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燕
(重慶市城口縣實驗小學 重慶城口 405900)
在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借助語文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優化的啟蒙。進而讓小學生在投入情感的過程中不斷地激活思維,讓小學生在生成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生活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小學生會進入“五育”成長空間。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語文教學對每一個學生都生成有針對性的影響呢?我認為,就需要將分層教學法作為主要方法,進而讓小學生擁有解決個性化問題的空間,讓小學生也能夠拾級而上,在穩扎穩打的過程中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摘到屬于自己的桃子,構建個性化的上升空間。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想有效的落實分層教學法還需要教師不斷地發揮出自己的主導價值。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能夠在課堂中發言的往往只有教師,或者是幾名“精英”學生。在我們應用分層教學法時,如何才能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呢?我認為就需要先把學生分成小團隊,進而讓學生能夠在小空間中先獲取“一定”可以發言的機會。在小團隊中生成了共識之后,再由小團隊推薦發言代表,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是自己在發言。此時,我們可以讓“分層”與“統一”進行有效的整合。如,語文教師可以把學生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四個人的語文水平要基本差不多。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讓同學們根據小組一起討論為什么雨來被稱為英雄?他身上的哪些特點值得我們學習。然后,給學生五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要求每名學生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討論結束后,語文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來說一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最后的時候,教師再進行正確的講解。這樣學生通過分層的小組模式,達到一個相互促進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一個均衡的發展[1]。
在實施分層教學法時,我們的目標指向是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與個性化的上升空間。期間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基于此,在“分層”時我們要整合“多元”,進而讓學生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優勢智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素養。如,在學習《伯牙斷弦》這一個文言文時,由于文言文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學生對于這篇文言文的掌握情況也就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安排時,既要考慮到記憶力強背誦快的學生,同時也應該理解那些理解過程比較慢,掌握比較慢的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針對掌握情況比較好的學生,教師除了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課文背誦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文下注釋,讓學生更加詳細地了解語文課本。而對于記憶力稍微差一點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課文背誦就可以。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安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合適的教學目標的安排。在展現學習成果時,也需要讓學生保留自己的“個性”。他們可以創作不同的作品,讓教師、同學能夠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對于自己提出激勵性評價[2]。
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結合教師的指導完成分層學習活動,但是,課堂教學總是會對個性化的活動產生局限性。而課外學習時間則較為自由,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解決自己的“個案問題”。基于此,我建議,不僅僅課堂中我們要分層,在課外學習時間中我們更需要結合作業設計為學生進行分層活動。如,語文教師要先了解每名學生的語文水平,然后把學生的語文成績進行一個排名,并分為前、中、后三個層次。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學生每周都要收集幾條名言名句。層次在前的學生要求每周都要收集三條,層次在中的學生要求每周收集兩條,層次在后的學生可以要求她們每周收集一條,學生可以寫在自己的整理本上。在一個學期的最后時候,語文教師把學生的本子都收上來看一看每個學生這個學期的學習記錄情況。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幫助教師更加確切地掌握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水平,來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進,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學生參與外在活動往往會有很多的局限,而學生的內在局限則較小。在課堂中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并不容易,但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內在不斷地活動卻并不難。其中問題教學法就可以激活學生的內在,讓學生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優化的內在世界。基于此,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把分層授課觀念作為備課的核心,并且要把核心素養融入到課堂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激活學生的內在。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課前要準備一些課文相關的問題。課上提問的時候,如果問題比較難就提問語文成績相對好的同學,如果問題比較容易,就提問語文成績水平一般同學。讓每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都可以得到與自己學習掌握情況相對應的問題,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提問的環節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科帶給他們的是一個人文化的生活空間,會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現實問題,當然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個性化的需求,他們已經出現了分層現象,基于此在落實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落實分層教育目標,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生成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