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萍
摘要:在教育現代化與新時期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應當配合新時期的教育新理念。語文學科在實際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能力,從語言理解、語言運用、思維發展與審美創造等方面全面提升,促進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改革,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兒童。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重視程度不夠。多是指導學生淺層學習,通過單獨講授的方式實施教學,甚少觸及深度學習,無法做到授之以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全面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此加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初步審美能力等,更好地提升學生知識儲備與文化涵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深度學習;小學語文;語言理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布置自主閱讀思考任務,積累語言形成初步語感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加強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小學語文課程的課文主題,熟悉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情況,根據課程指南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布置自主閱讀思考任務。教師可制作輔助學生閱讀的課程資源,課前推送到班級群中,要求學生回家之后借助這些資源,初步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的第一個問題,摘抄優美的句子。長期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形成初步語感。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學期的《海上日出》,此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讓學生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學習按照游覽順序寫景的方法。這篇文章是由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作,描寫的是海邊日出的過程,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自主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閱讀三遍文章,并試著回答課后的第一個問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閱讀,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輔助閱讀的資源,比如解釋“一剎那”等詞語、引入海上日出的短視頻等,要求學生借助這些資源更好閱讀,并摘抄其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通過布置以上相關的閱讀任務,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積累好詞好句,逐步提升語感。
二、提出多元化的分層問題,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
“深度學習”的基礎在于要學會提出多元問題,它不同于由教師主導下的淺層學習,更加強調的是由學生自主思考與進行探究,從而獲得知識與提升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為達到這一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引入豐富的圖文資源,制作相關教學課件,在課堂上運用教學課件創設生動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此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出多元化的分層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共同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學期的《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問題進行探析,推斷其演化的過程,作為一篇科學小品文,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根據本篇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實現制作好的PPT課件,展現霸王龍、翼龍、三角龍等原始恐龍的化石與想象圖,并播放相關科普視頻和動畫片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多元化的分層問題,如當看到“恐龍”這個詞語時你會想到什么畫面?根據畫面說說它們的外部特點是什么?本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呢?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恐龍與鳥兒有什么聯系呢?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問與自主解答,比如,有的學生提出:飛向藍天的恐龍和在地上行走的恐龍是一樣的嗎?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三、創設豐富多樣的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語言運用能力需要結合“深度學習”來完成。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材內容,提前做好在課堂上實施多樣教學的準備,包括制作課件與準備場地以及布置相關課外實踐任務,以此創設豐富多樣的語言情境。一般情況下,主要是通過開展諸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小組辯論賽、文化知識競答、專題短文訓練等活動,創設豐富多樣的語言情境。
四、組織開展多樣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展
根據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初步審美能力的內涵,為有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目標,結合語文教材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對對聯、接歇后語、成語接龍、課本劇表演、讀書分享、漢字的發展進程探索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引入相關學習資源,開展多種多樣的、豐富有趣的學習與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例如,根據部編版五年級下學期的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結合“遨游漢字王國”的主題,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微課視頻,簡單介紹漢字的基礎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等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引導下,組織學生收集與漢字有關的古詩、歇后語、對聯等資料,開展趣味漢字的交流會,探析漢字之美。通過開展猜字謎、接歇后語、認甲骨文等活動,提升學習的趣味性。最后,可以開展書法賞析活動,通過引入《蘭亭集序》《多寶塔碑》《寒食帖》等經典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語言發展情況、語文學習基礎、基礎認知能力等,引入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學習活動中,循序漸進培養語言能力與核心素養。在新課改與“深度學習”的背景下,重點加強指導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易蓀.深度學習--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J].讀天下(綜合),2020(11)
[2] 劉桂蘭.深度學習,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苑教育,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