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階段培養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尤其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閱讀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學生更好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的重要內容,更是其綜合能力提升以及未來學習的有力途徑。因此,本文就以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為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相較于傳統知識教學而言,閱讀與單純的知識和文字瀏覽有很大的區別,閱讀其實就是一個有目的的獲取、分析和解讀信息的過程,幫助學生消化各種知識。進入三年級以后,多數學生都形成了基礎的閱讀能力,可以自主閱讀一些簡單的內容,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將閱讀這一重要部分重視起來,多角度、多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水平。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首先,眼口心結合,在朗讀中提升注意力。閱讀的第一步就是用眼去看,看完之后才是讀,用心的朗讀,從而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將朗讀重視起來,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在朗讀的基礎上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達到預期的目的[1]。以《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教學為例,雖然文章的思路條理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其中難免存在幾句無法理解的長句子,如果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閱讀這些內容,就很容易出現錯誤,就如文章中描繪“流云”這一部分的句子:“一到銀灰”、“一道橘黃”……如果不能一句一句的朗讀分析,就很難理解文章的內涵,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眼讀、口讀、心讀,多次朗讀,并用心去感受流云的美。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課文內容,對于其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有很大幫助。
此外,讀思結合,質疑問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解答一些問題。所以,實際閱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將閱讀和思考充分結合起來,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質疑和問難。就拿《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創設問題氛圍,如:“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同學們是否了解了本文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閱讀后,同學們能說一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嗎?”在學生閱讀前提出這些問題,讓其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內容,不僅閱讀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二、激發對話欲望,提升閱讀水平
要想有效提升中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就要充分激發出學生閱讀和互動的欲望,以適合的情境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具體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將課文中的情境通過各種方式重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文章以及其中的內涵和道理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提升閱讀水平。以《掌聲》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最后一段,聯系實際生活,對“人人都需要掌聲”這一句話進行討論,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內涵,讓愛真正與自己的生活進行融合。但實際上,很多學生都不能將自己內心的感受真實表達出來,尤其是平時一些學習差、表現不好的學生,更不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記得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因為先天的問題,他的反應總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也正是這個問題,導致其非常孤僻,很少和他人交流,也不主動回答問題。對此,在學習《掌聲》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同學們為其“鼓掌”,給予他掌聲,在這一過程中,他也流露出了激動的延伸,更加開心、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的具體涵義,之后,教師就可以趁機對后進生進行鼓勵,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將其充分發揮出來,并對其掌聲,表示肯定。在以上這樣的掌聲中,學生真正明白了鼓勵的重要性,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討論互動中,主動發言,在提升其閱讀水平的同時,實現更好的發展。
三、注重課外拓展閱讀,強化閱讀能力
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只依靠課內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拓展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起來。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如:開展故事會讀書活動,挑選一些滿足中年級學生學習發展需求或者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的內容給學生閱讀,可以是“‘一壺酒’與‘一活鵝’”的故事,可以是“從‘呆頭鵝’到圣雄”的故事,也可以是作家馮敏才“哈哈鏡”的故事等等,讓學生在閱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鍛煉其總結能力,在復述故事、交流故事內容的過程中促進其表達能力的發展?;蛘?,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科普類的分享讀書活動,因為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對科普類的內容表現出強烈的好奇,此時,教師就可以挑選一些難度適中的科普類書目,如:《海豚科學館:101個神奇的實驗》、《時間的奧秘》、《激發孩子想象力的1000個奇思妙想:日常生活大揭秘》等等,這些書籍非常適合9-13歲的孩子閱讀,向學生們講述了科學實驗、地理知識以及生活中的各項原理,通過閱讀,不僅學生的信息獲取力和歸納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得其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更加豐富,這些是單一課內閱讀都無法實現的。所以說,在中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課外拓展閱讀重視起來,為學生挑選一些適合的閱讀內容,鍛煉其多方面的能力,強化閱讀技能[2]。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漸漸成熟,邏輯方面得到初步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中的要求或手段展開閱讀教學,很難達到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中年級學生的特殊性重視起來,注重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教師必須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重視起來,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注重閱讀氛圍和情境的創造,激發學生閱讀和交流欲望,并且還要為學生挑選一些適合的、有趣的、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需求的課外書籍,確保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梅英. 小學三四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2021,(26):189.
[2]牛瑞麗. 談小學語文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新通信,2020,22(1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