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蘇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吳江明珠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小學階段是學生對事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2020 年這特殊的一年,雖受疫情影響,眾多教學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并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以線上教學模式展開,班主任仍要抓住契機,注重學生德育教育,明確德育教育的思想及具體辦法,幫助學生德育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4]
隨著社會步入現代化轉型階段,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跨界融合,為教學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多種可能。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學生的生活也與互聯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都配備手機、電腦成為常態,線上教學與提交作業逐漸被廣泛應用。受本次疫情影響,互聯網對教學手段的沖擊更為明顯,網絡已然成為影響學生德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網絡信息中包含對于學習及生活有用的信息,也同樣存在一些不利于身心成長的信息,這也是我們一直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的原因。中小學階段是孩子最好奇、最愛探索的階段,也同樣是學習和接受新信息或者新科技較快的階段。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會對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在正常的了解、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在頁面的右下角彈出廣告、游戲入口等鏈接,這些新奇事物的吸引力遠遠要高于學習本身,這樣就會對自制力欠缺的小學生造成影響,甚至會一發不可收拾。正是由于網絡環境的多樣且復雜,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更需要班主任等各位老師的有效利用、間接引導以及信息篩選。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年紀較小,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還較為薄弱。這就導致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所覆蓋的內容有限,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內容往往僅限于愛護環境、講文明、懂禮貌、尊敬師長等,但僅僅給學生教授這些方面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班主任就某一問題或現象讓學生來判斷其價值取向,這會導致學生難以消化。
結合觀察以及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經驗我們可知,大部分班主任老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更多依靠的是多年的班主任經驗。且他們基本上都是語文或者數學的兼職老師,而不是專職做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時,更多的是形式單一的說教與灌輸,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他們現在的認知水平是無法理解的,更是無法消化并融入實際生活中的。
學校中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大多年紀偏大,對于新鮮事物以及網絡的接受能力較慢。例如對于新鮮出爐的 “奧利給”等網絡詞語不夠了解,而學生在課下都會因為新鮮感互相使用這些詞語交談。因此在進行德育工作時,老教師與學生形成代溝,無法走進學生心里,在學生眼中,你只是一位會講大道理的老師。所以,單一的德育內容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班主任需要進行自身能力的提升,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展開多元德育教育。
小學生的德育意識不強的內部因素分析同樣重要。第一,家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夠重視。在此次疫情中就表現得很明顯,家長會從孩子自身出發,認為網絡對孩子的眼睛有所影響,因此會采用減少在線上課時間的方式來保障孩子的眼睛不受傷害。例如,筆者班上有一位早產兒,家長關懷備至,愛護有加,在此次疫情中,她只完成線上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對于學校大力倡導且精心準備的品德教育課程一概不看,家長覺得這些課程沒有什么用處且還會增加孩子上網的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顯然,這種觀念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利于班主任很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第二,班主任自身對學生的德行教育缺乏專業判斷。很多班主任認為自己的責任只是管理好班級和處理好班級的日常性工作,他們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這在某種意義上背離了當今教育的初衷,同時還會對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帶來消極影響。由于此次疫情的爆發,無論是國家還是學校都在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作為班主任,也應該從之前的模式中走出來,進行自身對于政策的學習,運用新的網絡手段,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提升。
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且接受新鮮事物較快。網絡信息資源作為新鮮事物且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寶庫,班主任應該正面使用這個寶庫,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寶庫對于學習或生活帶來的便利,讓學生能夠看到網絡的強大。在這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清楚學生的想法,遇到問題可以對癥下藥。
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學生都在家中,不能面對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作為班主任,對學生強調外出戴口罩保護自己不但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對他們負責的一種表現。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通過微信、QQ 等即時通訊工具與大家溝通外出或者居家的一些狀況,對學生這段時間的狀況進行及時了解,再通過小視頻、圖文推送等說明減少外出,出門戴口罩等一系列的教育,以及對他人與自己負責的根本要點,建立起基本的德育道德思想。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新奇的,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認真學習,德育教育也在無形中達到了。
因此,在之后的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注重課堂與學生多進行互動與交流,從學生狀態與意識出發,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針對疫情環境下,進行相關方面的教育,教師更要讓學生養成基本的德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思想與心理。
隨著網絡授課、線上教學的不斷開展,對于教師而言,老師就是牽引著線上教育的那根線,能夠適時收縮或者放松,以防飛得太遠或者飛不起來。而家庭是為孩子營造良好德育學習環境的重要場所,讓孩子在輕松的學習中建立德育的概念。
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家長工作的原因,學生與家長難得有一段長時間的共同相處,但不少網上段子也表示長時間的親子相處會慢慢出現許多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班主任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我與書籍比高矮”“第一次做飯”“我幫媽媽做家務”等一系列活動。在線上學習的同時,豐富他們的課外實踐,使學生與家長之間可以形成情感的共鳴,并達到德育的效果。筆者也看到有一位班主任將學科學習與新科技進行連結,將思維導圖與語文學習聯系起來,學生活學活用的思維導圖列出了作文提綱。在這疫情的緊張氛圍中,也算是一縷令人愉悅的春風,盡管孩子們的思維導圖還是很稚嫩的,但是孩子們對于新技術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科的學習興趣陡然而生。此次活動不但能夠打開學生對于網絡的視界,提高線上學習的興趣,也同樣能夠豐富疫情的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線上教學環境。
班主任在進行線上教學時,也會讓同學們自由發言這段時間在家與父母及其他親戚一起做有趣的事情,通過分享趣事再讓學生觀察父母工作及在家做家務時的一個狀態,引導學生明白家長們工作及家庭方面的辛勞,學會感恩回報他們。在現階段與父母相處一起的狀態下,盡量能幫忙父母做點事情,教導學生感恩父母的德育思想。
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放松的環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更深刻地認識到相關的德育知識,使德育教育形成于無形,滲透到學習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科技時代,網絡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像現階段疫情,網絡仍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線上的教學內容。但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網絡世界的復雜多樣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價值觀,從而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關注和意識到網絡對學生的利弊,引導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辨別黑白。
在疫情的環境下,學生會借助網絡進行學習,學習之余也難免會在網絡上進行娛樂,在抗疫的環境下會出現許多虛假不實的消息,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樹立看待現階段疫情的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針對那些不實、存在違反法規的消息進行抵制,樹立正確的德育價值觀念。
結合德育教學,網絡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利有弊,班主任在進行相關教學時,要注意到網絡環境對學生會產生的一個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受負面觀念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對于網絡應該辯證來看。不論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還是在“停課不停學”的疫情期間,網絡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教學模式革新的良好機遇。同時,網絡所帶來的挑戰也日益凸顯。
班主任要認識到網絡背后遇到的問題,且能夠善于運用網絡的正面成果,跟隨時代發展,加強家校溝通,站在學生視角,不斷用新技術充實自己,促進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