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飛
摘要: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學生從小學開始就一直在學習語文,語文教師也不斷地對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信息化教學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簡單來說,信息化教學模式就是通過當代的一些新型教育設施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教學。其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并且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簡便,學生也能更好地接收。基于此,文章將簡要敘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對小學生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它可以學習到我們生活中很多的日常表達,加強我們對語文的理解,無論在日常交往中的語言,還是其他科目的學習中,都具有獨特的作用。同時,語文里面蘊含著許多我國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著許多有價值和意義[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切實提升教學效果,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進行革新,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成長,并且運用當下流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信息化技術不僅能有效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而且還能讓學生喜歡上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運用微課技術建設自主預習機制,促進學生的獨立發展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將自主預習作為重點教學環節,讓學生使用微課視頻展開預習活動,進而促使學生在獨立自主的環境中完成預習任務[2]。為了改善當前教學中學生自主性不強的現狀,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技術制作預習指導視頻,在視頻中融入預習方法、預習方向等內容,讓學生在接收和觀看微課視頻時,能夠有條理地開展自主預習活動,并在預習中開動腦筋、發展自主能力,久而久之,自主預習機制就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設起來,而學生也會向著獨立發展的目標快速前行。
二、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有助于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發揮多媒體的可視性、直觀性特征,提升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很重的階段,這一時期,學生對于很多新鮮奇特的事物很感興趣,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這些事情吸引,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化的內容通過動畫展示,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燕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影視片段當中有關春天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燕子的外形特征,這樣學生很容易將視頻中的燕子和自己實際生活中見到的燕子聯系在一起,進而再為學生講解本篇文章的內容,這樣學生理解作者的文字語言時難度會有所降低,同時也能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3]。
三、改善教學環境,創設信息化學習場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信息化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來設計信息化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自主地組建知識框架,激勵學生獨立地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信息資源來優化語文教學,擴寬學生的語文視野。在圖文并茂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有所降低,從而學生可以更為輕松地進行學習,掌握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小艇》這一課的時候,教學難度很大,很多學生并未去過威尼斯,不了解威尼斯當地的風土人情,根本無從知道威尼斯小艇位于何地。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走進威尼斯,領略威尼斯的迷人風光,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四、巧借學習軟件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具有實踐特質的學科,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就需要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教學指導思想。為了實現預期中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巧借學習軟件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專題化和項目化的方式在軟件中完成實踐任務,并在操作學習軟件的過程中增強信息素養。教師可以選定適合學生認知和思維發展狀況的信息化學習軟件,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加入學習系統中,并在軟件中獲取實踐活動預期方案、填寫實踐活動階段性成果、匯報實踐性活動發展狀況等內容,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軟件中清楚明了地得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狀況。由此,學生就能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不斷提高實踐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教學,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比傳統的教學課堂更為簡便和容易接受,獲得更為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另外,在這個不斷創新的時代中,教師也不能安于現狀,需要不斷學習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并且也要不斷進行創新,為我國教育事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財茂.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7):88+87.
[2]蘇文雅.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23):55-56.
[3]孟佩婷.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J].數碼世界,2019(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