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敏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為謀求更高效的教學形式,合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漸漸地進入廣大教師的視野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將數學公式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可以做到融會貫通。本文通過對過往教學經驗和理論進行總結歸納,對如何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進行了具體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探討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在之前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部分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講解數學知識,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數學公式較為枯燥,學生很難記住這些枯燥的公式,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為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通過明確學生為實踐活動的主體開展實踐活動、將實踐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合在一起、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性的學習思維、建立一套體系化的評價流程等具體的策略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一、當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雖然也會進行一些實踐活動,但是大多數實踐活動都只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入地研究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1,沒有明確開展實踐活動的主體,大多數只是教師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給學生觀看,這種實踐仍然只是淺層次的,真正的實踐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第二,沒有將實踐活動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完全脫節,沒有學以致用;第三,開展的實踐活動沒有針對性,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明確;第四,最后便是沒有建立一套系統化的評價流程,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實踐成績,自然就沒有辦法查漏補缺,無法達到預期的實踐效果。為針對當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種具體的實踐策略。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具體的實踐活動策略
1.明確學生為實踐活動的實踐主體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數教師開展的實踐活動都只是表層的,只是簡單地做一個實踐活動供學生觀看,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自己動手實踐,熱情度較低,自然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真正的教學實踐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探討實踐,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每一個步驟的存在意義,來理清每一個知識點的內在邏輯,掌握數學的運算思想,進而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徹底的掌握數學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的知識點《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裁剪出不同的圖形,然后依次辨認其他同學分別制作了什么樣的圖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測量長方形的各個邊長,詢問他們通過測量的邊長數值得出什么結論,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然后由教師引入概念講解,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種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總結出理論結果的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思考的發散性思維。
2.將實踐活動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
進行實踐活動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實踐活動和現實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它們之間應該緊密地聯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時可結合生活經驗找到解決的辦法。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準備幾個月餅,先拿出一個月餅給學生,讓學生將這個月餅分給3位學生,該怎么分呢,此時這個學生會將月餅掰成3份分給3個學生,再拿出一個月餅讓學生動手分成5份,通過這種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和生活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比如讓學生自己計算家里的水電費,和父母一起在超市購物的時候計算購買的金額等等,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
3.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知識點以外,還應該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創新思維的養成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的,可以讓學生在以后高年級的學習中更快的掌握知識點,比起傳統的灌輸式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開動大腦能夠更好的培養他們的數學思想,讓他們領會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安排每個學生準備幾個紙片,每張紙片上面一個數字0、1、2、3,然后讓他們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看能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兩位數,誰組成的個數越多,就獎勵誰一朵小紅花,此時學生們會開動腦筋,十位上放入第一個數字1,個位數放入不同的數字依次寫完,再將十位上的數字換成2,當把所有的兩位數寫完之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組成不重復的三位數又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組法呢,通過讓學生自己不停的動手排列,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創新思維,對他們以后的學業生涯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4.建立一套體系化的評價流程
當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之后,為了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這需要教師及時地給予正確的評價,指出在實踐活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經驗,及時的改正錯誤。
第1,評價體系需要盡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對學生的評價點都需要達到一致,這樣才能要讓學生們有足夠的實踐動力;第二,評價體系需要盡可能地呈現多元化多樣化,例如讓學生家長配合評價、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然后結合教師的評語綜合起來,同時評價的內容不僅僅是僅限于語言評價,可以結合具體的作品演示進行評價,比如讓學生們將自己的實踐當場進行演示,相互比較,比言語評價更加的立體客觀;第三,最后便是不能只評價結果也需要對實踐的過程進行關注,及時糾正過程中的錯誤,比如學生在組合數字的時候,將0放在了十位上,教師需要進行糾正,當學生組合出更多的數字時,教師需要進行表揚等等。通過不停的評價表揚可讓學生有一種自己完成實踐的成就感,可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結束語:
綜上所述,除了上文提到的四種具體的實踐活動策略,還有更多的實踐活動需要廣大師生們一起進行探索。總之,教師們應當積極地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將數學中的理論公式同生活結合起來,引領學生思考并領會到數學思想的內涵,通過大量的科學化的實踐活動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韓愛君.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113.
[2]折宏圖.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38-139.
[3]張曉英.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現狀與開展策略[J].學周刊,2021(0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