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謝源 周澤炯
摘要:作為旅游業三大支柱之一的旅游住宿產業,近年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當下,傳統旅游住宿產業經營模式落后、產業價值鏈落后等弊端逐一體現,導致產業存在結構性失衡,故,旅游住宿產業結構優化迫在眉睫。本文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理論和實證分析旅游產業結構現狀并對南京市旅游住宿產業結構優化提出可行性方案,研究結果對其他地區旅游住宿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旅游業;住宿產業
一、引言
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互聯網+"已經被拉入政府工作報告,旅游住宿業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新挑戰。同時,經過四十年來的發展,一線城市的旅游住宿業已趨于飽和。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新一線城市經濟飛速發展,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住宿業隨之蓬勃發展。南京市是長三角區域經濟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厚的旅游資源。
二、南京市旅游住宿業發展的SWOT分析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的交融賦予了她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結合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住宿業近幾年也蓬勃發展。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23平方千米。近年來,南京市旅游業保持著年均20%的增長速度。經過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發展,以旅游業為載體的南京旅游住宿業在提供高質量住宿條件、樹立區域行業標準、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加快第三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優勢( strength )
1.勞動力資源優勢
截至2020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68所,其中雙一流高校12所,這些高校絕大多數開設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為旅游住宿業提供了高質量的經營管理人員。同時,長三角人力資源豐富,無論江蘇本省還是臨近的安徽、浙江,都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匯入,這為勞動密集型的旅游住宿業提供了支持。
2.客源優勢
客源市場包括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南京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業城市,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口流動,商務人士流動量也大,這為南京旅游住宿業提供了基礎客源。南京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總統府、中山陵、秦淮河等著名景點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南京景點多,外來游客在一天內難以充分游覽獲得滿足,這時大多數游客會選擇在酒店、民宿住宿,這也為南京旅游住宿業提供了大量客源。
(二)劣勢( weakness )
1.管理與服務水平不足
旅游住宿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服務業管理與服務水平決定著入住者的消費感受。南京市很多酒店、賓館采用委托管理形式經營,但是外來的經營管理公司對本地的情況要有一個熟悉過程,這樣常常導致經營管理方面出現嚴重的問題。
2.地方特色住宿供給不足
旅游是游客感受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住宿之所是旅客在旅游過程中的"家",因此,文化特色、經營特色是每一個住宿提供商常常爭奪的競爭優勢。然而,筆者發現南京旅游住宿業同質化現象嚴重,普遍缺乏當地的特色,有其是缺乏體現南京本地文化的住宿。這使得旅客感受不到新意,影響了整個旅游過程的體驗。
(三)機遇( opportunity )
1.國家政策支持
據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消息,為保障群眾過好春節,江蘇315家A級旅游景區在春節期間免費開放,另有近150家收費A級旅游景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推出推出免費游覽、門票打折、發放優惠券等優惠活動,其中包括南京中山陵°、蘇州拙政園、無錫靈山景區等知名景點。國家政策的支持進一步促進南京市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南京市旅游住宿業的消費。
2.互聯網背景下,科技旅游業發展迅速
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國民旅游消費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互聯網和手機上。美團、口碑等在線服務軟件為人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高效的旅游效率,人們愿意花時間去消費旅游產品。
(四)挑戰( threat )
1.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
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還未能得到全面的控制,旅游業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沖擊,外來游客的數量大大減少。同時,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新舊發展模式的交替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南京房價不斷攀升,醫療、教育、飲食等消費成本不斷提高,居民沒有完善的生活保障,限制了旅游等方面的消費能力。
2.法制建設相對落后
目前我國有關旅游住宿業的法律法規只有1987年頒布的《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旅游住宿業經過了三十年來的發展,整體的情況已大不相同,但是相應的法律還未得到修訂,可見法律建設還相對落后。南京市的旅游住宿業沒有具體的規劃,使得旅游住宿業發展相對盲目,造成了一系列結構問題。
三、南京市旅游住宿業結構面臨的問題
(一)信息化平臺發展落后
南京市住宿業最大的問題在于信息不完全造成了供求結構失衡。主要體現在沒有一個對住宿企業進行全方位監管的信息化平臺。人們熟知的攜程、愛彼迎等app只是對于部分的住宿資源進行整合,為旅客提供碎片化的信息,無法使旅客進行更多的選擇以及對住宿條件有充分的了解。
(二)經營管理模式不符合行業發展規律
對于服務業而言,經營管理模式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有研究表明,集團旅游住宿業比單體旅游住宿業有著更好的經濟效應,這得益于集體化帶來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南京市單體管理的旅游住宿商超過60%,這影響了行業規模效應的形成。
(三)空間結構與城市發展脫節
由于各區縣的交通、旅游、商業發展不平衡,這導致了旅游住宿業分布不均勻,高檔次的酒店常常集中在市區,同時在市區的具有相對區位優勢的地區,又形成了小范圍的聚集。這些地域強大的吸引力對其他區域的住宿企業存在排斥作用,使得南京市旅游住宿業地區發展不平衡,秦淮區、鼓樓區、玄武區三個區域占據了大多數的住宿資源。在南京市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由于缺乏客源優勢,企業往往不愿意在這里投資建設。可見南京市旅游住宿業空間布局和城市發展明顯脫節。
(四)商家網絡宣傳力度不足
商家選產力度不足造成了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調研結果顯示,只有大約42%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在網上進行消費,同時,在另一方面,表示會受到很大或比較大網絡宣傳影響的消費者占到了其中的58%,這表明旅游住宿業網上宣傳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四、南京市旅游住宿業結構優化的策略
(一)轉變發展理念
互聯網背景下,南京市旅游住宿產業要及時轉變發展理念,以客戶為中心,使旅游住宿產業能夠實現服務、產品的升級,進而提高旅游住宿產業的經濟效益。旅游住宿產業應該加強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潮流。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旅游酒店產業還可以采取差異化營銷管理模式,依據不同客戶的服務需求,構建差異化產品服務模式,使客戶根據字跡的喜好選擇相應的旅游酒店產品服務,從而提升對對產品服務認可度,才能促使旅游住宿產業進一步的發展。
(二)建立旅游行業大數據平臺
首先,加大資金投入與技術投入,構建一個可以使各區縣,乃至全國范圍內旅游數據聯網共享的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對于海量的旅游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挖掘,總結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并利用已經建立的客戶數據庫,及時預測市場供需變化。其次,打造智慧住宿,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客戶進行無障礙交流;還可以與其他商圈合作,擴展服務項目,滿足顧客多元化的需求。
(三)旅游住宿企業集團化
南京市旅游住宿企業以自主管理為主,這影響了規模效應的形成,因此一些自主經營企業可以選擇集團化,在這樣不僅降低了經營成本,減少競爭對手的數量,而且可以優勢互補,特色融合,從而更加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相較于自主經營的企業,旅游住宿企業集團具有其無法比擬的優勢,如規模效應、資本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等。集團化是旅游住宿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該全面采取有力措施和多種有效方式來加快南京旅游住宿企業的集團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倪向麗,呂宛青,宋樂.旅游產業聯動發展模式下住宿業結構優化研究——以云南昆明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0(003):90-96.
[2]周靜."互聯網+"背景下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J].中國商貿,2019,000(013):218-220.
[3]劉馨恬."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生態旅游產業結構的優化[J].中國集體經濟(22):2.
[4]張永恒,沈潔.\"互聯網+\"背景下的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39(001):51-55.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20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背景下旅游住宿產業結構優化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項目編號:20201037808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謝源(2000-),男,安徽宣城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