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楊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是一門綜合課程,能夠最有效地綜合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和技術領域中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要讓學生學好科學,必須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真正的樂學、好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學習興趣 ? ? 喚起熱情 ? ?吸引注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老師既承擔科學啟蒙任務,又要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古人語:“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就告訴我們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要學好科學,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自覺、積極地學習,也就是要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激勵并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個人價值觀、態度、外來鼓勵、學習后果以及客觀現實環境的要求等諸多因素緊密相聯。俗話說:“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你不能逼它喝水?!迸囵B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真正的好學、樂學才是一名科學教師教學目標的重點。那么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 用高的期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到12歲的小學生,他們的生活從以游戲為主導轉為以學習為主導。其任務是通過學校教學,系統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學會學習。這時候,兒童的大腦結構正在迅速發展,他們的記憶力也不斷發展。但這時孩子的獨立能力、判斷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的期望對他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老師把學生看作是好學、樂學的人,學生才更有可能地成為渴望學習的人。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經說過:“給我一打的嬰兒,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边@句話雖然是強調環境對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告訴我們,施教者的期望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每一堂課我們都給學生傳輸這樣的信息,你們是最優秀的學生,只要努力每位同學都會考出優異的成績。整堂課教師以最飽滿的激情進入課堂,使得同學們的情緒是飽滿的,思維是活躍的,參與是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快樂的。這樣便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最終成為一個上進的學生。
同時,在具體傳授某個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教師反復強化,暗示他們這個知識點很重要,期望他們盡快掌握。這種期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及時復習記憶的動機,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避免傳遞負面期望信息,即:學生上課根本沒有認真聽講,在學習上學生根本沒有天分等。學生一旦接受了這種消極的期望,學習動機便會減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厭學情緒,真正成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二、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喚起學生的熱情
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要求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和獲得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它可以是語言講授的形式,也可以是直觀呈現的方式,還可以是實際訓練的方式。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通過引起學生認知上的不和諧,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一堂課如果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顯然無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達不到理解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喚起學生的熱情。
誠然,課堂上多種教學方法可以讓整個教學過程妙趣橫生,但是不同的教學方法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們不能濫用。科學課主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進行設計實驗,提出猜想,進行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想。
三、用新穎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的東西能夠激發人的興趣,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時時注意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否則就會像杰米揚的湯,喝前面兩碗很鮮美,但多喝幾碗就難以下咽。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是包含物理、化學、生物融合為一體,又與生活生產緊密相關的一門學科,以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學科。要做到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必須將枯燥的課堂變得形象化。
四、用表揚和獎勵培養學生的自信
在某些S-R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生因學習而得到強化(如得到好成績、教師和家長的贊揚等),他們就會有有較強的學習的動機;如果學生的學習沒有得到強化(如沒有得到好分數或贊揚),就會缺乏學習的動機作用;如果學生的學習受到了懲罰(如遭到老師或同學的嘲笑等),則會產生避免學習的動機。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很多,這樣就讓有的學生難以駕馭,很多學生都在背誦方面犯難。這就需要教師的鼓勵,不斷地暗示他們“你一定能行,老師相信你”,“只要你花時間,一定可以背出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自信心增強,產生了積極的學習動機,就更容易記住要求背誦的內容。
盡管我們現在素質教育時代,但學生還是不得不面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每次考試后的評價非常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批評和表揚,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績。例如,三名學生某次考試特別糟糕,教師對他們分別采取不同的態度,一個鼓勵,一個批評,一個不理不睬。那么受到鼓勵的學生,得到強化,就會在心中形成一種意識:“我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能辜負他的期望。”下次考試成績就會不斷上升;而另一名受到批評的同學,則會覺得“連老師都覺得我很笨,我一定沒希望了?!庇谑鞘サ膶W習的動機,成績愈來愈差;而老師沒有理睬的學生,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班外人”,成績的好與壞,都無所謂,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表揚和獎勵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正確運用獎勵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教師在運用表揚與批評時,都不能過分,要把握分寸,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否則會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驅力,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有直接影響。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以上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提高他們的科學學習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