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倩
摘要:歷史在初中學習過程中,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夠了解過去,以此來激勵他們的學習。由于歷史知識年代久遠,不少學生缺乏對歷史的興趣,因而影響了歷史課堂的高效展開。對此,本文根據如何開展歷史教學的高效課堂來研究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僅僅是“填鴨式”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對知識不能透徹的理解,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慢慢的磨損,直至完全喪失了興趣。目前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開展,成了多數教師廣泛關注的問題,在目前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有主導位置,機械性的向學生灌輸知識點,不能積極的調動課堂氛圍,降低了高效課堂的效率。因此,想要有效的開展初中歷史高效課堂,需要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改變現狀,從而開展高質量課堂教學效果。
一、高效課堂的意義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在同等的課堂時間,收獲與學習更多的知識,完成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目標。高效課堂意義在于,第一效率。讓學生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得比之前更多的知識;第二效益。效益不僅僅是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還應該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上來表現。高校課堂之所以被稱為高校課堂,是把效率和效益二者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相同的時間,有著更多的學習任務和效果,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二、初中歷史高效課堂開展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讓學生有更多的方式來接收知識,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但是歷史課本上的內容,比較枯燥,具有很強限制性,這就需要教師來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的知識進行課外拓展,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其體驗歷史教學的情景,體會人物的心境,來意識到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
(二)活躍課堂氣氛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種科技手段進入了校園內,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手段,來給學生講述內容,多媒體可以讓聲音、形象以及特色有效的結合起來,刺激了他們的感官,讓學生能親身感受一下歷史。同時還能設計可以引起學生注意的問題,讓他們來進行回答,這種方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為以后學習歷史奠定了基礎,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三)結合地圖進行講解
對于初中生來說,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歷史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枯燥性,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地圖的方式,來緩解歷史帶來的枯燥感,創造合適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這種方法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為歷史教學創造了更好的便利條件,有效的促進了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
(四)分組合作促進學習
分組合作是現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把學生分成小組來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每個學生的歷史水平都不一樣,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共同學習來促進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學生的分組學習,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取長補短,最后在由老師進行最后的總結工作,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知識的吸收,有著很大的作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簡單的把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體系記下來,沒必要認認真真的,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只要他們自己能看懂就行,適時地對老師的講解內容進行記錄,老師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況,控制好講課速度,避免出現學生跟不上的情況。
(六)區分獲取知識,樹立正確觀念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學生受到網絡上不實信息的影響,對歷史產生混亂感,因此老師要根據授課內容結合歷史史料,給學生傳授知識,讓其區分知識的正誤,講述歷史的本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進而促進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培養,并提升歷史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述《秦王掃六合》的內容時,可以先想同學們講述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以及所實行的政策,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繪聲繪色的描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颯爽風姿,還能以幽默的方式告訴同學,據說秦始皇創建兵馬俑,不是為了紀念將士們的功勞和苦勞,而是在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希望有朝一日,他自己能通過兵馬俑來復活,接著享受他的帝國。因為歷史課本比較枯燥,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課外知識,讓學生通過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來真正的理解課文的內容并加深他們的印象。
(七)創新教學模式
1.改善原有模式
由于歷史的久遠性,當教師在進行傳統的歷史授課時,是比較枯燥單一的,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結合現代科技,增加一些與內容相符的元素,提升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逐漸的跟上老師的思想,來學習歷史。
2.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傳統模式的歷史教學,是教師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這種情況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沒有幫助。根據信息時代的發展,學生可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有很多,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構建歷史學習框架,讓學生從接受者變成探索者,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當老師在講授《原始的農耕生活》這一課時,在課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去搜集有關原始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并做成PPT的形式,在課上派一個代表,來為大家講解精心制作的課件,等大家都分享完了之后,再由老師對學生整理的資料,整合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講解他們沒有搜集到的資料,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相關歷史的印象,為高效課堂的形成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結束語:總而言之,想要構建歷史高效課堂,教師應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把課外知識拓展到當前內容中,精心設計每個環節,從而增強學生的歷史素養,促進學生歷史素質的全面發展,實現歷史高效課堂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強.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C]//2021年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四期).[出版者不詳],2021:440-443.DOI:10.26914/c.cnkihy.2021.021760.
[2]王永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2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