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并優化作業管理,是探索小學科學減負增效的新舉措。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更是對學生學習內容鞏固和反饋的重要手段,基于“雙減”落實的小學科學作業設計必須以學科素養培育為基點,充分體現學科特點,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科學知識、理解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應用能力。多元化的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促進知識內化,使科學教學提質增效。本文立足于小學科學的學科特點,結合雙減政策落實要求,探討提出小學科學作業的多元化設計與評價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雙減落實;作業設計與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科學的作業設計,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讓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科學學科應精簡且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設計,減少書面作業,增加科學體驗科學體驗項目,豐富作業形式,以基礎練習、實踐探究和課外拓展相結合的多元化作業形式,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以及動手制作能力。
一、以嚴謹的課堂任務,促進作業設計向重方法轉變
在傳統課堂之中,作業被定義于對于知識的檢驗,而忽視了其在教學中的引導、反思和促進作用,因此作業的設計重知識內容而輕方法。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驅動下,課堂作業的任務更加艱巨,其所承擔的內容要義也更加豐富,因此必須以更為嚴謹的課堂任務促進作業設計從重內容向重方法轉變[1]。在課堂作業的設計上,教師要立足小學科學學科特點,融合教學任務,設計沉浸式的課堂作業,使學生在教學中自然而然的開始完整的作業完成過程。例如,在講解“固體混合之后”這一知識點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顆粒狀物的固體在混合前后的質量不會發生,但是體積會變小。筆者發現,如果直接和學生講解固體混合前后質量沒有變化,學生是不會明白結論如何來的,因此就要通過數學恒等式的理論教學以及測量實驗教學來推導結論。在驗證的過程中,讓學生利用各種以期進行實驗并記錄過程,這個記錄的過程就是課堂作業,這種沉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業設計方法,使學生充滿探索樂趣和求知欲望,慢慢的他們就會將實驗和課堂作業聯系起來。針對課堂作業,教師要給出及時的評價,以面對面的直接方式對學生進行點撥,使課堂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中得以高效解決。
二、以靈活的課外積累,加強作業設計與實事相結合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帶領學生們走進自然、生活,對于小學科學探索而言十分必要。課外活動可以是教師利用教學時間帶領學生們共同開展的,也可以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開展的,這種作業設計有效的補充了課堂知識的真實體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學期教學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課外活動課,并設計課外活動作業清單,以清單索引的形式,貫穿活動內容。例如,制定課外互動記錄表,擬定活動主題“萬花制作萬花筒”,帶領同學尋找生活中的碎玻璃或者彩色透明碎膠布,用三篇鏡子玻璃制作萬花筒中間等三角柱體,然后觀看其中的影像。又如,預留課外探索作業,讓學生在教師或者家庭中連續幾天觀察鐵等放在空氣中、潮濕的瓶子里、水盆中、鹽水盆中的生銹變化情況,并進行記錄。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鐵生銹速度的秘密,培養其形成探究思維。需要注意的是,課不管是課堂上發起的課外活動,還是預留的由學生完成的課外活動,都必須形成必要的記錄,教師要在活動記錄中給予評價,以書面評價的形式進行反饋[2。
三、以有趣的家庭作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科學事件
小學科學作業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多變的,而非單一固定的。小學科學作業應以實踐類作業為主,時刻緊扣科學課程學習的內容和目標,針對不同發展水平和學習的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作業進行了分類、分層布置并提出特色評價[3]。家庭作業多元化不僅體現在作業的內容多元化、形式多元化以及目標多元化,還現在評價的多元化。
在作業的內容多元化方面,重點要結合實施闡述概念、回歸生活概念和創意無限的概念,以不同的內容來豐富作業的主體。例如,圍繞“固體、液體和氣體”教學內容,可以分別從“說一說”“試一試”“探一探”三個方面來提前布置預習作業:說一說你知道的液體、固體和氣體;試一試給自行車胎大氣,當輪胎鼓起來,還可以繼續打氣嗎?探一探鼓起來的氣球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通過三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了物質狀態的性質。
在形式多元化方面,既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學生小組集體完成,對于部分具有親子特征的作業內容,還可以請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例如,上文提到的“說一說”“試一試”“探一探”三個不同內容的作業,就可以根據其內容特點來采用恰當的完成形式。其中“說一說”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試一試”則需要由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完成,“探一探”不妨讓幾個小伙伴共同探索,樂趣無窮又激發思考。
在目標多元化方面,可以將作業設計為基礎任務和挑戰任務兩種,針對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可以有選擇性的自行匹配合適的作業。例如,關于“信息傳遞”知識的作業設計就可以采用差別任務的方法。基礎任務:調查家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挑戰任務:遠距離約定信號,告訴父母你拿到了某種水果?
在評價的多元化方面,作業的評價者不僅僅只有教師,學生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父母評價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評價體系。結合家庭作業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可以采用一維或者多維的評價主體。評價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客觀的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針對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改進,因此,對于改進后評價的應用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四、結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力求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學生教育負擔重、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讓學生回歸到快樂學習的軌道之中。“雙減”政策的落實并不是以降低學業質量為代價,相反,必須依賴于學業質量的提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作業多元化設計與評價的優勢,更新作業設計理念,改進作業設計模式,突出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課堂任務檢索、課外活動安排及家庭作業布置三個方面入手,助推“雙減”政策精準落地。
參考文獻
[1]石俊仙.小學科學家庭作業多元化的意義、類型與評價[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08):54-56.
[2]劉陽丹.小學科學線上教學作業設計及評價策略[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36(10):80-83.
[3]楊潔. 小學科學課作業布置的優化分析[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2020:543-544.DOI:10.26914/c.cnkihy.2020.003187.
作者簡介:唐慧娟,女,漢族,本科學歷,從事小學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