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慢
摘 要:古詩文中蘊含著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對學生來講有豐富的教育意義。但是在聽障學生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難點,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也應用在教學中。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聽障學生目前學習古詩文時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夠科學。本文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幫助聽障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式進行了研究,對新媒體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幫助聽障學生提高古詩文掌握程度,教師能夠更好的應用新媒體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媒體;聽障學生;古詩文
引言:
我國語文學科中的古詩文是相對難理解的學科,但其中蘊含深厚的文化知識,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有很大的好處。所以針對聽障學生,學習古詩文難度是很大的。一方面學生在學習時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的方式方法也不恰當,導致學習積極性降低。另一方面,教師在針對聽障學生的教學中,教學方式沒有針對性,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可和支持。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應用新媒體技術在聽障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帶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文化水平,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古詩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情況分析
聽障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學習過于機械化,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古詩文對未來發展的好處,不理解其中蘊含的內容。古詩文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方法之一,通過學習古人的思想方式,能夠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和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如果只是單純的學習和背誦,無法獲取其中的精華。聽障學生的教師更加肩負起重要的責任,對創新教學方式是否掌握,學習水平是否熟練等都關系到古詩文的教學質量。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能夠幫助聽障學生更好的學習,也能幫助教師將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學生身上。聽障學生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新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
二、新媒體技術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化難懂為易感
古詩文在語句結構和語法應用上都與現代文字大不相同,有些詞也是現代語言中沒有的,所以在對聽障學生的教育中,無法通過手語,表達其中復雜的含義。引用新媒體技術后,能夠通過圖片和視頻等方式,通過簡單易懂的形象將復雜的古詩文內容表達出來,聽障學生能夠通過動畫等生動形象的畫面了解文中內容,也能幫助學生彌補感官上的不足,提升古詩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短片,再加以手語輔導,學生能很快了解文中的意思。
(二)變枯燥為生動
由于聽障學生對古詩文理解上存在困難,所以在古詩文學習中,容易造成學生無法理解詩文含義的情況,如果只是通過普通教學的形式,無法傳遞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道理。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就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聽障學生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了解文中的含義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在講解古詩文時,可以通過風景圖來向聽障學生直觀的展示其中的景象,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能夠體會出作者當時的心情,理解作者表達出的抑郁不得志、批判現實或志存高遠的內心想法,這樣能夠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內涵,幫助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古詩文學習到身臨其境的新媒體學習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古詩文內容的掌握上有很大提升。
(三)改被動為主動
新媒體技術不僅有課堂中經常應用的圖片、視頻等形式,而且還包含手機、電腦等形式。在網絡端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放松,讓學習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這樣學生從各個渠道獲取知識,有時會超越教師所講。在課堂教學之前,聽障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預習,查詢資料,形成自主探索知識的氛圍。教師在上課時,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三、古詩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學建議
(一)樹立正確導向
大多數聽障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式都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想要學生能夠學習好古詩文,首先要對古詩文產生興趣,這樣才能將他們由被動學習的態度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知道學習古詩文能夠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了解我國的名家代表。所以在古詩文學習時,首先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導向,讓學生知道學習古詩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或者是背誦,而是對我國文化的學習和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方式科普古詩文知識,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還可以帶領學生走訪周圍的圖書館、博物館等,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導向,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古詩文學習的快樂。
(二)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夠增強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熱情,聽障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上不同于其他學生,但是在其他感官上要比普通人更加敏感,所以在新媒體教學中可以通過激發聽障學生其他感官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習古詩文,比如通過其他視覺上的教學方式,如VR、3D技術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并且要掌握相應的教學方法。對于創新形式的教學,教師需要積極主動的對新媒體教學方式進行學習,了解學生所求所想。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導向,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引導者,首先要以身作則,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向導,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上的導師更加是學生人生的導師,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學習,養成良好的品格,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將古詩文教學更好的傳播下去。
結束語:
新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應用于聽障學生的古詩文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聽障學生本身存在的學習障礙,新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克服,通過觀看視頻或者是圖片的形式,讓課堂變得多姿多彩,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把古詩文相關內容讓學生快速掌握。教師也能夠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人生導向,新媒體教學可以讓聽障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打破框架,培養文氣——《唐宋詩分類選講》簡評[J].長江學術,2009:157.
[2]郭弘鈿.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現狀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32.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