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遠
摘要: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和諧社會理念指引之下,我們要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國,提升小學生規則意識,讓學生做好有效的自我約束,并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之下更好地學習進步。這樣才能夠有效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結合教材、生活體驗、規則條文、綜合實踐等多個環節,教師都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規則意識。教師要靈活選擇有效引導,更好地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規則;約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們遵守規則,按章辦事。以基本的交通出行為例,如果大家不按照交通規則來行駛,就會造成道路擁堵,還會存在各類安全隱患。在社會高度繁榮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對各類規章制度積極遵守,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規范秩序、健康發展。但小學階段很多學生不具備規則意識,對于一些法律規范、社會公共秩序也不理解,立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要更好地對學生積極引導,讓學生更好地自我約束,健康成長。
一、立足教材,培養小學生基本規則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主題,都是要讓學生遵守規則,了解秩序,如大家排好隊、我們小點聲、我們一家人、優秀家風、與班級共成長等,這些都是對學生實施直接規則教育的有效內容。另外還有一些內容隱含了多重規則意識,可以對學生實施有效滲透。例如這些都是大家的,通過故事案例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保護公物。我是值日生,既蘊含了勞動意識,又要讓學生遵守規則整理擺放,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值日任務。假期有收獲,既要讓學生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又要讓學生掌握時間,提升一些安全規范意識。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方方面面都蘊含了規則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正面案例與反反面事例交互呈現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規則遵守的重要意義,提升學生遵守規則自我約束的積極性。
二、聯系生活,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規則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落實的過程中,除了結合課本上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之外,還可以融合于日常生活,提升學生規則意識,并讓學生將所學內容積極實踐,推動學生鮮活認知。這可以將規則意識植根學生心底,讓學生在行為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遵守。同時,生活實踐的落實還能夠拓寬學生視野,引領學生靈活變通,對一些不熟悉的事物也能夠有理有度,使學生更好地結合社會發展現狀提升規則意識。
例如,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延伸一些網絡上廣泛流傳的案例,提升學生的規則意識。如有的人騎電動車不遵守交通規則,釀成大禍。這就可以更好地將規則意識的養成與生活事件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明白在乘坐一些電動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時,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并需要佩戴安全頭盔。網絡上還有很多引人注目的事件,如乘客與公交車司機爭吵,甚至搶奪方向盤釀成大禍。這些案例給我們帶來了血淋淋的教訓,對學生當前學習及未來發展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在課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有效延伸,讓學生明白社會需要規則,人人需要遵守規則,并讓學生理性思考在遇到這類問題時應該如何規避傷害,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在情感層面升華學生對規則的認知。
三、貼近學生成長特點,實施規則教育
除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除了課本上涉及的內容、網絡上搜集的鮮活案例之外,還有很多內容都能夠提升學生的規則意識。例如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基本規則,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遵守起來并不困難。但是還是有個別學生可不常常會違反規則而肆意行事。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規則在身邊”這樣一個主題入手,引導學生對這些規則內容有效學習,并以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遵守這些規則有哪些有益作用,如果違反規則,可能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生就學習了《一分鐘》這樣一篇文章,里面講到一個小學生因為晚起了一分鐘,然后錯過了早班車,又在等紅綠燈過程中耽誤一分鐘,最后上學遲到的故事。這就與小學生單純的學習生活非常貼合,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集體交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結合學生身邊具體遇到的一些問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讓他們學會對各類活動提前規劃,增強學生對規則的認知和自我建構意識。
另外在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也涉及了一些隱性規則。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有效延伸。例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強勢,在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將兩個性格比較強勢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他們常常會產生矛盾摩擦,而一些性格比較懦弱的學生又常常會受到欺負。在規則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取學生身邊的一些案例,讓學生明白在交友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體諒他人,并讓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他律向自律積極轉變,讓學生行為更得體,語言更規范,使學生明白規則在生活中處處存在。
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角度呈現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效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規范行為,提升學生自我約束意識,讓學生以雅言雅行約束自我。當規則意識在學生身體建立之后,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也會更游刃有余,更受同學歡迎,為學生學習進步、和諧交往、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沈芳云.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J]. 教育界, 2020(26):2.
[2] 王躒. 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規則意識的培養[J]. 學苑教育, 2020(16):2.
[3] 廖宏清. 新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規則意識構建的策略研究[J]. 新教師, 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