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芬
摘要: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提出了全新的革新要求。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作為提升小學生認知能力水平,培養其人文精神素養的關鍵課程之一,其課程本身對小學生的記憶要求與理解思維水平要求相對較高,單純依靠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很難實現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與完全掌握,課后作業成為輔助語文教學的重要舉措。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對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已然是刻不容緩,如何讓語文課后作業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又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成為當前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研究背景,重點對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化;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語文作業作為幫助學生固化知識點,延伸教材知識的重要途徑,傳統的語文作業形式大多以書面作業為主,通過反復機械性讀寫來幫助學生對生字詞的固化,而通過題海戰術來實現對學生綜合化語文能力的訓練,該種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并且會占用學生大量的課后時間,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精神壓力與思想壓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作業的設計的優化,結合教學知識內容,不斷革新語文作業形式,重點開發學生語文知識探索的主觀能動性,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效的同時,為學生未來開展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探索夯實基礎。
一、注重教材延伸,布置趣味性作業
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的社會認知水平較為有限,對一些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獵奇心理,教師在優化作業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以教材知識內容為依托,注重教材延伸,為學生創設趣味性作業形式,重點開發學生對語文知識探索的主觀能動性,將作業轉變為具有娛樂性質的學習活動,解放學生的思想,從精神上幫助學生緩解壓力,進而實現學生在思想層面上的減負,提升其語文學習質效。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蟋蟀的住宅》為例。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課外資源,閱讀《昆蟲記》中所描繪的其他昆蟲故事進行閱讀,并在下一課時中將其所閱讀的故事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實現對本節課程的延伸,同時借助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能夠有效培養其自主開展語文閱讀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閱讀能力水平。
二、注重因材施教,布置多層次作業
學生之間由于其個人學習能力水平與思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隨著語文知識難度的不斷加深,學生之間的距離越發明顯,教師在進行作業優化過程中,應當兼顧學生之間的能力的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布置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水平,采用闖關式完成語文作業,不僅能夠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質效,并以此為根據,對后續教學活動進行優化,進而實現語文教學質效的有效提升。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肥皂泡》為例。在基礎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為其布置分層作業:“1、熟讀課文,讀寫本文的生字詞。2、選擇文中自己認為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嘗試對其進行仿寫。3、假如你們就是肥皂泡,你會帶著希望和夢想飛到哪兒?嘗試把它寫下來。”作業1和2為必選作業,作業3為選做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進行自由選擇完成。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能力水平,同時能夠為學生預留更為廣闊的可發揮空間,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注重能力培養,布置實踐性作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其個性化發展特點的影響,其自我約束意識與學習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很難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的狀態參與日常教學活動。大量的書面作業不僅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嚴重影響對學生語文知識探索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優化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為學生布置實踐性語文作業,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汲取,在實現其對于知識高效學習的同時,不斷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北京的春節》為例。在完成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課外資源或者身邊親戚朋友等多個途徑了解不同的地區一些特色的春節風俗,在下一課時與學生們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實踐性作業,能夠讓學生在固化本節知識的同時,培養其綜合實踐能力。
結束語:總而言之,為了能夠真正實現減輕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文作業形式,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質效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綜合化語文素養的培養,重點開發學生參與語文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其未來開展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 李素娥. 疫情下對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幾點思考[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34):1.
[2] 石霞. 優化設計,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談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的設計[J].? 2021(2018-3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