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紹奇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榆林財貿學校) 陜西榆林 719000)
為了更好地和世界接軌,英語成了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從小學到大學,英語一直都是一項重點教學任務,這個過程中,學生都需要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水平,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中職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是走入社會,在教學過程中只教會他們謀生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德行才是立足于這個社會的根本,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為了學生日后的發展,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相比較傳授知識,育人更重要。但是在傳統教學中,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側重于傳授知識,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用人標準也一直在變,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知識有余德行不足的人才,已經不被社會所需要。為了把學生培養成,正直、善良、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新型高素質人才,英語教師就必須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父母和教師都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未來道路上的指明燈,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終生。中職期間,學生都是需要住校的,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不如教師大,教師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作為學生的榜樣,教師要嚴于律己,確保自己擁有良好的德行,真正起到領頭人作用。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多和學生交流探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中職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比,紀律性要差一些。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交頭接耳,搞各種小動作。雖然在授課過程中,我一再提醒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但是見效甚微。后來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學生之所以不把課堂紀律放在眼中,是因為學校規定學生在課上不允許喝水,但是教師卻可以喝水。在學生看來這種規定是不合理的,既然這項規則不合理,那么其他規則也必然不合理,所以他們無須遵守。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的內容比較多,一節課講下來口干舌燥是難免的,所以在學校的規則中,教師是被允許在課上喝水的。我想讓學生們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他們連續講幾十分鐘的話,中間一口水都不讓喝是什么感受,在思考過后,很多學生都面露愧色。雖然學生都明白了這個規則沒有不公平的地方,但為了給學生做一個榜樣,在以后授課過程中,我再也沒有在課堂上喝過水。受我的感染,學生們漸漸對課堂規則重視了起來,都成了遵守規則的好學生。
雖然德育教育很重要,但是英語教師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在學生上學期間把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多掌握一項技能。為了在教授知識過程中不耽誤育人,英語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策略,把德育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差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也不利于英語教學的展開。在英語課堂中,加入一些有關德育教育的小游戲,既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也能讓英語課堂靈動起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懂得互幫互助,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煩心事用英語匿名寫出來,放到一個箱子里。然后,讓其他們學生從這些問題中,至少選取五個作答。最開始,很多學生不愿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煩惱,即使匿名也不愿意寫出來,在我的不斷鼓勵下,他們才不情不愿地邁出了第一步。寫完問題后,學生對這個游戲又有了興趣,他們都想看看其他同學是怎么為自己解惑的,也想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和自己有同樣的煩惱。有了好奇心的驅使,每個學生都回答了十幾個問題,英語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為別人解惑過程中,學生覺得自己幫助了別人,內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英語和語文一樣,也是一個基礎知識累積成語言的過程。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學生從小就接觸的,所以學習起來簡單很多。和語文比起來,學習英語更像是一個難題。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每天就需要背單詞,但是背來背去,總是前腳背后腳忘。這主要是因為英語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少,學生無法學以致用,所以記憶起來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把單詞融入句子中,讓學生在熟讀語句的過程中,掌握單詞的用法并達到背誦的目的。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接受德育教育,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學習。
例如,在學習單詞failure時,我讓學生通過“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這句話去背誦單詞。這種記憶方式不僅能讓學生迅速記住failure,還能幫助學生掌握單詞名詞和動詞的不同用法和寫法。“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告訴學生面對失敗不要氣餒,不要害怕,每一次失敗都會離成功更進一步,要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還能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樂觀的心態。
職業學校顧名思義就是以培養學生就業為目的,和其他階段的英語教學相比,職業學校階段的英語教學也更側重實用性,大部分英語知識都是和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相關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活動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把英語知識和現實生活相關聯起來。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對話,讓學生自由發揮,學以致用。學生在進行對話的時候,英語口語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而且在交流過程中,同學之間也能增進感情。為了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教師在確定討論主體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和德育教育相關的。我在為學生選擇交流的主題時,就曾經讓學生討論過“愛護環境的意義?”“我們應該怎樣愛護環境?”等這些問題。
中國和外國在傳統節日上有一些差距,在教授英語過程中學生也會學習外國的習俗。圣誕和復活節是學生最喜歡的節日,他們會主動去慶祝,但是很多學生卻忽視了感恩節、父親節和母親節。為了讓學生重視這幾個節日,懂得感恩,在教授英語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去翻閱資料,尋找這些節日的來源以及外國人都是怎么慶祝這幾個節日的。每個學生查閱到的資料都不一樣,我讓他們就自己了解的知識用英語進行交流,提高對這幾個節日的認知水平。在交流中學生慢慢明白了,他們應該感恩父母、學校和社會。中職學生本身是不喜歡學習的,在英語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還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學習知識。
英語教材中固然有很多德育教育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適時滲透德育教育的機會,其實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些滲透的最佳時機,進行德育教育,也能起到助力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抓住英語課前的五分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前開展一個英語才藝表演,考慮到很多學生喜歡表演,不僅可以讓他們進行才藝展示,表現自己,還能在此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德育教育也在此過程中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滲透。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會在此過程中,去課下搜集相關的才藝,他們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也充滿了求知欲。每天在英語課上有各種形式不同的表演,有的學生選擇唱英文歌,有的學生說唱英語Rap,還有的學生選擇說英語繞口令,除此之外,還有猜謎語的,講名人名言的,漸漸地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在此過程中他們也接受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很多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學會了尊重他人,培養了其積極向上的健康品格。在名人名言的學習中,也切實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一來,短短的課前五分鐘,如果教師把握得當,進行及時引導與教育,既可以使學生對英語課堂充滿興趣,又可以為德育教育的滲透營造良好氛圍,讓英語課堂形成良好的德育文化。
在教育的每一個階段,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品德是學生以后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讓學生從心底改變對英語知識的看法,愛上這個學習的過程。為了改變教育現狀,也為了健全每個學生的人格,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從多個方面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