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躍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在日后開展其他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關鍵的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為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掌握更多的識字技巧,增強漢字儲備量,教師就需要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添加更多情境化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要點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要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小學生系統識字的黃金時期,小學生學習并掌握更多的漢字有助于為小學生日后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國的漢字數量很多,讀音、字形和使用方式都各具特點,且漢字的復雜構成也導致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了許多的問題。所以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小學生在學習漢字時的趣味性,減小小學生在漢字學習時的困難,進而使小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一、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為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小學生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樣方式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小學生的共鳴,一方面使小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漢字的學習中來,鍛煉小學生將學習的漢字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小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小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漢字。
例如,教師在講解《落花生》這一節課時,為指導小學生對“花生”這兩個字進行學習和記憶時,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為學生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供一些小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花生實物來引導教學,使小學生可以結合實物進行漢字學習,并為有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小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前以花生為主題在課前為小學生設置幾則謎語,如“白胖孩,做沙灘,外穿大麻衣,里套小紅衫。”“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等[1],這樣的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接受水平,是小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提高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用合適的生活道具,能有效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小學生更好的感受學習漢字的趣味性,體會象形文字的獨特特點,進而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漢字。
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情境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掌握科學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為小學生創建信息化的教學情境,發揮其網絡化的優勢,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生的漢字儲備量,同時也能豐富趣味識字教學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楓橋夜泊》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這首古詩的意境和情境,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模式來為這首古詩的內容制作相應的課件、動畫及配樂,創建信息化的教學情境,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小學生對這節課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引導學生對這節古詩進行背誦和默寫,并選擇不同的學生將自己背誦的古詩在交互式白板上進行默寫,教師針對小學生容易出現錯字的地方進行著重的講解,并針對小學生在進行默寫時出現的筆順不正確、握筆姿勢不規范等問題及進行及時的調整,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或者在教師講解《我愛你,漢字》這節課中,為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漢字及掌握漢字,增加對漢字的喜愛,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關于漢字的資料,并借助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漢字起源及發展歷史的視頻短片,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了解到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漢字包含著許多種類的文字形式,以“李”字、“明”字、“章”字及“吳”字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將這四個字進行拆分,“李”可以拆分為“木”和“子”、“明”字可以拆分為“日”和“月”、“吳”可以拆分為“口”和“天”,“章”字可以拆分為“立”和“早”,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向小學生進行提問:“這拆分出來的這些字可以重新組合成哪些字呢?”小學生經過思考并經過教師的指導,可以得出“木”和“口”可以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杏”,“日”和“立”可以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昱”等[2],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開發小學生的智力,拓展小學生的思維,還能增加小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理解,豐富自身的漢字儲備量。
三、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情境教學模式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貪玩好動,所以對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對游戲更為感興趣,所以教師就可以針對小學生之一特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在課堂中應用開火車、玩字卡、摘果子等小學生耳熟能詳游戲,能夠使小學生在互動游戲中更好地完成漢字的學習任務。
例如,教師講解《威尼斯的小艇》這節課時,因為這節課的生僻字較多,教師就可以利用“玩字卡”這個游戲進行漢字教學,在課前指導小學生通讀全文,并與同桌組成學習小組,利用文章中的漢字,同桌互相出字卡,讀出相對漢字,另外一方找出能組成一個新漢字的字。或者利用“開火車”這個游戲,每位小學生都對教師舉起的偏旁部首,想出不同漢字,且僅可以使用文章中出現的漢字,如果哪位同學想不出來中斷游戲,就會受到相應的表演才藝的懲罰。這樣的教學措施利用其競爭性能有效激發小學生將更多地漢字進行記憶和運用。
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提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這樣的模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能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將教材中的漢字進行掌握和記憶,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在此過程,教師也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合理使用情境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小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楊猛. 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討[J]. 課外語文(教研版), 2019, 000(006):54,196.
[2] 馬曉艷. 關于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 文淵(中學版), 2019, 000(00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