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輝
摘要: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比較強,所以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與學科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滲透激勵效應,通過對學生的肯定與激勵,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科學習潛力,尋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長處,讓他們擁有一定的主動學習自信心,從而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激勵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他們自身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激勵效應;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開展點撥引導,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想展現出良好的激勵效應,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開展點撥引導,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讓興趣成為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基礎,以此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需要借助于權威暗示來點撥引導學生,在權威暗示中不是指教師要壓迫學生,而是要和學生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做到“親其師與信其道”。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做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的實際生活現狀,多與學生進行融洽的溝通與交流,以此來消除部分學生心目中對教師的畏懼心理,進而構建融洽與健康的師生交流氛圍,讓學生以最放松的心態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去,這樣才能夠讓教師的話語成為對學生的一種激勵。而且,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名家名作對學生進行暗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優秀的名家作品,這些都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的故事,對學生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精神激勵作用,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故事中的一些情感元素,對學生展現出良好的激勵效應。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教師要實現輕松導課,讓學生在初級學習階段就能夠很快融入氛圍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與自信心,教師也可以通過問題設定與故事導入的方式,激勵學生更專注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借助藝術講授法展現激勵效應
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現激勵效應,并不單指語言方面的鼓勵與肯定,更多的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形滲透激勵效應,教師在教學手段的運用過程中要講究技巧與方法,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藝術,通過藝術講授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去除掉更多的無用信息元素,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與簡明,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對于一些知識性非常強的學科內容,教師一定要在課堂開始之前對學生呈現相關的綱要信號,讓他們整體感知將要學習的學科知識,對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此來消除學生對于陌生知識的畏懼感,并擁有自主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進而在心理方面產生一個正面的激勵。在綱要信號發出之后,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脈絡,了解了知識之間的層次與關系,教師這時可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跟上課堂教學進度,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效應。另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一些和學科知識相聯系的音樂片段,以此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給予他們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感知學習的快樂,展現出一個良好的激勵效應。而且,教師也可以借助于情境激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育情境相較于語言激勵具備更強的效果,在情境激勵中,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真實水平投入學習情景中,展現出真正的自我,這樣更容易讓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激勵效應。
三、借助激勵競爭促使學生體驗成功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借助于激勵競爭促使學生體驗成功,因為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疲憊心理,而適當的激勵競爭,則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體驗成功也可以成為學生重要的心理需求,增強學習自信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適當競爭,對于學生來講不屬于壓力,而是激勵與動力,可使學生在激勵競爭中進一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善于在學生的激勵競爭中豐富自身的教學語言,強化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競爭能力,進而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與技能,而這些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在激勵競爭中,教師要多看到學生的優點,激發他們的課堂學習動機,擁有更為嚴謹的學習態度。而且,在激勵競爭活動中,教師要給予每一個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與平臺,提升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使他們從中獲得更快的成長,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有所拓展與延伸。另外,教師還可以把目標激勵作為一種競爭激勵,為每一個學生都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完成這些學習目標之后,可以獲得相應的激勵,這樣更容易促進自身的進步。
四、健全制度展現激勵效應
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激勵效應的展現不僅需要一些正常的激勵,同時,教師也要善于借助班級制定的制度展現出激勵效應。教師可以結合獎罰制度,把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納入目標指標中,對于完成目標與任務的學生,可給予相應的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讓這些學生能夠成為其他人的榜樣。對于沒有完成任務與目標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采取一點措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學生通過努力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實現目標,充分展現出制度措施帶來的激勵效應。另外,教師還可聯合學生家長共同展現出激勵效應,因為依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展現激勵效應的,所以只有實現家校聯合教育,讓學生家長在家中也能夠監督孩子的行為與思想,加強對孩子的鼓勵與監督,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調整教學計劃與方案,采取正確的措施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更好成長,全面展現出激勵效應。學校也要給予教師一定的幫助,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讓每一個教師都意識到激勵效應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完善自我教學行為與思想,在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定自己的教學計劃,注重教學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讓學生在激勵效應中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長,提升綜合學習素養。
五、結語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激勵效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多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心理特征,以此來設定多元化與趣味化的教學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教師不要只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要多了解他們的學習優勢,利用競賽活動或者游戲活動,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把這種好勝心轉化為對于知識的探索,無形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促進自身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明.淺議學生角色轉換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效應[J].科學大眾,2018(11).
[2]婁季春.授課效標模式在教學質量考核中的效應[J].教學與管理,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