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帆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題輔助圖,通過這些“主題輔助圖”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不僅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教學氛圍,增添數學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還能讓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利用“主題圖”幫助學生整合教學資源與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將這些內容有效整合利用,進而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學。本文對此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主題圖;小學生;優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改革不僅體現在教學模式上,各個學科的教材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小學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內容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運用“主題圖”開展數學教學,不僅可將枯燥無趣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起來,同時還能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主題圖”開展輔助性的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之處
首先,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無趣,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在教學中理所應當的運用填鴨、灌輸等應試教學法展開教學,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毫無趣味感,無法激發學生自身的參與興趣。同時,數學學科具有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很難讓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都比較淺薄的小學生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其次,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他們都沒有重視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長期只能在課堂中被動的學習數學知識,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也忽略了學生的本質需要,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最后,在開展“主題圖”輔助教學時,多數教師都未明確認知道“主體圖”教學的主要性,在教學中只是為了用主題圖教學而進行教學,很難發揮出“主題圖”教學的真正意義,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主題圖”教學的教學策略
(1)合理運用“主題圖”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改教學模式下,主題圖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普遍的教學方式,它相較于傳統應試教學中運用文字教學,主題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豐富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主題圖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并合理的呈現出現,教師要明確呈現內容的時間、環節與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實現主題圖的真正意義,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在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1]。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本課的主題圖呈現為幾個小朋友在運用零用錢買書本、報紙等。在教學中,教師就可利用這些主題圖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書本中的主題圖,引導學生找出圖片中的相關信息,教師提問:“同學們,圖面中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情境?”學生:“買賣商品的場景”教師繼續提問:“那他們是運用什么東西來交換商品呢?”學生:“人民幣”教師:“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國貨幣的樣式嗎?”這時出現有些搖頭、有些點頭的現象,教師此時就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本課內容。通過此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2)準確運用“主題圖”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材具有較強的嚴謹性與科學性,它一直都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隨著新課改教學的不斷推進,“主題圖”逐漸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不僅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還能有效豐富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主題圖”的內涵,為學生創設一個相應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入到教學之中,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2]。
例如,在學習“克和千克”這一內容時,本課的主題圖是由幾幅圖片組成的,圖片中媽媽帶著女兒去買蘋果,售貨員阿姨告訴小女孩蘋果重一千克……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度挖掘主題圖所蘊含的內容,借助主題圖結合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觀看主題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師扮做售貨員,學生扮演顧客。在游戲中幫助學生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3)理論結合現實生活,有效改變、增減主題圖
在新課改教學模式下,主題圖是小學數學教材中最常出現的內容,通過主題圖開展數學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添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書本中的知識點。但在教師開展“主題圖”運用的過程中,不是多多運用主題圖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一定要掌握好“主題圖”的正確運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改編與增減主題圖的內容,通過此方式讓主題圖更加符合課堂教學,拉近學生與學科之間、現實之間的距離,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3]。
例如,學習“時、分、秒”這一內容時,本課采用的主題圖為“過年倒計時、等紅綠燈、賽跑記時等”學生在看這些內容時,很難產生足夠的學習熱情,使自己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為此,教師就可將圖片換成學生看電影的時間、學生參加體育課的時間,通過此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結論:
綜上所述,將主題圖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能豐富課堂教學的教學資源,又能將課堂活動變得生活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海亮. 主題圖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西南大學, 2020.
[2] 師小紅. 主題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與優勢探研[J]. 成才之路, 2020(16):2.
[3] 張黎黎, 于悅. 小學數學教學主題圖的分類及運用[J]. ?2021(2018-3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