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強
(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 上海 201803)
進入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受到全社會的關注。2019年,國家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明確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1]。職業教育主體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為此2021 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大學校體育工作力度,以多種形式加強社會、學生、家庭對中職學生體育鍛煉影響[2]。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肩負著國家經濟建設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艱巨任務。鑒于此,該文以國家和上海市加強學生健康體質管理文件精神為指導,從影響上海市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主客觀因素2 個層面6 個指標對上海市部分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調查,分析與探討了上海市部分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為相關部門改善和提高上海市中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參考。
該文以上海市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研究對象。通過抽取上海市中職學校中的8所中職學校,每所學校隨機抽取80 人,共計640 人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該文以“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和“中職學生健康狀況”等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最后檢索日期:2021年6月30日),通過中國知網、百度等檢索平臺,檢索到相關文章114篇,其中2014年以前發表論文較少,2014年以后,論文發表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年相關文獻數量已達到近21篇。
1.2.2 問卷調查法
筆者通過自編《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調查表(學生問卷)》和《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調查表(教師問卷)》,經過效度和信度檢驗問卷符合社會調查標準。問卷以電子問卷形式發放、回收,情況如下:此次共發放640學生問卷,回收623份,回收率97.3%,有效問卷608份,有效率97.5%,其中男生有效問卷278 份,有效率98.9%、女生有效問卷330 份,有效率96.4%;教師問卷發放24份,回收效率100%,有效24份,有效率100%。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所獲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并制定數據表,在此基礎上利Excel 和統計軟件SPSS 20.0 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
1.2.4 訪談法
通過走訪上海中職學校體育分管領導及體育教師、家長就對孩子的體育鍛煉的態度及陪同孩子鍛煉等問題進行訪談,掌握中職學生體育鍛煉現實狀況。
2.1.1 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頻率
上海市自2021 下半年開始,鼓勵上海市中職學校增加體育課時,切實確保學生課內體育鍛煉時間[3]。體育鍛煉行為的頻度能夠反映出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狀況。調查結果:上海市中職男、女生在參與體育鍛煉次數的頻率點上存在一定的差別,每周參加1~2次的女生,占總人數的58.2%,在低頻段占比較高;選擇3~4 次的男生,占48.7%;不參加鍛煉的男生、女生也占一定比例。這說明:(1)上海市大部分中職學校在一、二年級時每周普遍開設2~3次體育課;(2)部分中職學校在中職3年級時沒有開設體育課;(3)有部分中職學校在貫徹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方面還沒有達標;(4)中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每周3 次以上的男生(80%)相對女生(41.1%)要高,說明現代上海市中職學生主要是在校參加體育鍛煉,在校外學生自主鍛煉較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周頻率不高也是必然的結果。
2.1.2 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時間
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時間是健康體質的保障。根據調查可知,上海市中職學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時間≥7h 的男女生比例分別只有16.3%和11.8%,平均總比例為14.1%,0~1h 的男女生比例分別為23.8%和30.5%,平均總比例為27.2%(見圖1)。可見,上海市中職學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時間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和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占比相對較高。有相關研究統計,2019 年上海市中職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12.7%【4】,雖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幅度較小,相比2016年我國普通高中學生每天在1h以上平時(5d)的比例為17.0%,周末(2d)的比例為18.0%,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4】。上海市55%的中職學校沒有實質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只開展早操活動,部分年級(畢業年級)甚至沒有開設體育課,揭示出上海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全國同齡學生明顯不足。
圖1 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情況調查表(n=608)
2.2.1 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態度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般具有了成人的意識和思維,但思想和意識不成熟,情緒也不穩定。影響學生運動健身的主觀因素主要有年齡階段特征和思想觀念[5]。調查結果,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對人身體有益處比較認可,對體育鍛煉行為是他們的“必需品”上有244人不同的看法,占到了調查人數的40.1%。這些數據充分說明,雖然體育鍛煉行為在增強人的體質等方面有比較好的認可度,但是這些只能停留在表面化,對體育鍛煉行為意義的深層次理解遠遠不夠。
影響上海市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客觀因素主要在家庭、學校和社會3個方面。
2.3.1 影響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家庭因素
在家長與學生訪談中發現,家人鼓勵學生積極體育鍛煉的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時間和頻率都較高,體育鍛煉行為的能力一般都較強,反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就比較低,喜歡運動的家庭往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孩子對體育鍛煉行為的興趣,并且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應急處理運動事故的能力。
2.3.2 影響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學校因素
學校通過教師專業水平、課程設置合理化程度、場地與器材配備情況等主要方面影響著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每一個因素都嚴重制約著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內容和方式及運動習慣的養成。
(1)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與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的能力。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目前上海市中職體育教師主要以專職為主,占83.3%,兼職教師占16.7%。在調查訪問中發現,82.3%體育授課教師課時量較大,普遍在每周14節課以上,同時很多體育教師從事班級學生管理工作,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對理論研究的精力明顯不足,從而導致活動項目及校本課程開發明顯欠缺。教師學歷,研究生占37.5%,說明現在中職學校教師知識結構較新。體育教育專業,占比91.6%,休閑體育專業占4.2%,教師專業競技技能較強,而相對休閑、興趣類能力較薄弱。從職稱結構來看,中職高級教師約占12.5%,中級講師教師占29.1%,上海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師職稱結構比例符合相關規定。(2)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并具有明顯性別、年齡、時代結構特征。其中,上海市中職學校男生以選擇籃球項目的人數最多,占到69.4%;女生以選定向越野的人最多,占77.5%,男女生選擇跑步的人最少,男生占12.2%,女生占16.3%,主要原因:①中職學校學生的男生最喜歡傳統項目籃球,是因為調研的學校都有籃球場地,籃球課程在學校體育中得到比較好的開展,籃球運動技能水平普遍較高;②中職學校女生,比較傾向于運動強度較小,有一定的娛樂性的項目。(3)體育鍛煉場所優劣和器具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行為,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67.5%中職學校體育場館生均低于國家標準(6.7m2),主要受限于學校面積。中職學校的學生對于沒有體育器材的運動項目不太感興趣,反而對那些小型的體育器材和器械(提壺、藥球,彈力帶等),以及球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的項目更感興趣。
表1 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體育教師師資狀況分析(n=24)
2.3.3 影響中職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社會因素
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學生體育鍛煉場所呈現多層次與多元化趨勢。在所調查人數中,有72.3%的上海市中職學生選擇在學校中鍛煉,有12.7%選擇社區免費公共的健身場所。這表明上海市中職學生體育鍛煉場所主要是以學校為主,社區提供的體育鍛煉場所及服務有限,社區更多考慮的是兒童與老人的活動器具,適合青少年的活動空間很少;體育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高,社區沒有系統化的體育比賽活動,當下人們在社區參加的體育鍛煉以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廣場舞為主,這不符合當代上海中職校學生的需求。
(1)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在貫徹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方面還沒有完全達標,55%的上海市中職校沒有每天開展實質的大課間活動,部分年級(畢業年級)甚至沒有開設體育課,每周體育鍛煉的時間大于等于7h的占14.1%,較全國同齡學生明顯不足。
(2)部分上海市中職學生不重視自己的身體體質。雖然體育鍛煉行為在增強人的體質等方面有比較好的認可度,但是這些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對體育鍛煉行為的意義深層次理解遠遠不夠。
(3)上海市部分中職學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行為受主觀環境影響較大,55.8%的家庭支持孩子的體育鍛煉,只有27.1%的家庭能夠陪伴孩子一起運動。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呈現出分散化、多層次的趨勢,并具有明顯性別、年齡、時代結構特征。
(4)上海市中職學生選擇體育鍛煉環境不是很理想,體育鍛煉場所主要是在學校,社區提供的體育鍛煉行為場所及服務有限,社區更多考慮的是兒童與老人的活動器具,青少年的活動空間很少,社區沒有系統化的體育比賽活動,體育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高。
(1)上海市中職學校應繼續加大對學生的體育健康理念的教育,讓上海市中職學生在掌握一定體育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養成自主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使更多的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有深入了解,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直接影響以后的工作與生活。
(2)通過多渠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理解與認知,讓家庭體育鍛煉氛圍真正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強化上海市中職學校體育課的教學督導,形成良性健康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加強中職學生帶動性強的體育骨干培養,堅持上海市中職學生吃苦耐勞、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的培育,切實做好日常體育課與活動經費的保障,豐富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程形式設置應從單一化向綜合化,多樣化轉變,構建課程內容應從單純的競技性、比賽性向趣味性、終身性體育轉化。
(3)強化統籌上海市中職學校體育管理體系,上海市中職學校辦學有部分市屬、部分區屬和部分行業辦校,體育管理相對松散,沒有系統統一。強化上海市中職體育教師的業務學習指導,中職體育教師的培訓相對碎片化,要逐步打造科學化、系統化的培訓交流機制。
(4)因勢利導做好中職體育工作的宣傳工作,學生所在社區積極創造好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的體育鍛煉空間、場地設施條件,加強社區、家庭、學校三方協同聯動體育鍛煉機制建設,為上海市中職校學生體育鍛煉提供好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