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風娃
(瓊臺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海南海口 571127)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師范大學并發表了“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他強調,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青年教師是最有生機活力和希望的一個群體,青年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早日成為“四有”好老師[1]。
理想信念是“四有”好老師的人格基石。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其中理想信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培養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更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從內心里熱愛教育事業,甘為人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愿為教育事業奮斗一生。
道德情操是“四有”好老師的內在要求。教師肩負著締造人類靈魂的重任,教書育人是他的重要職責,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偉大的人格魅力,才能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培養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言談舉止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或大或小的影響[2]。
扎實學識是“四有”好老師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用豐富的知識、精湛的業務、高超的教學技能武裝自己,不斷學習、積累經驗,以深厚的學識修養傳道受業解惑,贏得學生尊重,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智慧的啟迪者。
仁愛之心是“四有”好老師的本質特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教師要有一顆仁愛的心,關心學生,付出一定的情感和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且尊重學生,不因成績好差或其他原因而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分對待,要一視同仁。
自我管理是一個人主動調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過程。自我管理的實質是自我監控[3]。同時,它又是人對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各方面實施自我認識、自我感受、自主學習、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的能力[4]。
青年教師作為教師職業隊伍里的中堅力量,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要不斷通過自我管理來自我強化理想信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體現“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教師標準。
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嚴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自覺履行師德規范,養成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擁有扎實的學識是對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才能做到傳道受業解惑。通過自我管理,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自我學習,不斷充電。用我們不斷積累的豐富學識讓學生受益,成為他們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對于一定的人我們都會有喜歡和厭惡的情感,這決定了他們對這些事和人應有的情緒或態度,但是作為教師,學生應無好壞之分,有的教師辱罵或者毆打學生的,違背教育的本質,教師通過自我管理,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對學生有更多的寬容與尊重,擁有一顆仁愛之心。
經驗不斷證明,很多教師最后沒有實現人生目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準確把握自身條件,自視太高;或者沒有考慮到學校發展的現實基礎、條件和遠期目標,自身發展不符合學校發展要求,得不到認同;或者是因為沒有真正考慮國家發展大局,只考慮自己小格局,以至于錯失自己人生發展黃金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應要從實際出發,要將自身發展、學校發展和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中國古有“活到老,學到老”之說。有些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或過時亦或更新,教師過去掌握的知識不一定會適用于現在的學生,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堅持自我管理,實現終身學習,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一是要學會學習,在信息更新快速的時代,我們要善于獲取知識的方法,比如如何搜集信息、怎樣對信息進行理解和分析、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等;二是要掌握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了解學科知識體系及發展動態,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逐漸成為學科專家;三是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比如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認識教育現象,并能運用相關理論解決教育中實際遇到的問題。
古人云,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這份神圣的職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我們要做到一要依法執教,學習和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自我監督,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特別是不應有變相體罰學生,辱罵學生等傷害學生身心的行為出現;二要嚴謹治學,潛心學習,鉆研教學,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應有的知識;三要以身作則,教師應言談舉止文明得體,言行一致,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學生去做,用實際行動率先垂范,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總之,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教師,時代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師應該努力進行自我管理,用“四有”好老師標準要求自己,秉持正確的理念,清醒地認識自身,更大程度提升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四有”好老師,為實現總書記的囑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