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摘要: 英語作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在國際交往和人類文明交流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不僅能為青少年未來的發展提供無限可能,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隨著世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改變,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巴剢柷小痹灾嗅t問診過程當中,醫生對病人實施的判別手段,目的在于對病人當下出現的病癥做出及時的診斷。英語課堂的創新也需要這樣的即時反饋。
關鍵詞:課堂創新;望聞問切;動態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的背景意義
新版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了英語課程教學的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要形成統一,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英語語言知識的重要性已經廣為人知,這也是學生進一步提升的基礎和前提。但單一強調語言知識,而忽略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會造成學生“腹有詩書”,卻“難以啟齒”或者詞不達意,這就使得英語的交際價值無法體現,也會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通過英語學習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新課程標準,2017版)為了達到這一總體目標,課程標準將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細化分成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相輔相成,才能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就意味著教學手段的相應更新,本文將圍繞三個問題:1.為什么創新? 2. 新在哪里? 3. 怎么創新? 結合英語教學課堂的實例,來對教學手段的創新形式做一次“望聞問切”。
二、英語課堂教學的“望聞問切”
1.“望”——英語課堂教學的新變化
英語課堂教學為什么要創新?一線教師普遍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眼觀六路”。在專注于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有前瞻性的觀察,包括學生學習英語的新方法,政策性的課程調整,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的要求等等。不僅社會在變化,教師的教學要求也在變化。只有緊跟社會發展需求的變化,才能使英語的課堂教學富有時代性。所有的因素綜合在一起,集中體現在了新課程標準之中,這也是促使英語課堂教學手段創新的最根本原因。2017新版的課程標準的核心目標,已經從單純的技能目標,提升為學科綜合能力的核心素養目標。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學生的學情,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設計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谶@樣的目標變化,新課標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老師的教學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能力的要求。老版的課程標準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重點放在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的訓練,并占據主導地位;新版的課程標準不僅在基本技能中增加了一項看的基本技能,而且強調語言意識和語感的形成,明確語言技能的基礎功能,并要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思維和文化意識進行提升。二是新的意識形態的調整。新版課標的文化意識要求重點強調了價值取向,國家情懷和認同感,以及跨文化理解的培養,更具有全球視野的輻射。在這么多新的要求之下,課堂的創新也就呼之欲出。
2.“問”——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形式
改變習慣于某種教學模式和思維的老師以及學生,不亞于一幢建筑物的重新翻修。那么如何創新就成了核心問題。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筆者認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方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① 基本能力培養的形式創新。前面提到過,英語的基本技能已經由聽說讀寫延伸至聽說讀寫看。新一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設,應當圍繞如何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充分展開看的能力提升進行設計??吹膬热萦泻芏啵热缫曨l,圖片,表格等等。而每一種不同的看,又會涉及到其他能力的運用。②是文本解讀的形式創新。文本解讀的基本方向可以大致分為三方面,what(主題和內容),How(文本特征,內容結構,語言特點),Why(深層涵義)。三者相互影響,密不可分。
3.“聞”——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創新不會停留在某一個層面或者某一個階段,要使英語教學保持應有的活力,就需要經常進行反思,聽取同行,學生或家長的意見。核心素養要求下,英語教學中存在四個普遍的問題:① 不同課型的理解和改進。聽說課的重點不單單是讓學生能說出目標語句,還要讓她們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話輪。這就需要老師在設計對話任務時,如何讓語境更真實,更利于學生的內化和提升過程。而閱讀課則是要注重學生的三位一體思維的打造,凸顯整節課的核心主線,解決閱讀過程當中的一系列問題。②教師課堂角色的反思。尤其要關注的是老師從involved的狀態,變成engaged的情緒,并能引導學生以同樣的狀態投入學習中。③ 學生認知規律的反思,遵循學生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接受學習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差異等。④ 最值得去鉆研的就是,教學梯度的設置。布魯姆認知層次的每一個層級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磨練,達到一定質變條件的時候,才能有所攀升。當學生某一層級的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時候,不妨放慢腳步,給予適當的幫助,不能拔苗助長。
4.“切”——英語課堂教學的理念
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自身秉持的理念對后續的教學設計,課堂把控和作業設計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課堂設計是否具有創新性,能否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取決于老師的教學素養。有效教學是廣大英語教師最熱衷的話題,也是大家追求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教師在運用教學技能發面能夠繼續發展(Lang 1990)。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期性和不間斷性是決定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具有活力和創新的重要因素。最常用的途徑包括:課后教學反思,教學行為研究,教學課例解讀,學術研討會等。創新不是標新立異,而是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搭建一個有效的學習框架。
三、反思與總結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真實生活中的交際運用做準備的。在課堂學習實踐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真實有效,學生的參與是否高效,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否有效提升,都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本質和最終目標。一個始終不變的中心思想:英語學習是為了掌握實用性和功能性的語言技能,而非學習本身就是目的。核心素養的培育才是語言教育的靈魂所在。以此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才能引導教師在教學法,課堂組織形式和學生學習策略等方面進行獨特創新,師生共同合作,收獲別樣的精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