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莉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寫話訓練是一項基礎且重要的學習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意識,培養學生寫話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寫話的樂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文章主要針對在小學低年級中對學生開展寫話訓練的策略展開論述,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寫話訓練;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3-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76
寫話指讓學生將周圍的事物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相對較差,在完成寫話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序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后續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做好鋪墊。
一、加強觀察,自主思考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引入圖畫教學輔助學生進行寫話。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圖畫教學的融入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相吻合,所以教師可以利于多媒體將與教材內容貼近的圖畫引入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后再去觀看圖畫內容,這樣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知,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觀察圖畫,可以先觀察圖畫中的主體內容,包括主要人物、主要動物等,然后將視線向外拓展,觀察周圍的景物,并按照先進后遠的順序觀察事物。學生可以秉承這一原則進行寫話,先寫人物、動物,再寫景物,這種有序的觀察和描寫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個良好的描寫方法,這種規律性的觀察和描寫方法,能夠防止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毫無章法,甚至出現對一部分內容進行過度描寫,而對另一部分內容卻描寫缺位的情況[1]。對于寫話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寫圖片內容,可以先寫景后寫人,以此拓展學生的多元寫話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寫話技巧。
二、創設情境,拓展想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想象力通常十分豐富,其想法往往天馬行空,一些過于大膽的想象,有時甚至是成人無法理解的,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的這份想象力,并通過引導讓學生將想象出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以此凸顯寫話內容的個性化。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寫話的動靜態畫面,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畫面中的人物,使學生產生較強的代入感,并將自身的想象與圖畫中的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拓展寫話的內容,使寫話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力求寫話內容具有較強的新意,具有個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寫話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已讀過的內容自行繪制圖畫,這是一種將文字的抽象思維轉化為圖片化形象思維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閱讀內容。而且,這種將文字轉換為圖畫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轉換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合作交流,善于表達
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交流。學生通過交流,不僅可以提高表達能力,也可以產生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從而提高寫話創意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異質分組,并秉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寫話。由于小組內成員的語文學習能力不同,教師可以在組內選擇出一名組長,并將寫話任務交給組長,鼓勵組長根據組內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適度分配學習任務。例如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一篇主題寫話內容,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完成其中的一段話,減少寫話任務,從而確保這部分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寫話訓練,這樣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提升。教師在分組的時候,還應確保各組別學生的均衡發展。在各組學生完成寫話內容后,教師可以對各組別的寫話內容進行點評,并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對于描寫精彩之處,教師可以用紅筆進行重點標注,這會給創作者以更大的寫話信心。教師也可以將每個組別中較好的寫話內容在課堂內進行閱讀,這不僅會鼓勵寫話作者,也會給其他學生以參考,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寫話能力。對于寫話能力較弱的學生的作品,教師可以在不公布創作者的前提下,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讓學生自行對比作品內容,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優質寫話內容的水平。
四、引導仿寫,實際訓練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不夠完善,也缺乏一定的自律意識,而寫話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較難體會到通過寫話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樂趣,會認為寫話內容過于枯燥,甚至有部分學生會認為寫話是一種學習負擔,以至于對寫話產生抵觸情緒[2]。所以教師可以在寫話教學環節引入仿寫,讓學生從模仿和續寫開始進行寫話,從基礎層面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小學教材中含有大量經典的課文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教育專家精心編寫的,內容通俗易懂,與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教師可以順應學生的心理,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使學生在續寫過程中提高寫話能力,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寫話習慣。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寫話基礎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難度稍大的仿寫,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進行段落分解,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取文章關鍵內容,列出寫作提綱,然后讓學生根據提綱的內容增添文字,逐步完善寫話內容。在學生寫完全部寫話內容后,教師還應讓學生不斷進行斟酌修正,確保寫話內容的完整性。
五、閱讀積累,提高能力
閱讀是開展寫話的基礎,只有積累一定的閱讀量和豐富的閱讀內容,才能完成量變到質變的突破,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多元閱讀,教材、課外書籍、網絡讀物等都是不錯的閱讀選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后提出疑問,并通過自主搜集資料的方式解決疑惑。對于閱讀的難點問題、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應做好記錄,并及時向教師請教,做到有問題隨時解決,以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寫話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同時,在閱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頭交流,以拓展交流范圍,包括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對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悟等,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進行簡單、隨意的表達后,教師應培養學生完整表達一段話、敘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使學生表達的話語有始有終,有前因后果,并引導學生將表達內容以文字的形式書寫下來,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表達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提高寫話能力。
六、實施評價,有序提升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環節,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除了要在課堂教學環節以多元模式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之外,也應將關注點放在對學生的寫話評價方面。教學與評價是相輔相成的,一味地開展寫話教學,而缺乏有針對性的評價,會導致教師無法精準地了解到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情況。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主題寫話內容,并讓學生根據主題內容完成寫話創作。教師需要告知學生寫話的基本要求就是貼合題目,跑題是最大的忌諱,一篇寫話內容寫得再精彩,但偏離了主題就不能稱為一篇成功的寫話內容。此外,教師也不應單純地將測試當成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還要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包括寫話學習態度、情感、寫話積極性等,進行多元化的寫話評價,從而確保對學生進行更加完善的評價,也能夠確保考查效果的公正性。在考查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綜合性寫話評價,并根據每名學生的寫話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點評,還要以每名學生的寫話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修正指導,并為學生制訂科學完善的寫作教學修正引導計劃,引導計劃中不僅包括如何讓學生提高寫話能力,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制訂完整的寫話學習計劃,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寫話能力。再者,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將相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一個組別,以便于開展統一的寫話訓練引導[3]。對于寫話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文字運用能力的綜合性引導,以此提高學生的寫話綜合能力。對于寫話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一篇完整的寫話內容作為范文讓學生進行續寫及模仿,以此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并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進行自主寫話創作。而對于寫話能力較低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通常寫話意識較低,缺乏寫話情感,因此教師應通過樹立寫話典型人物、講述寫話作用的方式等,激發學生的寫話自主意識,讓這部分學生產生寫話興趣,從而提高寫話能力。這種測評后分組的情況,也會讓學生認可分組現狀。教師還應告知學生,寫話分組并非一成不變,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當前組別,實現層級突破,以此調動學生寫話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寫話能力得以有序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的第三啟蒙階段,教師應通過寫話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相對較弱,教師需要從細節處入手對學生進行培養,例如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認真品讀閱讀內容的每一句話等,并將這些內容變成自己的思想,并以文字的形式在寫話中進行重現,使學生感受到寫話的魅力,從而提高寫話能力。
參考文獻:
[1] ? 鄧小桃.看圖寫話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29):170.
[2] ? 戴淑萍.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初探[J].科技資訊,2020(22):80.
[3] ? 喬小芬.低年級小學語文寫話教學存在問題及優化措施分析[J].才智,2020(1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