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過程是教與學有效交互的過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策略與學生互動,或是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文章基于小學音樂課堂探討互動教學的優勢及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朱逸凡(1997—),女,江蘇省海安城南實驗小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通常會采用講授法授課,雖然說這種教學方法簡單直觀,但是卻忽略了課堂的互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被動聽講、被動學習。顯然這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發展。那么,要如何進行課堂互動才能夠提高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呢?
一、創設互動情境,引導學生參與互動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豐富多種感官體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隨處可見。無論是利用課件來輔助教學,還是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圖像視頻資料,多媒體在課堂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教師在實施互動教學時,首先要考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開展互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互動情境,通過播放音樂的方式來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或是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來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主動思考、自由交流,增加互動頻率。
《我的祖家是歌鄉》是一首臺灣高山族的民歌。眾所周知,民歌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于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臺灣民歌的了解。
首先,教師利用學生較為熟悉的《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來進行導入,讓學生說出這首歌的名字以及是什么地區的民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所搜集的關于高山族的資料,初步了解高山族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視頻片段,全面介紹高山族,并展現高山族的風土人情和美麗的自然景色。視頻所配的背景音樂就是高山族的民歌,節奏明快、旋律動聽。最后,教師又帶領學生欣賞高山族的舞蹈—杵舞,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感受臺灣民族舞蹈的特色,并組織學生通過敲擊舞蹈節拍來感受高山族民歌傳遞的熱烈奔放的氛圍。
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境不僅直觀生動,而且真實有效。這樣一來,學生的視聽感受就會變得更加豐富,自然而然就愿意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
(二)創設游戲化情境,點燃學生上課熱情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小學生都喜愛參與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學生之間會產生頻繁的交流和互動。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結合音樂知識設計有趣的小游戲,就能夠更好地點燃學生的上課熱情,促進師生和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在帶領學生聽賞《云雀》和《天鵝》這兩首樂曲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了模仿小游戲。首先,教師播放《云雀》這首樂曲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思考這首作品呈現了怎樣的情景。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給出了許多答案,有的說像火車在運行的聲音,有的說像動物在奔跑,有的說像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把旋律化成身體的律動。這樣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更能夠給學生帶來獨特的游戲體驗。
游戲過后,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欣賞樂曲,感受這首樂曲的風格。有了對樂曲的了解之后,教師再次帶領學生開展模仿云雀的小游戲,模仿云雀的滑行、展翅、翻飛等動作。
模仿是小學生的天性,在課堂上引入模仿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在后續欣賞《天鵝》這首樂曲時,教師也用了同樣的方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模仿游戲,實現課堂互動。在游戲情境中,學生可以盡情地玩耍,深入感受音樂的魅力。
二、設計合理問題,組織學生有效互動
(一)適當提問,增進師生間的交流
無論是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提問都是一種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不僅能夠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基于這一原則,作為教學引導者,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合理的問題并選擇合適的時機拋出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參與到互動中。提問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的追問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幫助學生思考。
以《我們的田野》這首歌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增進師生互動,帶領學生感受優美的旋律,并學唱這首歌曲。
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先提問學生:“美麗的田園都有什么樣的景色?”學生回答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展示了相關的圖片,順勢向學生介紹歌曲《我們的田野》。
初次聆聽這首歌曲之后,教師提問學生:“大家的感受是什么?”這里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感受,自由表達。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并對學生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看著歌譜聆聽音樂,想一想這首歌曲每一句的開頭有什么特色。”跟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發現這首歌曲的每一句開頭都不是從強拍開始的。接著,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認識什么叫作弱起小節,并且一邊用手畫拍子,一邊教學生急吸氣,指導學生連貫地唱出歌曲。
恰到好處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就有思考的動力,有了思考才能夠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效。因此,教師不僅要做課堂的組織者,也要做問題的設計者、學生的引導者。
(二)小組探究,增加學生間的互動
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不僅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包含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互動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學生間的互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給學生布置任務,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使其在探究中思考、交流、歸納、總結,解決問題。
以《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所蘊含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上以提問的形式來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交流。
首先,教師布置了兩個任務:找到歌詞中最能體現澳門想回歸祖國的迫切心情的句子以及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
接著,教師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探究和感受:“‘我離開你太久了’,‘太久’有多久?‘掠去’的含義是什么?侵略者掠去了什么?‘請叫兒的乳名’,乳名是什么?是誰起的?能不能隨便修改?”
通過一系列的交流和探究,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感受到歌詞所傳遞的情感。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學生們沉浸在歌曲傳達的情感中,此時教師再次帶領學生唱這首歌,升華學生的感受。
組織學生參與小組探究和討論,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歌曲的感受,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組織實踐活動,提高課堂互動水平
(一)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活動
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活動,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還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就以學唱歌為例,小學音樂教材中需要學生學會唱的歌曲很多,有的是獨唱,有的是對唱,有的是合唱。不同的歌唱形式需要學生參與不同的練習才能夠學會。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并組織有利于提升學生歌唱技巧和歌唱能力的活動,并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時認真練習,通過互動來實現自身技能的提升,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果。
在帶領學生學唱歌曲《劃船歌》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唱這首歌曲,并能夠通過歌唱的力度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意境,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幾個連環活動。
首先,教師帶領學生聆聽這首歌曲,并引導學生一邊聽歌一邊隨著節拍做劃小船的動作。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再次聆聽這首歌曲,并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出旋律線,用心感受這首歌曲在旋律上的特點。
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首歌曲中的難點句,學唱歌譜。“333”的前面有一個八分休止符,也就是說這里要空半拍,教師指導學生在歌唱時要先快速吸一口氣。隨后,再依次講解和示范后面的難點句,讓學生跟著歌譜一起唱,將這首歌完整唱下來。
在唱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強調漸強和漸弱的概念,讓學生注意把控歌唱的力度。一首歌曲學完之后,教師指揮全班學生完整演唱這首歌,此時教師適當加入了一些打擊樂器,為學生伴奏,增強歌曲的意境。
(二)組織綜合性互動活動
除了開展鍛煉學生自身音樂技能的基礎活動,教師還可以結合小學音樂教材,設計更多綜合性趣味活動。綜合性趣味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鮮的體驗,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還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并在課堂上就這些資料進行交流與討論;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情景表演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置身于故事情境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實現互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排練音樂劇,鞏固所學的音樂知識等。
以小小音樂劇《司馬光砸缸》為例,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先組織學生聽賞這首歌曲,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如何設計音樂劇的情節才能夠呈現更多的細節。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邀請學生分析小組討論的劇情發展設計。
比如,故事的開始是幾個小伙伴在玩捉迷藏游戲,那么捉迷藏的節奏一定是比較輕快的。接下來,有人掉進了大水缸里,此時人物的心情一定是慌張和害怕的,人物的心情要在音樂節奏中體現出來。通過大家的努力,掉進缸里的小伙伴終于得救了,這時人物的心情應該是高興的,因此這一階段的表演應當表現出歡喜。
將音樂劇的細節敲定下來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分配角色,并在組內進行表演。這樣的音樂情景劇表演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演出中,也就使得學生之間積極互動,認真配合,順利完成演出。
結語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互動不僅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打造出更有氛圍感的音樂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師通過教學教會學生,學生通過學習成就教師,這本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互動,構建動態、活力的小學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季艷波.試論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12):209.
[2]楊景香.互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6):92-93.
[3]殷夢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小學時代,2019(34):59-60.
[4]張芳.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1(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