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麗華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宣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是目前我國教育領域中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其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但目前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對這種教學模式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無法發揮重要價值。因此,初中教師應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全面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合,以此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從而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價值。本文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的重要意義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力量變得越來越重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法治教學融合是指將傳統文化和初中道德法治內容整合到教學過程中,以開發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最優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合,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變得生動、新穎、多樣化,克服了以往教師示范講解的枯燥教學方法。因此,初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傳統文化內涵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熱情,并將自身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發揮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以此實現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目標。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意識
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深化了德育教學,而且還影響著學生思想情感的發展,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識[1]。因此,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法治教學融合,在知識內化中塑造學生的內在涵養,并通過法治學習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
(二)能夠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法治教育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還可以對學生的性格、習性、情感和素質的發展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2]。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法治課程相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深化思想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行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能夠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我國傳統文化知識源遠流長,而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初中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因此初中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法治教育深度融合,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有助于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將道德法治教材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教學
在日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將課內教材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家庭過傳統春節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搜索春節的由來以及春節的傳統習俗,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對春節習俗的了解,并以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相互討論各自在家過春節的情形,感受春節時的親情之愛,以此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
(二)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進行道德法治教學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快的學習和理解法治知識[3]。比如,在學習《敬畏生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上網下載關于清明節由來以及緬懷人民英雄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播放期間可以讓學生講述清明節的由來以及意義。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人民英雄的事跡,以此感受生命的價值,抒發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開展多樣化的課后道德與法治活動,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此宣傳我國的傳統文化魅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4]。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我國的傳統節假日開展主題活動,在中秋節前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中秋節主題進行小品表演,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設計相關的道德法治內容表演環節,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比如在重陽節前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故事比賽,讓學生準備關于自己家鄉的重陽節風俗故事,在故事中穿插與法治文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既能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也能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
(四)注重延伸道德與法治文化知識,拓展學生視野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延伸道德與法治文化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升知識儲備量,拓展自身的視野。比如,在學習《服務社會》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本課內容,通過互聯網搜索關于古代服務社會的詩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誦關于古代服務社會的詩句,譬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讓學生明白服務社會以及服務人民的意義,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文化涵養,拓展學生視野。
三、結束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其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在初中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以此提高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價值,實現雙減背景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梁盼盼、徐小婷.關于新形勢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中國初中教學,2019,36(5): 112-118.
[2]梁白林、關悅悅、何邦春.循序漸進的學習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思路[D].現代教育知識講壇,2018(24):50-60.
[3]錢呂鑫、于名揚、徐培培.淺析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D].中國初中教育文化交流,2018(32) : 120-160.
本文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策略研究 》(課題編號:2020ZCJG076)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