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錦清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而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要跟隨時代的改變進行創新。但無論社會怎么進步,立德樹人永遠是德育教育的一大主題。那么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就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關鍵詞: “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互聯網+”時代初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意義
就人的一生而言,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中的重要時期,是完善自我,樹立品德,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階段。教師如果不好好引導學生,學生面臨的人生將會截然不同。所以說,初中德育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取向有著重要的影響。德育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引導的好,一個品行端正的學生將會給社會做出貢獻;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品行不端正,即使他擁有再高學歷,再多的文化知識,能力再大,都很難為社會做出貢獻,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發展。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發展,初中德育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及問題。網絡上的不良思想和錯誤價值觀也嚴重影響著初中學生的社會道德風向與行為守則。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將“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滲透到初中教育中,加強德育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積極思考,做好即要教書又要育人的工作,肩負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重任。而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建筑師和接班人,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二、“互聯網+”時代初中教育“立德樹人”理念落實現狀分析
(一)德育意識普遍匱乏,教學成果偏低
縱觀當今初中學生教育的現狀,可以發現,一些教師與教育管理者從思想觀念上對德育教育工作并非很重視,他們把傳授知識作為首要任務,甚至有時為了知識講解,而把作為塑造人的核心理念的德育課程都被弱化或取代了。教師和家長又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重要甚至唯一的標準,讓學生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壓力,而且嚴重占用了德育教學的實踐,導致德育教學效果沒有明顯提高。事實上,德育對初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德育方式相對落后,學生參與度不高
今天的“互聯網+”已經發展出完善的趨勢, 而“互聯網+”一直陪伴著初中學生的成長。互聯網技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初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廣泛娛樂數據的大規模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初中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再加上網絡信息量令人眼花繚亂,初中學生無法辨別及求真知,希望老師能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可現如今,傳統教育模式仍然是初中德育的主要方式,即理論教學、教學解讀、道德傳播,單一的教學形式枯燥無味,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沒有互動交流,只有單方面的德育傳授,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我們應該迎合時代的要求,以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利用“互聯網+”,使德育教育方式多元化,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其中。
三、“互聯網+”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策略的探析
(一)利用“互聯網+”把立德樹人思想融入到初中課堂教學
“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是注重品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利用“互聯網+” 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到初中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基本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進行德育教育。課堂上枯燥無味,激發不了學生興趣,教學效果不好。而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以解決課本為核心的傳統教育理念,重視課堂教學實踐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按照生活實踐的基本理論開展課堂教學工作。老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多元化工具,新穎方法,搜索多種資料,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導學環節,以引入學生經驗的方式,以學生感興趣的貼切生活為內容,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安排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和交談,從而產生學生之間的共同價值規則。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利用“互聯網+”手段,通過網絡應用和網絡平臺,借助圖片、動漫、視頻、翻轉課堂等軟件對語文閱讀文章進行理解與延伸,幫助學生掌握創作者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提高學生對思維的理解,掌握文人對自然的感受,將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文化,思想品德規范等立德樹人元素融入課堂中,這都是德育融入課堂教學理念的主要體現。這種網絡教育模式,不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而且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貫穿到思想中,落實在行動上,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二)結合“互聯網+”尊重人性的特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師生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QQ、手機微信、新浪微博等基于“互聯網+”產品開發的交友軟件,打造了師生公平交流的服務平臺,促進了“尊師重教”等傳統文明行為滲透下的師生交流,過去教師一言堂、壓倒一切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師生之間形成了平等、公正的交流互動布局。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學生,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教師可以通過QQ群、釘釘、微信等軟件工具作為媒介,搭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可以有更強的把握,無需糾結于語言技能的優劣。教師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間接滲透初中學生的道德意識,比正面批評更合理。優秀師生關系是初中德育培養的關鍵風險標準。健康、公平溝通、互動交流,可以促進師生建立良好關系,增進社會公德,塑造教育成果。
結束語
初中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培養建設者與接班人的責任。在當前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互聯網+”給初中德育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作為初中教師,要緊跟教育發展形勢,主動提升自身的素質,熟練運用信息化管理和技術教學手段,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正確引導初中學生使用互聯網,提高初中學生對信息網絡的識別能力,有效開展網絡德育教育。在充分利用互聯網便利的同時,同學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的不足。
參考文獻
[1]陳雯婷.網絡環境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創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4)
[2]吳潔.大眾媒體對初青少年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