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宋緒瑞



摘? 要: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7月~2020年7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15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75例。對照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LISA管或是氣管插管)內滴入,研究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聯合布地奈德(LISA管或是氣管插管)內滴入,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氣分析指標。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pH、PaCO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吸氧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注入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可改善早產兒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質;血氣分析指標
中圖分類號:R65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139-03
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肺表面活性物質可有效促使肺泡轉歸于正常,增強患兒的肺功能,從而使終末氣道全面穩定,減少肺不張情況的發生,使呼吸機的參數降低,進而縮短肺通氣時間[1]。相關文獻指出,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布地奈德治療早產兒,有助于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情況的發生[2-3]。本研究旨在分析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7月~2020年7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150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75例。對照組男37例,女38例;體質量1 100~1 590 g,平均體質量(1 302.63±132.47)g;胎齡27~32周,平均胎齡(30.14±1.12)周。研究組男39例,女36例;體質量1 000~1 610 g,平均體質量(1 378.58±133.24)g;胎齡29~32周,平均胎齡(30.55±0.67)周。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家屬知曉且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均接受呼吸機通氣;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先天性畸形患兒。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氣管插管并行機械通氣(或無創CPAP)、吸痰、營養支持、預防感染、保暖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在出生后24 h內在LISA管或是氣管插管下滴入200 mg/kg豬肺磷脂注射液(固爾蘇,生產企業:Chiesi Farmaceutici S.p.A.,批準文號H20080429),1次/d,療程為1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布地奈德(生產企業: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2)治療,將0.25 mg/kg布地奈德滴入氣管內,1次/d;在注入藥物前充分吸痰,在藥物注入后6 h避免吸痰,療程為1個月。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包括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數(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記錄兩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吸氧時間和住院時間。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動脈導管未閉、膽汁淤積癥、高血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pH、PaCO2均低于對照組,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吸氧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出生極低體質量新生兒。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早產兒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和肺微血管發育不良,高濃度氧、病原體感染及機械通氣等不利因素會增加其肺部炎癥的發生風險,導致大量釋放炎癥因子和趨化因子[4]。此外,由于早產兒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較差,易引起氧化應激,導致肺表面活性物質失活,降低了肺順應性,減少了潮氣量,增加了無效腔,通氣血流比值嚴重失調,重建肺部血管,導致肺纖維化,繼而引起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pH、PaCO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吸氧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使用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注入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可改善早產兒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吸氧時間和住院時間,并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為:目前國內外尚無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明確診療指南,但有研究指出,對于初期早產兒(出生后96 h)或是早中期早產兒(出生后7~14 d)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有助于盡早撤機,降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有效預防氣胸與肺不張等情況的發生,可避免再次插管和重復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但同時會提高消化道出血、高血壓、消化道穿孔、高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長期隨訪甚至會發現存在神經系統異常及腦性癱瘓的情況。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早產兒終末氣管及肺泡,能快速降低炎癥因子,減少組胺的釋放,松弛支氣管平滑肌,解除氣道痙攣,有效改善肺通氣功能,從而改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吸氧時間[5]。與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相比,局部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少,抗炎效果較顯著。
綜上所述,使用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注入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可改善早產兒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曾淑英.咖啡因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預防50例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J].上海醫藥,2020,41(21):31-33.
[2]彭云菊,麥智廣,劉明偉,等.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在防治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9,16(12):8-9.
[3]曹冰冰,羅玲云,陳葵歡,等.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 14(20):25-27.
[4]劉瑋,王小靜,尹延娥,等.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療效觀察[J].濰坊醫學院學報,2018,40(6):450-452.
[5]郭楊楊,陳涵,余加林.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布地奈德氣管內滴入預防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9,25(5):1-5.
作者簡介:李娜(1987.2-),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新生兒疾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