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建構主義是一種先進的學習理論,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圍繞學生優化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加強教學指導。基于建構主義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極大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精心優化教學設計,并組織學生們樂于接受、更加期待的教學活動。基于建構主義,進行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策略的深入研究,將整體優化課程教學效果,進而培育出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建構主義;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出發,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聯系生活實際,加強教學指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總結反思,他們的自我總結意識較強,不斷加深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的理解記憶后,更容易完善自我,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進而轉化為個人的能力。
1 優化學生認知結構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并將知識經驗統統轉化為個人能力。基于建構主義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進行理論知識的有效學習,相關問題的積極思考,找到新舊之間的內在聯系,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觀察學生,了解不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及時提供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分享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有效地補充教材內容,方便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環節、自主探究環節當中有著更加出色的認知表現[1]。合理安排課堂活動,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選擇合適的時機,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及時發現自身的“優缺點”,而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來說大有助益。
2 引發學生認知沖突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語言的鼓勵,創設有效的情境,引發學生們主動地互動,將整體優化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迅速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價值非常高,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生活化情境或是游戲化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小組討論[2]。在學生脫離教師的管控,擁有了更多的自學機會,于特定情境中獲取到的認知體驗,將大有不同。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復雜的知識,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導致實際的學習質量不盡人意,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這時候,教師應該扮演“啟發者”角色,幫助學生改善不良的情緒,采用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啟發學生走出學習困境,找到正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扮演“監管者”角色,監督所有學生的自學過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幫助,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予以糾正,合作陷入困境的時候實施正向引導,引導所有人反思、總結、內化知識,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繼續進行自主探究,繼續引發認知沖突,更好地理解記憶理論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教學“設計與制作CD架”一課時,筆者專門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發揮了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引入了不同的案例,引發了學生們的認知沖突。通過布置不同難度的目標任務,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學會聯系生活實際,回憶自己的生活,設計制作CD架。
3 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認知是學習者不斷接受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的重要過程。基于建構主義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為前提,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們抽象思維、創新思維、邏輯思維的充分活躍。教師必須結合主要的教學內容,引入不同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們主動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我要學習什么?(2)我必須學會什么?(3)我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是?(4)我未能掌握的學習技巧是?(5)我接下來的學習方向應該是?(6)我能取得怎樣的學習效果?這樣一來,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將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學習思路,可以更快地達成目標,優質完成學習任務。不同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結果是不同的,教師觀察他們的表現情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認知變化即可。緊接著,需要布置一定難度的目標任務,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大膽嘗試合作學習,實現共同的進步以及共同的成長。這期間,教師不必打斷學生們的學習過程,給學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重要。總結環節,需要及時引發學生的反思,要求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們自我發問,一系列的反思,對于學生認知水平、主體優勢、實踐熱情的穩步提升,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把握這一時機,深入挖掘不同學生的內在潛能,引領他們走上個性化的發展之路,順利實現個性化、成熟化發展目標意義重大。
4 引導學生總結反思
大多數的隱性知識都是經驗知識,無法進行準確地表達,只能通過實踐活動不斷獲取、不斷積累。高中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各部分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掌握“觸類旁通”的關鍵技巧,之后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表現出課堂知識遷移能力[3]。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追求的是“知識技能相結合”、“過程方法相結合”,學生必須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熟練掌握不同的學習技能,掌握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一個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后,馬上通過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聯系生活實際實現總結反思,不斷加深相關知識的理解感悟,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實現所學知識的學以致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必須迎合新時代的要求,基于建構主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主體優勢等,為他們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方便學生們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深刻感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更短時間內成為高素質人才,擁有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周艷,徐曉雄.基于建構主義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21(06)47-48.
[2]趙福蓮.基于教法升級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1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