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摘要:語文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是一門比較基礎的學科,而閱讀則又是語文教學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因而在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度契合當前的新課改的,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后,才能夠閱讀更多的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促進自身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創造力。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創造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屬于主要組成部分,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閱讀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科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為日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多多感悟人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其以最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生活。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缺乏針對性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還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時缺乏針對性,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掌握也是不清楚的,只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缺乏針對性,沒有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按照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案來開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很難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是當前的又一個問題。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對閱讀教學應該要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標,獲得怎樣的能力水平的提升有清楚的想法和計劃,因此,導致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情形下展開閱讀教學,教學效果自然達不到預期。也有部分教師針對閱讀教學設定了教學目標,但目標設定得太宏觀、太模糊,例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些教學目標的設定較為寬泛,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教師在教學中操作起來也有困難。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一)采用提問導學法,提供自主空間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導學這種辦法,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丁香結》這篇課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在一開始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學生在閱讀之前,需要先明確問題,隨后再去讀課文,大家互相交流,對文本有初步的感知。隨后要求學生分段并概括段意。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可以得知一共有六個自然段,讀完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對這六個自然段進行整合以及劃分。此時教師依然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如你覺得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可不可以給每一部分擬一個小標題,把它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這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隨后可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選擇這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反復去閱讀,并說說自己的感想。這樣的問題開放性比較強,在課堂上最適合提出,因為這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絕佳方法。學生在讀完并表達完之后,鍛煉自己敢想敢說的能力。
(二)做好閱讀活動的評價,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信
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之后特別渴望教師的評價,因為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鼓勵,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的評價,由此來完成對他們閱讀自信心的培養,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從學生的閱讀行為角度來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從閱讀態度、閱讀過程和閱讀結果等幾個角度入手,主要策略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要善于抓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閃光點,給予他們應有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并能夠實現對他們的個性化評價,以確保學生可以得到最客觀、科學的評價。因為每一名學生的知識儲備、閱讀水平是存在差異的,教師要正視他們的這種差距,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與之對應的評價,才能夠實現對他們的鼓勵。很多教師習慣于“一刀切”式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表現上很客觀,實際上是非常不科學且錯誤的,因為其既沒有考慮學生的心智水平,同時也與素質教育相悖,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評價模式,杜絕此種情況在閱讀教學中出現,以確保學生可以在閱讀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引導和啟發,促進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
(三)注重讀寫教學,培養閱讀意識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注重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閱讀屬于一項知識輸入,而寫作屬于知識輸出,學生閱讀是為了積累更好的寫作素材、提升綜合素養,而寫作是為了鞏固、復習閱讀到的優秀素材,從中學習更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此外,教師還需要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比如為學生推薦《湯姆叔叔的小屋》《三國演義》《上下五千年》等優秀閱讀素材。當學生在閱讀結束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寫讀后感,以此來加深理解與記憶,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如在講解《山雨》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自主閱讀,大概了解文章的內容,然后帶領學生去閱讀,當學生明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仿寫、續寫,讓學生總結、歸納《山雨》中關于風景的描寫方法,并且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閱讀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強大內容,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永芳.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1):67-68.
[2]周潔.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應對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87.
[3]陳建華.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分析[J].家長,2020(3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