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媛



摘 ?要:文化產業概論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其中包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且科學有效地應用思政元素是其改革的關鍵與核心。文章根據文化產業概論這門課的課程特點,以本質論、發展論、經營管理論、對策論四個部分教學內容為載體,挖掘其四個模塊內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把課程思政這一教學理念有意識地且對癥地融入到教學各環節中,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的有機鏈接。
關鍵詞:文化產業概論;思政元素;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2-0169-04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basic core course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which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how to dig deeper and app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s the key and core of refor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uses the four parts of teaching content as the carrier of essence theory, development theory, management theory, game theory, and excavate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ed in the four parts. We should consciously and symptomatically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all links of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an organic link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ubject knowledge education.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Industr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課程思政這一理念的提出,給各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產業概論這門課程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與道德規范,在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中承擔著基礎性、系統性的理論支撐作用。本研究以思政教育進課堂為目標,選取了課程內容中的四大模塊十一個章節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確保學科知識教育的專業性,針對每一個模塊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挖掘與運用,確保課程的育人性,將學科理論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聯合,以實現當代大學課程教育的適用性。
一、本質論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理論由本質論、發展論、經營管理論、對策論四個部分構成,其基本任務就是對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本質特點、發展規律和經營管理規律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普遍問題提供系統化科學解答。文化產業本質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本質論屬性、運行邏輯論和文化競爭論,旨在介紹認識文化產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即介紹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運行邏輯論即介紹如何從文化產業到文化經濟、文化競爭論介紹文化產業與國家“軟實力”之間的關系;本質論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融入見表1。
在本質論模塊中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重點介紹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文化事業等核心概念,從而掌握文化產業的基本特征,理解發展文化產業的意義和文化產業理論發展的基本情況。第二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特別是新出現的“文化經濟”力量對人類經濟文化政治格局的改變,從文化經濟的角度來研究文化產業,更加深刻地揭示文化產業的本質和特征,深化文化產業理論。第三章則從國家“軟實力”的角度展開文化產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文化建設戰略意義的認同。
在授課過程中,第一章——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辯證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文化產業學科理論的學習意識,介紹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組織學生梳理國內外文化產業理論,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們熱愛文化產業專業的情感。第二章——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章節中,通過文獻梳理與話題討論,培養學生學科視野的融合,了解學科價值的意義,通過梳理文化產業、文化產品、文化符號,進一步讓學生對學科懷有崇敬感與使命感。第三章——文化產業與國家“軟實力”章節中,通過學生梳理各自心中各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來討論什么是“符號的戰爭”以及如何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學生文化安全意識。通過討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曾滯后的原因以及分析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意識。
二、發展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發展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有業態特征論、發展現狀論、發展趨勢論,主要介紹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類別、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發展論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2。
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圍繞文化產業,世界各強國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在發展論模塊中,第四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衍生層的劃分,重點闡述了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類別及其特征與發展現狀,以方便學生對文化產業的本質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第五章主要介紹了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所推行的舉措,因而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國際文化產業競爭中高瞻遠矚、把握全局意識,也有利于更深入地認識文化產業的內在規律。第六章則從高新技術的角度出發對數字技術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新型文化產業形態的理解與認識。
在授課過程中,第四章——當代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類別,通過對文化產業層次與九大類別的劃分引導學生增強文化產業專業人的職業素養,討論與描述文化產業九大類別特征、現狀及重要程度,培養學生樹立文化產業人工作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第五章——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章節中,通過文獻梳理與話題討論,培養學生了解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強化認識文化產業內在運行規律,組織學生討論與總結世界各國在文化產業領域中的各自優勢與核心,深入解讀各國推行文化產業相關舉措,培養學生樹立全局觀、高瞻遠矚、把握全局意識。第六章——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章節中,通過對新媒體行業與游戲行業的熱點事件分析討論,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動漫或游戲公司,了解前沿技術與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多元化視角與辯證思維。
三、經營管理論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論這部分內容包含有產業模式論、經營管理論、市場策略論和品牌戰略論,主要論述文化產業的戰略發展思想與經營管理模式,經營管理論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3。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論這部分內容主要論述文化產業的戰略發展思想和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在經營管理模塊中的第七章主要從生產模式的角度出發,研究文化產業的產業模式,從簡單的文化產業模式到復雜的文化產業模式,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產業模式學習,進一步深入研究文化產業有別于其他產業的特征,從而掌握文化產業的特殊性。第八章主要介紹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特殊性,就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如投資的風險管理、人員的合同管理、產品的持久性盈利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與管理,通過文化產業產品的特殊性進而總結文化產業科學管理的必要性。第九章闡述的重點為文化內容產業的市場開發與輸出,通過對文化產業集群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問題進行討論,展開對發展文化產業的討論,提倡文化創意,培育區域文化的重要性與戰略意義。第十章從品牌戰略的角度出發,展開對文化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探討,通過對文化產業品牌戰略相關理論的學習,加深學生對文化品牌價值內涵的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在授課過程中,第七章——文化產業模式通過介紹簡單的文化產業模式與復雜的文化產業模式,培養學生建立起文化產業人審美能力,理解文化產業生產模式的自有規律;通過對橫店影視城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延伸的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第八章——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在本章節中帶領學生梳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問題,設置話題討論與職業演練,虛擬作為文化產業經理人在經營管理中將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從而培養文化產業人經營管理能力。 通過探討非盈利組織文化傳承功能,強調學生們樹立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第九章——文化內容產業與市場策略章節中,通過學習產業鏈理論與價值鏈理論,討論“班加羅爾模式”對中國文化產業集群、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的啟發與意義,強化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其創意性思維與總結問題的能力。第十章——文化產業品牌戰略,從品牌戰略角度出發,解讀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樹立起為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做貢獻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民族使命感與責任感,通過案例分析美國迪士尼品牌動畫片的文化資源,探討本國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四、對策論中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文化產業對策論這部分內容主要運用文化產業理論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性思考。對策論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及融入見表4。
在對策論模塊中主要介紹了中國道路論,什么是中國特色文化產業以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中國特色是一個動態的存在,它是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各國文化精華和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尋找和建立中國自有的核心競爭優勢,它是一個歷史運動的、不斷形成和完善的過程,在本模塊的教學中始終強調這一動態的過程,加強學生們對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
在授課過程中第十一章——發展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通過帶領學生理解什么是中國特色,探討如何發展中國特色文化產業,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心中進一步堅定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與職業使命感。
五、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項目,高校教育探索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是新時代的命題與建設方向。本文通過挖掘文化產業概論課程四個模塊十一章節中的專業知識蘊含的思政元素,把課程思政理念有效地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每一個模塊每一個專題中,通過教學方案的設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以新時期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學習方式,多元化設計教學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對實現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思屈,李濤.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2]王英龍,曹茂永.課程思政:我們這樣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3]李芊,苑雪璐.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3):85-88.
[4]李軍紅.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與實踐路徑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2):81-83.
[5]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32-34.
[6]朱夢潔.“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專業課為視角[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7]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8]許慶如.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探索,2015(1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