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發嚴重,如何解決養老問題成為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社區養老服務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與新時期社會養老需求相匹配。但從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對現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成為了相關部門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本文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從兩方面入手,首先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概述進行了分析,進而詳細闡述了基于公共管理視角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應該如何進行發展。
關鍵詞:公共管理;社區居家養老;養老服務
1.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概述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發展到20世紀末期,世界就已經逐漸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的時代,近幾年人口老齡化問題在不斷加劇,老齡化社會程度的加深使得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在新時代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出現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之所以能夠非常快速的發展是因為其具有許多優勢,該種養老模式不僅能夠幫助青年人解決贍養壓力,同時還能讓老人和老人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讓老年人的養老生活變得不再枯燥[1]。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許多優勢,但是由于我國現存的一些發展問題,使得居家養老服務在發展過程中仍然有許多需要優化和完善的地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依靠大量外界的幫助,各級政府需要鼓勵社會資本力量介入養老服務市場,政府部門更是要制定相關的發展政策來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這樣才能打造一個互利雙贏的局面,進而有效緩解我國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2.基于公共管理視角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策略
2.1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
(1)以立法保障養老服務。養老制度全世界都沒有非常成熟的方案,屬于摸索階段。法律的制定往往都是滯后的,尤其是關于保障養老基本權利的法律,更是鳳毛麟角。導致中央與地方性的養老制度有較大差異,制度與法律之間不能很好的銜接。缺乏法律的基本保障,養老制度缺乏統籌兼顧,落實起來困難重重。從國家角度出發,在現有法律體系基礎上,專門針對養老服務制定一部法律法規。其內容應包括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標準,養老機構的硬性條件包括資金來源、基礎設施建設、職員職業技能水平。從地方政府角度出發,因為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域自然環境相去甚遠,地方政府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制定適合地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行政規章制度。
(2)以執法保障養老服務。在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相關法律后,要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這是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要達到相關目標,一是要制定支持營利性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制,以法律法規監督營利性組織的經營行為,使其不敢違規經營,保障養老人群的合理利益;二是制定支持營利性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鼓勵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財政與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使其能夠承擔社區養老服務的基本需求。三是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服務標準與收費模式應當因地制宜。同時,搭建養老服務系統實施信息共享。
(3)以司法保障養老服務。權益糾紛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權益的維護主要出于維權成本的考量。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養老者與服務機構是買賣關系,雙方需要合同來維護自身利益。對于養老方面的服務合同,國家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司法領域還處在摸索狀態。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人群,由于已經處在老年化階段,身體素質下降非常明顯,有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2]。收入減少,積蓄不充足,一旦與服務機構產生經濟糾紛,養老人群并無相應能力應用法律來維護權益,所以亟需完善養老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
2.2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物質保障
(1)完善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意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經營的時間較短,缺乏足夠管理經驗使得提供養老服務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來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多數時候只是一個噱頭,未有足夠的資金改善社區內的醫療衛生服務,更新養老服務硬件設施與軟件設置,無法在運營資金、場地設施方面得到保障;二是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非常單一,政府文件中的諸多養老服務不能得到較好實現,養老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2)引入社會資本與民間力量,提高管理水平。政府主導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管理水平上稍欠火候,除了因為政府與國家的資源有限之外,效率低下也是其中一個問題。要完善社區養老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更新硬件、軟件設施,就需要引入社會資本與民間力量。在政府、社會與資本三方力量的合作下,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向信息化、專業化、規范化以及規模化方面邁進,通過三方力量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擴大養老服務的覆蓋人群,建立社區養老品牌。政府要做好相應的配套設施,利用互聯網技術與通訊技術,搭建好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信息共享,使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實現智能化、信息化,以大數據信息分析處理技術,不斷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借助智能終端為社區養老人群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
2.3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服務評估制度,該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針對養老人群的身體狀態、家庭經濟收支情況以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系統性的評估[3]。在完成評估工作以后可以充分了解養老人員的身體狀況以及經濟條件,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針對身體狀況欠佳的老人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對于經濟條件稍差的老人則可以適當的進行經濟補貼,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管理水平。當建立完監督管理機制后,能夠更加高效的對各項工作的開展進行監督與管理,減少各項工作在開展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公共管理視角下,想要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得到更好的發展,則必須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對各項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做好物質保障工作,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進一步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我國嚴峻的養老問題也能得到有效緩解。
參考文獻:
[1]秦芳菊.基于公共管理視域下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策略分析[J].法制博覽,2020(23):215-216.
[2]于妍.基于公共管理視角下的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策略探析[J].新西部,2020(15):12+24.
[3]姚曉玲.基于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策分析[J].才智,2019(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