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教育體系中,于是出現了不同于傳統教育方式的線上教學,并隨之衍生出了一系列線上教學平臺。很多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發現了幫助學生獲得更高質量學習效果的方式,因此與線上教育相關的研究也就變得越來越多。文中就是以高職英語的日常教學為例,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評價方式進行了探索研究,期望能夠為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帶去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職英語;高職英語教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評價方式
【作者簡介】章葉萌(1983.04-),女,漢族,上海人,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19年安徽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高專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探究”(課題編號:2019jyxm0778)。
引言
所謂的“藍墨云班課”其實是一款線上教學APP,近些年,隨著線上教育的不斷發展,有很多社會企業都在不斷進行線上教育平臺的研發,其中藍墨云是做得比較好的一款。軟件包含非常多的線上教育相關功能,教師可以借助于這款軟件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也可以將視頻或者課件提前上傳,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課后習題,問題探討等多個功能板塊,幾乎覆蓋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所需,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
而對分課堂則指的是在實際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半的課堂時間給教師讓其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而另一半的時間則給到學生,由其進行探討,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講,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學習中所投入的精力也要更多一些,并且因為學生的加入,整個課堂的氛圍會更活躍。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幫助其擺脫對教師教導的一種依賴,在學習上變得更加獨立,也更容易激發出學生本身在學習上的內在潛力,使其能夠在學習方面有更多的成長。對于教師來講,其本身教學的負擔減少很多,還能更好地站在引導者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觀察,對其學習進行更好的輔助。
一、當前高職英語學習評價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評價上不夠細致。在傳統高職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往往是非常綜合性的,比如很多教師可能會評價學生“你的英語發音不夠標準”“你的英語基礎很差”“你的英語成績不好”等,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其實并沒有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其發音到底哪里不標準,其英語基礎到底差在哪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評價方式其實是沒有效果的,學生完全無法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去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定向性的努力提升,以至于很多時候評價其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存在,沒有真正在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評價不夠量化。這里所說的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評價不夠量化,并不是指的學生的英語水準沒有通過試卷考核的方式進行評價,而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日常英語學習評價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量化評價。舉個簡單的例子,A同學的英語水準距離英語教師所制訂的學習目標還差一點,需要A同學繼續再努力一下。但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沒有告訴學生具體是還差多少,還需要經過多久的努力才能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造成A同學學習沒有足夠的沖勁,甚至誤以為自己怎么努力也達不到相應的標準。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學習教學目標制訂的可能過大,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夠量化,以至于學生對自身的英語水準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無法從學習中獲得足夠的快樂感受。
3.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在傳統的高職英語學習評價體系中,教師能夠使用且會使用的評價方式相對比較單一。很多教師會比較依賴于考試這種形式來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考核,再通過分數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很顯然,這種評價方式有著很大的片面性,尤其是一直采取這種評價方式,很多時候學生的分數其實并不會在一個短暫的時間段內獲得提升,或者即使分數提升了,其實際的英語水平并沒有太多的進步。因此,這種評價方式明顯不合理,至少是不夠完善的,還需要進行更多的修訂才能使得評價更科學。
二、高職英語對分課程教學模式下評價方式的完善應遵循的原則
1.評價方式要足夠系統。在構建高職英語對分課程教學模式下的評價方式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系統性原則,也就是所構建的評價體系要足夠全面,要能夠覆蓋高職英語教學的全部階段,同時還必須能夠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所有方面進行評價。舉個簡單的例子,學生一年級所學習的英語內容與其在二年級所學習的英語內容在難度上肯定是有所差距的,那么一年級的評價方式到了二年級自然是需要進行一定的升級,要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真正水準。再比如,高職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涉及口語、書寫、翻譯等多個方面,評價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自然不能只對學生的英語單詞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自然還需要涉及其他的聽力、口語,甚至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是系統性所涉及的范疇。
2.評價方式要具有實踐性。針對高職英語教學所構建的評價方式還必須要具備足夠的實踐性。簡而言之,所設計的評價方式必須要是真正能夠落實的,不能為了評價而去生搬硬套或者憑空臆想。比如,教師在設計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式的過程中覺得可以有一對一的英語母語者對學生的發音水準進行評價并幫助學生逐漸對自我發音進行糾正。這明顯是非常不現實的,且在當下的環境以及高職教學條件下是完全無法實現的,自然也就不具備實踐性。當然,筆者所述例子可能夸張一些,但的確是有一些評價方式在高職英語的教學中是不適合的,不具有實踐性的,教師在進行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式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對這一點有所注重。在對分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既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又要考慮到進行評價時是否能夠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從而真正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
3.評價方式要足夠有效。在進行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式構建的過程中,還必須要確保所設計的評價方式是足夠有效的。進行評價方式構建并將其應用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與效率可以獲得提升,學生應該要能夠從這些評價方式以及通過其所獲得的評價結果中獲得一些對自身英語學習有幫助作用的信息,包括下一步的學習應該從哪一方面入手,距離既定學習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等等,如果這些都無法從評價方式中獲得,那么這一評價方式對于學生來講將是毫無益處的,也就不是有效的評價方式,并沒有應用的價值。以筆者所在的院校為例,為了確保對分課堂的順利實施,筆者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對分課堂教學實驗,選用的教材為外研社出版的《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的第二冊,上課共計16周,每周上課2次,每次連續兩節課,每節課45分鐘,共計90分鐘。預計完成5個單元的教學計劃,每個單元需要用兩周時間即8課時完成講授,因此將4個課時用于對分課堂中第一環節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講授,4個課時用于第三個環節的以學生課堂討論。筆者隨機選取了兩個大一新生班級為研究對象,均為全國普招生,甲班為實驗組,授課采用藍墨云班課與對分課堂相結合模式;乙班為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教師、教材、教學大綱及教學進度表均相同。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平均智育成績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將期末最終的考核比例在實驗組中進行調整,平時分百分比由原來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并在學期開始時就告知學生,激發他們在平時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性,積極參與提高平時分的學習活動,這些學習活動都是借助于藍墨云班課來實施,各部分參與度、完成情況均自動生成。事實證明,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組的學生總體成績較對照組更令人滿意,及格率達90%以上,通過B級的學生也相對更多。
三、高職英語對分課程教學模式下的評價方式
1.構建綜合性的評價體系。高職英語對分課程教學模式下在進行學生學習評價方式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要為學生構建更具綜合性的學習評價體系。教師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日常英語學習狀況來建立全面覆蓋的不斷更新型的評價體系。比如,學生的英語學習分為課堂學習部分,課后的鞏固部分,興趣小組討論,最終的英語掌握等。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習模塊進行評價方式構建,課堂可以是學生的參與度,課后則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討論小組是學生探討的精彩程度以及最終結論表述完整性,最終英語掌握則依靠考試成績以及其他的一些考核。通過對不同模塊進行評價建立有關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更細致化評價檔案,從中能夠獲得更多可以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進步的信息。
2.對學生英語學習進行更量化的評價。高職英語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更加量化的評價。教師應針對學生每一個模塊的學習將相應的內容按照難度進行等級劃分,比如說1~10的難度等級,學生要達到下一個等級必須先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比如,記住100個常用詞匯就可以到難度等級2,再記住200,可以到難度等級3。通過這種對學習難度的劃分以及對學習內容的量化,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目標以及努力方向就會更加明確。這種評價方式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升級打怪游戲一般,很能激起學生的奮斗欲望,也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成就感,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3.讓更多人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評價中。高職院校在構建學生學習英語的評價方式的過程中還應該讓更多人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評價中。這些人中除了教師之外,還可以是同班同學,學生自己,甚至是學生家長,社會上的一些英語愛好者等。“藍墨云班課”本身就是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通過文檔、視頻、圖片等方式上傳到平臺中,邀請更多的人對其進行評價,不同的評價者對于學生帶來的幫助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家長的一句鼓勵或者贊揚會另學生很受鼓舞,專業英語研究者對其評價會另學生有茅塞頓開的感悟。學生借助這些評價從中獲得更多學習的動力與方法,英語進步速度自然更快。這樣也能夠使對分課堂教學中的課外學習環節真正落到實處。
結語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評價方式在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學生當前的英語學習需求來進行,遵循系統性、實踐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則,構建對學生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才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帶去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黃欣.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Premiere視頻編輯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2):36-37.
[2]汪婧.基于新課程理念的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185-186.
[3]薛兵,孫洪春.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課程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革策略[J].創新教育研究,2021(2):312-317.
[4]雷霞,蘭姝嬙.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英語課程考試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30):165-16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