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現學習就是學習者通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發現學習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相契合,強調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發現學習融入語文教學,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文章對發現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發現學習;核心素養;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6-0107-03
語文核心素養已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發現學習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相契合,強調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發現學習融入語文教學,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現學習法的運用,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做好導讀導學工作,學生要發揮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發現學習運用于語文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發現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以發現學習為代表的語文教學模式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呈現給學習者,只呈現有關線索或例證。學習者必須經歷一個發現的過程,自己得出結論或找到問題的答案。它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研究并提出。以發現學習為代表的語文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例如,在學習《故鄉》一文時,一旦提及楊二嫂,學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文章描寫楊二嫂的文字并不多。因此,要讓學生體會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對楊二嫂的描寫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學生的印象。曾被大家稱為“豆腐西施”的楊二嫂,現在生活拮據,變成了一個愛占小便宜、尖酸刻薄的人。在探討發現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楊二嫂的變化與故鄉的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樣,家鄉的變化,也使得見識豐富、機智活潑,與作者無比親近、無話不說的閏土變成了一個卑微懦弱、沉默寡言、貧困木訥的人。
以發現學習為代表的語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為此,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以發現學習為代表的語文教學模式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教師的正確指導對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影響。
二、發現學習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發現學習法強調學生的主動發現與探索,側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學習不同于數理化,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往往見仁見智。課堂教學如果以教師為主,采用灌輸式教學,那么,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會受到束縛,學習興趣就會減弱。
1.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語文需要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如果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就會出現表述不清、語言混亂的情況,在解答辯證類題目時難以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清楚。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物候是以何種形態存在的,作者描述物候現象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了學習動機,學生才會產生自主發現、自主學習的愿望。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要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要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比如,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教師可采用積分和五角星獎勵的形式,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3.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將相關的文章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例如,可將《沁園春·長沙》和《七律·長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可將杜甫早期的《望岳》、中期的《春望》、晚年的《登高》進行對比,通過對創作背景的分析比較,體會其思想情感的不同。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體會作品內容和蘊含的情感,還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教學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的,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思維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以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論優劣,否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就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1.對于學生
第一,教師要關注學生。僅關注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是不夠的,還要關注那些學習成績差、性格孤僻的學生。第二,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正確判斷,讓學生在出現錯誤行為時,能認識到其行為的錯誤性。在學生表現突出時,教師要適時獎勵,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把學習和發展的權利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做一名發現者、探索者,讓自主和創造得以落實。
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語言文字能力差的學生,教師要多加指導,給學生推薦相應水平的文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手法。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借鑒其寫作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對于教師
第一,教師要勤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以緊跟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第二,教師要經常為學生推薦優秀讀物,還要把自己讀到的好的文學作品分享給學生。第三,教師要多讀書,讀和專業相關的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學是思的基礎,思有助于深入認識。教師要勤于思考,讓自己的教學水平隨著知識儲備的增加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而得到相應的發展。
3.對于教材
語文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將發現學習運用到教材編寫中,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材的編寫融入發現學習方法,能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境界。例如,在學習記敘文時,學生可以根據教材的提示找出描寫的人、事、物等要素,對文中的情節進行梳理整合,對課文內容進行簡要概括。語文教材綜合性強,包羅萬象。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可以了解大千世界。語文教材內容有難以理解的部分,也有容易理解的部分,課文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有各種體裁。教學過程如何呈現教材內容,值得教師深入思考。首先,對于有難度的內容,教材要適當加入一些注釋和詳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這是將發現學習融入教材的具體體現。其次,要引導學生生成“再生性”知識。例如,《背影》一文如果編入小學語文教材,就要讓學生掌握文中字詞,能夠復述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蘊含的濃濃父愛。如果編入初中語文教材,就要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比如,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有什么不同含義?如果編入高中語文教材,就要讓學生體會文章深層意蘊,做到融匯貫通,并結合寫作背景和其他散文找出異同。
四、發現學習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影響
1.發現學習有助于語言建構與運用
發現學習由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進行表達,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有利于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文本信息。例如,在教學《木蘭詩》一文時,教師要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再結合注釋理解文意,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組織和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體會木蘭馳騁沙場、勝利歸來后拒絕功名利祿、剛毅善良的性格特征。
2.發現學習有助于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而發現學習有助于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運用發現學習,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小說《祝福》時,教師可提出怎樣理解祥林嫂一直說“我怎么那么傻”,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課文內容思考探究,以豐富學生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認知。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獨到的見解,以鍛煉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當學生的發言和文意出入過大時,教師不要忙于糾正,要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當學生有了新的思考后,教師再進行新一輪指導,加深學生對這一人物形象的體會,發展學生的思維。
3.發現學習有助于審美鑒賞與創造
發現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能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鑒賞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詩歌中的莊周、望帝、滄海珠、藍田玉等意象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的意境。李商隱的《錦瑟》使用了很多意象,這些意象不僅美,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采用發現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能深刻體會其美感。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4.發現學習有助于文化理解與傳承
發現學習有助于文化理解與傳承,對于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唐宋詩詞的教學中,發現學習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比如,端午要包粽子,采艾蒿,以此來紀念屈原;中秋要賞月,吃月餅,寓意團圓;重陽節要賞菊花、佩戴茱萸等。教師將古詩詞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讓傳統文化之美烙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五、結語
總之,語文核心素養已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發現學習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相契合,強調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發現學習運用于語文教學,能讓學生通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融入發現學習,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迎九.探究式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0).
[2]張啟道.在發現閱讀中培養語文學習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9(01).
[3]劉軍.語文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實踐[J].中學語文,2017(36).
[4]施莉莉.在高中語文課堂讓學生主動提問的具體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0).
[5]昂紅麗.語文閱讀教學發現學習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35).
[6]賀忠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發現學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7]王琴.讓“汲取”與“發現”在語文學習中辯證統一[J].語文教學通訊,2011(12).
作者簡介:趙雨桐(1997-),女,吉林通化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2020級碩士在讀,從事學科語文教學與研究。
Exploration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Zhao Yut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Discovery learning is that learners discover and master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through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It is found that learn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emphasizes the learning process,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autonomous inquiry ability, and helps students build a knowledg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into Chinese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highlight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main ro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very learn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discovery learning;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