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關愛如 杜立紅
摘 要:雙元制指的是用人單位和培養單位雙方簽訂用人協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進行人才培養?;诖耍疚囊孕履茉雌噷I為研究對象,對基于雙元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元制 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車 人才培養
Abstract:The dual system refers to the signing of an employm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training unit, the development of a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both parties for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new energy vehicle maj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dual system for reference.
Key words:dua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ew energy vehicles, talent training
1 引言
新能源汽車專業是近幾年在國家倡導的節能降耗戰略下開設的專業,因其比傳統汽車更具節能降耗優勢,加之,國家有關政策制度的支持和幫助,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市場初露頭角,但同時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為此,為了有效解決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高校就需要采用雙元制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 雙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現狀及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意義
2.1 現狀
第一,學校與教師對雙元制校企合作缺乏全面的認識。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學校與教師并未從根本上去理解和實施雙元制教育培訓模式。對于學生學校情況的考察更多的放在了專業理論知識層面,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一些教師帶學生實訓一般都是走走形式,并未過多的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情況,這明顯背離了雙元制人才培訓的目的[1]。
第二,校企融合不明顯。在雙元制模式下,學生需要體驗學校、企業不同的文化氛圍,而校企合作也是校企文化融合下的更深入的認識與合作。雙元制模式要想獲得更好的效果,校企文化融合十分重要。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校企文化的融合并未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還存在許多的問題[2]。
第三,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師資隊伍素質水平需要提高。現如今,我國許多高校都采用的是校企合作模式,設置和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以滿足行業需求。但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市場發展情況等方面加以考慮。此外,從專業教師的角度看,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些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并不是特別的完善,缺少實踐經驗,所講述的知識內容和企業崗位需求存在差距。且還有些教師自己也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實習教師,實踐操作經驗并不是很多,無法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使人才的培養受到阻礙[3]。
第三,資源比較匱乏。新能源汽車是剛興起的專業,還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教學師資力量不足。要有效采用雙元制培養模式實施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教學的技能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但現在關于汽車新能源專業的師資力量很少。同時,教學內容也有待完善。新能源屬于新型專業,現在還缺少明確的可供參考的標準,還需要進行不斷地實踐、探索,因缺少權威性強調專業書籍、資料的指導,使得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少,針對性不強[4]。另外,還缺少可供實踐學習的資源環境,如,實踐基地等。實踐教學基地是實施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現在很多的高校都設置了專門的校外實訓基地,但有時候出于商業機密的考慮,企業不會讓學生參與一些核心業務,或者是企業有關人員本身的工作非常多,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指導學生,讓實踐教學流于表面。現在還有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設施設備都不完善,教學活動也并沒有做到校內外融合,學生往往都是根據教師安排的實訓任務完成有關項目作業[5]。
2.2 意義
在雙元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學生可以從傳統單純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進入到社會活動中去,拓寬自身的視野,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將自身所獲取到的知識融入到實際生產活動中去。對學生來說,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自身得到鍛煉,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將來畢業后,相較于其他畢業生更具優勢,其自身的就業機會也會隨之提升。另外,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因提前對就業崗位工作的了解,在畢業工作中會更快地做好自身定位,適應崗位工作[6]。
3 基于雙元制校企合作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途徑
3.1 依據雙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要求,做好教學準備
根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要求,新能源汽車專業在設立前,學校應該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的新能源制造單位、科研部門等進行實地考察。經過調查了解到,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學術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裝配、調試、維修及管理。職業崗位目標要結合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進行設置。
3.2 更新課程體系設置,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從目前高校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具體情況看,重理論忽視技能的課程設置問題十分突出。課程內容的設置關于本行業發展趨勢及對崗位人才職業素養、實踐水平培養的內容很少。且課程的設置并沒有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為此,高校要更新課程設置,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圍繞新能源人才培養目標展開,依據行業對本專業崗位的需求進行科學的劃分,設置與新能源專業有關的核心技能課程。同時,還要對已有的教學資源加以優化整合,并綜合企業實踐對學生進行培養[7]。
3.3 優化教學體系,確保教學體系的多樣化
現在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呈現出多樣化特征,企業需要多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才。所以雙元制校企合作需要沖破固有思維的束縛,要更新教學體系??梢詮亩鄠€層面實施技能交叉培訓,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性有一個認識,而且還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個性化特征與興趣點。同時,企業實訓也需要實施多樣化教學,可以擴展實訓路徑,從單一的培訓拓展到新能源汽車的結構用途、故障檢測等各個層面。
3.4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師就業導向素質培養教育
做好師資隊伍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前提條件。基于雙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完善聘用、引入、選拔、培訓等有關制度,除了要引進專業教師外,還要從各大企業引入時間經驗豐富、技能水平突出的名師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從師資培養角度看,本專業也需要秉承學以致用的思想觀念,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參與行業舉辦的相關培訓活動,學習新能源汽車制造、生產過程,參與性能源汽車的研發等,通過學習實踐,參與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此同時,高校還要構建以老帶新制度,讓專業素養水平好的勞教師幫扶新教師,或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會,促進教師成長進步。此外,高校還要提升教師的就業導向素質,加大對他們的職業培訓,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使他們更好地為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服務。
3.5 校企要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對人才供需鏈接做好全面把關
人才培養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需要校企共同合作,若是只是依賴于高校專業只是的教學很難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崗位需求,還需要將企業的創新優勢發揮出來。因為企業是與市場聯系最緊密的,對市場需求了解最透徹,對人才需求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標準。所以,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讓高校能夠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有一個更系統的了解,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所需的核心技術人才。而企業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學生資源、課程資源等,為崗位引入更多本專業的人才資源,達到校企合作,互利共贏的效果。
3.6 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重,考核體系的建立是很關鍵的內容,要將其貫穿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包含課前、課中及課后評價等各個階段。以往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都是通過成績來評價教學質量,而對實踐過程重出現的影響因素等各項內容缺乏一個系統的了解。新能源汽車專業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若是只是從成績去評價學生,就不能保證結果的科學性。所以,要將評價維度盡量擴大,簡單而言就是不能將評價目標限制于成績評價上,而要從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技能掌握情況、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加以綜合評價,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公正。另外,還可以建立完善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為新能源專業人員進入崗位工作設置相應的標準指標。
4 結語
總而言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基于雙元制的高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和手段加以規劃,依據雙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要求,做好教學準備;更新課程體系設置,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優化教學體系,確保教學體系的多樣化;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師就業導向素質培養教育;校企要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對人才供需鏈接做好全面把關,并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浩豐.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J].才智,2020(06):102.
[2]李敬霓,江善念,俞浩,楊錦山.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7):196-197.
[3]顏偉華.國際視野下高職院校汽車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19(16):288-289.
[4]嚴紅霞,湯華.基于雙元制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46.
[5]吳明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全程合作2+1+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衢州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0):73-75.
[6]曹志良.基于三融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26):100-102.
[7]李媛.“三融”人才培養模式框架下高職經管專業“雙元制”辦學路徑研究[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中青年學者論壇一等獎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350-358.
作者簡介
王 濤:(1994.01—),男,漢族,河北唐山人,助教,本科,汽車類。
關愛如:(1993.05—),女,漢族,河北南宮人,助教,本科,汽車類。
杜立紅:(1983.11—),女,漢族,河北廊坊人,講師,碩士,機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