚未形成。且《醫學影像物理學》專業學術水平也比較低,缺乏社會服務能力,院校參與的研究課題也比較少,相關的學術論文數量十分有限,現有的課題研究級別的分布級別不均勻,學校很難承擔起人才培育工作。
《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建設缺乏課程體系,一方面,一些新的課程建設尚不健全,缺乏教學實踐的檢驗,而老師的教學方式也還在探索階段,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與之對應的實踐操作設備十分匱乏。另一方面,《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需要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除了一些基礎的理論課程以外,一些實訓課程所需要的設備也比較缺乏,導致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解讀國家高等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標準及我院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方案,明確《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性質與定位類型、學分等課程基本信息,為該門課程“課程目標”“課程設計思路”提供依據。
課程建設的邏輯起點是崗位任職要求,因此,首要工作就是專業調研,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基于課程標準建設中的各要素,選擇合適的調研方式,收集有用的調研數據。
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課程體系中前續課程和后續課程進行其課程標準分析,著重解讀其“課程內容”及其“教學標準”,為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及其“教學標準”方面的制定提供參考。在前續課程中已經在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范圍內的內容,在該門課程中將不再進行贅述;在后續課程中需要達到的內容目標在該門課程中也不提前涉及,降低學習難度,對該門課程的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制定以能支撐后續課程知識和技能的需要為標準。
通過設計問卷,將《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各模塊知識內容細化(例:在“X線的產生”這一知識板塊,該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大體可以羅列為:①X線的發現及其基本特性;②X射線管;③X線的產生機制,三方面)。將細化的知識作為問卷調查的主體部分,收集被調查者對該模塊各個知識點的重難點印象,及在該模塊內容中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內容對象,同時被調查者可以補充該模塊所涉及但是在問卷中沒有羅列出來的知識點。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數據分析,為《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標準提供在“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程實施建議”“教學評價與考核要求”等要素的輔助制定依據。(在本次調查過程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用人單位和已經在醫學影像技術崗位工作者主要提供知識重點,在校學生提供知識難點。)
此外,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影像物理學》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細化到每個板塊的知識點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哪些內容聽不懂,原因是什么?)收集建議與意見進行分析,以此為參考,提出相應的“課程實施建議”,對課程標準的制定進行補充與完善。
職業技能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研究《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學生在未來的行業發展需求,對其進行總結,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構建出完整的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具有針對性的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高職院校的《醫學影像物理學》教育要對學生未來的求職方向仔細研究,以培養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為目標,才能夠保障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此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在理論知識傳輸的同時,還要注意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要建立新教學體系的概念,讓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而變化更新課堂內容,讓學生以適應崗位需求為前提,進行課堂的建設,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好的就業。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現代教育也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高職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出適應社會要求的一線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所以高職《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體系建設應該要以實踐和實用為方向,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立足于學生的就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明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且教學手段和理念都不能停留在傳統的階段,要用創新的思維,全面提升《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