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摘 要:高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要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以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將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教師可以從充實思政課程教育內容,利用實際案例組織學生參與思政學習,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優化改進教學評價手段等方面入手,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037-0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是對高職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途徑,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然而,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實效性。為此,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式。本文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將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思政課程不感興趣
一些高職學生經歷過高考升入大學后,壓力變小,而且離就業還有一段時間,就比較放松自己的心態,學習積極性降低,尤其學習思政課程時,更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針對一些重點內容進行背誦,并未全面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識。同時,一些思政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沒能增加時政內容,使教學內容缺乏時代特征,學生不感興趣。
2.思政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單調枯燥
近些年,我國高職思政課程內容基本上是固定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學生可以用來學習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思政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思想觀念塑造、道德素養提升、法治觀念形成、“三觀”樹立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學生只有學好思政課程,并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才能促進自身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生只有積極參加課堂學習,才能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形成專屬于自己的情感認知,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然而,對于如此重要的科目,一些高職思政教師的思想和教學觀念過于保守,在教學中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單調、枯燥地進行講解,既不分析學情,針對學生學情和實際需求開展教學,又不與時俱進,關注社會熱點,拓展教學內容,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壓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思政課程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二、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1.充實思政課程教育內容
為了使思想政治教學更具時代特征,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生動形象,高職思政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充實思政教育內容。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思政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應用多媒體技術充實思政課程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識。例如,教師針對“理想信念”相關內容進行授課時,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選擇播放一些《感動中國》中的人物事跡,并講述“感動中國人物”堅定理想信念、克服千難萬阻的人生經歷,使學生通過他們的經歷清晰感知理想信念的內涵,感知理想信念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究竟有什么樣的意義,進而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助推作用。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就會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向人生目標努力邁進的信心和力量。隨之,在接下來的“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教學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一些與理想轉化為現實有關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該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更真切地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得到升華,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利用實際案例組織學生參與思政學習
思政課程教學離不開時事政治和社會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時事政治和社會生活案例的應用。在規劃和設計思政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緊密聯系時事政治信息,關注社會中的熱點資訊,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關鍵點,并合理地滲透生活化元素,以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求知欲。高職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正逐步趨于成熟,思維方式較為靈活,喜歡新鮮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樂于思考,比較關注時事政治信息。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高職學生的這些特點,將與思政知識有關的生活案例引入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例如,針對“愛祖國的燦爛文化”這部分內容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一批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綜藝節目,很受社會和公眾歡迎”這一事例作為案例,并提出問題:你認為這些節目受到公眾歡迎的緣由是什么?你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多少了解?讓學生共同分析、討論。這樣的案例導入,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
在思政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手段,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讓學生形成優勢互補,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各小組不僅可以在組內進行合作學習,各組之間還可以以開展匯報交流或辯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無論是在匯報交流過程中,還是在辯論過程中,教師都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其勇于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參與狀態,并把握好學生的討論方向,給予積極的引導,保證所有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4.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
思政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還需要積極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和體會,將所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為此,教師在講解完教材上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社會現實生活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使課堂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以直觀、形象的形態映入學生頭腦。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烈士陵園和革命紀念館等地進行瞻仰,并為學生講解烈士的英雄事跡,以感染學生,使其沉浸于思政教育情境之中,充分了解和感受革命先輩勇于拼搏、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革命精神,了解什么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進而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堅定理想信念。
5.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無論在課上還是課后都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互換,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政學習能力及應用思政內容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將“立德樹人”理念落到實處。隨著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們已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走進了高校課堂。很多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網絡平臺也適用于思想政治教學,思政教師只要能夠科學合理地對其進行利用,就能促進思政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思政教師可以建立微博、微信賬號,利用其與學生積極互動,加強交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同時,教師可以針對當前所授知識點,從時下新聞熱點中篩選出與之相關的新聞素材,并推送給學生,讓學生瀏覽,促進學生思考。另外,還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或論壇等,讓學生對該新聞素材進行探討、辯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或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學生們通過思考、探討或辯論,再通過教師的適時引導和答疑,能夠充分感受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并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優良的思想政治素養。
6.優化改進教學評價手段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由此可見,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并為下一階段教學提供依據,教師就要重視教學評價,尤其要重視對學生思政學習過程、學習態度的評價。以往,思政教師只是通過傳統的成績考核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評價方式會導致學生只關心自己最終的考試分數,而不關注自己是否精準掌握了思政課程內容,是否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僅僅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取較高的分數。這樣的學習評價對學生來說是不科學、不合理、不全面的,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積極優化改進傳統評價方式,將單一的成績考核轉變為兼具過程性考核、多元化主體考核的考核方式。例如,針對學生對思政課程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應用分數測評的方法進行考核。針對學生在思政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態度進行評價時,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針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可以邀請社區人員等第三方進行評價。評價方式的變革,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關注重點放在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吸收、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等方面。這種轉變,既能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又能彰顯思政課程的價值,并實現以學生為本,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與全面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要將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發揮出來,朝著“立德樹人”目標而努力。思政教師應當著重分析當前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創新性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高職思政教師可以從充實思政課程教育內容,利用實際案例組織學生參與思政學習,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優化改進教學評價手段等方面入手,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曉梅.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
[2]程景玲.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選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8).
[3]王雪.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三個關鍵”[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9).
[4]吳昊,施敏發.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切入點的研究[J].職業技術,2019(11).
[5]王芳.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建設探討[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
[6]曹順,丁志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11).
[7]楊曉慧.課程化: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優化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
[8]劉興.“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9]遲成勇.論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04).
[10]劉麗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4.
Exploration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iao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710300,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should adop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so as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o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an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nriching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using actual cases to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 using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to carry out teaching, organiz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using network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and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ean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ffectiveness;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