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摘要:“備、研、訓三維一體平臺”是一種以集體備課的形式,集備課、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為一體,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整合性平臺。它集“備、研、訓”為一體,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通過“研”和“訓”來提高“備”的質量,又通過“備”的形式來達到“研”和“訓”的目的。這樣既解決高中生物集體備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并最終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
關鍵詞:備、研、訓三維一體平臺; 高中生物; ?集體備課;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而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的有效備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理論和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南寧十中生物科目集體備課時間是每周星期二上午,集體備課活動有同課異構、兩校聯盟和資深教師座談會、師徒結對子的方式,幫助年輕教師備課。此外還通過青年優質課比賽來檢驗備課效果,通過網絡平臺“校本研修”共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一)探索備課過程管理策略
1、備課要求
(1)教研組長是集體備課的第一責任人和質量把關人。
(2)集體備課嚴禁從網絡原搬照抄,東拼西湊。
(3)不管主備還是輔備,都必須鉆研課標、教材、教參。
(4)主備教師要樹立高度責任心,按規定的要求和格式及時完成所備的內容。
(5)輔備必須對主備的預案進行個性化設計后方可在課堂實施。(個性設計包括旁注,知識點的解說,教法的更換,教學片斷的增刪,教學環節的調整等。)
(6)教研會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下周的主要教學內容交流討論。主備人以課時為單位,逐一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學主要流程和具體作法、設計的理論依據等。輔備人隨時以補充、完善,主備人把大家意見體現在草案上。
(7)集體備課教研會記錄:集體課教研記錄,以主備人的集體備課草案修改記錄為依據。
(8)教研課由教研組長組織好聽課活動,做好課后評點并記載。
2、備課措施
為了保證集體備課的有效落實,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做到:“一超前”、“二結合”、“三落實”、“五統一”。
(1)“一超前”:指提前一周備下一周的課。
(2)“兩結合”:做好集體備課與教研、培訓相結合,做到以課堂教學為教研內容,以課堂教學運用為培訓內容。
(3)“三落實”:時間落實,落實教研會和教研課時間;人員落實,確定主備人和討論主持人;
(4)“五統一”:原則上做到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試。
(二)完善集體備課評價體系,提高備課實效
1、評價形式
(1)自我反思評價。鼓勵教師對自己的備課和課堂教學進行互動的自我反思、評價,撰寫教學隨筆教師有意識地聚集某些事件,記述師生的反應,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對自我的教學實踐進行批判性分析,淘汰不良行為,實現教學優化。
(2)同伴合作評價。組織同組教師開展同行合作評價,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對教材的解讀、教學設計提出自己的建議,提升同伴的專業能力。
(3)專家指導性評價。發揮教學骨干、專家的作用,引領全校教師開展備課與課堂教學互動的評價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評價方法
(1)對集體備課實行量化考核。學校依據考核量表,從四方面入手。①參與教研活動,了解出勤及交流情況。②抽查教案,了解教案執行及個性處理的情況。③聽展示課,考核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效果。④評估教學質量,考核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效力。
(2)對個人備課實行細化考核。主要方式是一看二聽三比較。一看:查看教案的個性化設計,二次備課的體現情況。二聽:通過推門聽課和參與校本教研活動,了解教師對教材的研讀、教學方法的掌握情況。三比較:通過質量抽測、學科競賽等形式比較教師的備課落實在課堂上的實效。
(三)搭建“備”、“研”、“訓”三維一體集體備課平臺
1、個體主備:主備教師帶著自己的問題,以所選課例為依托,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課程資源及學生,針對教學的重、難點構思解決方案、搜集資料。
2、集體獻策:主備陳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全組教師共同研讀教材,集大家智慧進行備課,備課組長根據個人業務特長和優勢,把任務進行分工,大家互相協作,暢所欲言,提出對各種各樣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方案;分享別人的經驗,碰撞創造的火花,開拓想象的空間。
3、個體修改:教師在集體備課后,根據學生的差異和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深入推敲,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4、反思總結:反思并不是自我檢討,而是引導教師自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進行課堂實施后,寫出教后反思并進行交流。教后反思要有針對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觀實際地總結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成功經驗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對今后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由主備人對原有的教案進行再一次地修改、完善,使教案更加實用,有效。教研組長進行收集整理,放置在校園網絡,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教師置身于“自主選擇、自主反思、自主建構”的良好成長環境之中,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機會更多,必然將促進教師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討集體備課的相關策略,目的在于張集體備課對于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支撐作用,不是構建認真學習,踏實探究,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保證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形成對于日常教學的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5,6.
[2]劉恩山,曹保義.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3.
[3]陳欣,陳英水. 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與思考[J]. 中小學教材教學,2018(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