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萬年
【摘要】文言文難教、難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一直阻礙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而信息化的今天,借助“智慧課堂”,突破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空界限,創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對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本文從統編新教材小學文言文的變化出發,重點分析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文言文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小學文言文智慧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通過轉變傳統文言文教學思維和習慣,利用高效的信息技術,打造不一樣的文言文“智慧課堂”。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
當下,信息化已全面滲透在教育的每個角落,從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19年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再到2021年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國家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智慧課堂”模式已成為教育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助推器。適逢其時,小學文言文自2019年秋季部編版教材改革以來,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部分,也正以全新的面貌走進小學課堂。
對比舊版教材,部編版新教材在文言文的課程學習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文言文學習的年段時間提前了。人教版是五年級下冊開始學習,部編版是三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整整提前了兩年半。二是,文言文篇目數量增加了。人教版小學階段總共是4篇,而部編版是15篇,部編版比人教版要多學11篇文言文,漲幅275%。三是,隨著年段的上升,文言文編目數量也大致呈現遞增趨勢。人教版一至四年級是沒有文言文的,五年級只有1篇,六年級有3篇;而部編版一、二年級沒有,三年級有2篇,四年級有4篇,五年級有5篇,六年級有4篇。從中可以看出,年級越高文言文篇目占比也相應提高。毫無疑問,文言文學習內容的增量,學習年級的大大提前,是小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這個風向標向我們道明了:文言文將會在未來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文言文作為小學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應以更高的定位和要求,與“智慧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創建智慧化、人文化、信息化的嶄新課堂。作為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精準把握文言文“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從小學文言文教學問題出發,探究文言文“智慧課堂”的有效生成與應用。
一、當下小學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文言文缺乏學習興趣和了解
不管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只是低年段的學生由于知識結構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接觸文言文的機會也比較少。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小學中段和高段接觸文言文的機會是越來越多的。但是,學生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對文言文的態度。這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文言文本身語言特征拉大了與學生語言習慣的距離。自從白話文代替了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投百意”的語言特點表示難以接受和理解,更難以融入到意蘊深刻的語境當中去。這種語言表達的差異直接導致學生不喜歡文言文,對文言文敬而遠之。
其次,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傳統守舊、生硬古板。有的教師是現代語言使用的忠實擁躉,對文言文本身也是沒有用心研究,對文言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仍然停留在字詞句釋意、文段講解、翻譯背誦、固定練習等方面,傳統、單調的講授形式,缺乏對文言文創新的思考和靈動的教學設計,從而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占大多數。
因此,大多數學生學習文言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的教學并未針對文言文的特點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營造寬松、人性化、智慧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所以被動學習和低效學習成了當下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常態。
(二)教師對文言文教學缺乏信息化敏感度和教授技巧
文言文的教學,對于絕大多數新世紀教師而言,仍是一塊不可觸碰的“荒地”。大部分一線語文教師,迫于教學進度的壓力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得不放棄對文言文“細嚼慢咽式”的教學研究,把解課題、知文意、悟文情作為文言文學習的機械式授課套路。
在課堂文言文教學中,固守傳統的教學經驗,按部就班地灌輸文言文知識給學生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學生常常聽得昏昏欲睡。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讓學生越來越抗拒學習文言文,甚至是厭惡。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與當下的新課改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教師對新形勢下信息化教學缺乏敏銳的觸覺,使得小學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降低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歸根到底,這種教學現象的產生,與教師教學理念的滯后,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的缺乏脫不了關系。很多小學教師即使學校已經具備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硬件條件,但是因為缺乏對教育信息化2.0教育理念和思維的同步更新,所以并沒有做好迎接新時期信息化教育挑戰的心理準備。作為教學引領者,對教育信息化認知的落后,必然直接導致學生對信息化學習與新教育改革要求之間的錯位。
(三)信息化教學技術設備建設不完善,資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盡管教育信息化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鋪開,但是教育信息化設施設備建設的不均衡局面仍然難以一下子得到解決。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農村學校盡管已經知曉教育信息化2.0的行動計劃,但是并未具備實施的條件,信息化教具等設備建設仍然懸而未決。
另一方面,盡管有一些學校推進了數字化信息教學設備資源的購置,但是由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低下,而信息化設備使用復雜,沒有專人培訓,而且優質數字化配套教學資源缺乏等原因,導致教師在平時授課中出現設備是嶄新的,方法確是老舊的現象。這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不匹配的現象,失去了信息化資源配置的實質意義,信息資源設備成了擺設,教學信息化流于形式,資源利用率低下。
二、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的“智慧課堂”并未完全激活,智慧化教學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充分發揮“智慧課堂”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價值,提高小學教師文言文教學的水平,必須潛心研究在智慧環境下小學文言文課堂的實踐性教學策略,以信息化技術驅動小學文言文課堂的高效實施。
(一)以信息化創新融合文言文教學方法
要解決小學文言文教學繁、難、雜的問題,走出文言文教學困境,重拾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文言文的欲望,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課前。文言文課堂要精彩、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主動融入課堂,教師除了要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外,還要更新信息化技術觀念,提高信息化應用能力,主動把信息化創新的教學技術應用到文言文課堂中,讓課堂更加精彩、富有吸引力。
例如,可以利用暢言平臺、一起作業平臺等進行前置學習,讓學生提前做好課前資料搜集和課前預習,或是教師通過信息平臺推送學習資源,微課、小視頻、圖片、文字作品等,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既可以壓縮課堂教學容量,又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2.課中。在課中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搜集的數據,依據學生實際學情,反饋已有學情,并設計與學生學情相符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在信息化氛圍中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加文言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精衛填海》一文時,教師可以隨堂播放關于《精衛填海》的動畫小視頻進行課前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完成課后練習題二“用自己的話講講精衛填海的故事”時,可以讓學生在平板上進行個性化的故事復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主動投入課堂活動的動力。教師也可以通過抽取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講解指導。還可以讓學生互相進行在線評價,或指向性評價,加強學生課堂上的互動和交往。
3.課后。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加持,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文言文作業設計,讓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課后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富有探究意味。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深入探尋文言文中隱含的拓展性內容和知識,或者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的拓展作品等。依據信息化的特點,課后的作業或活動探究可以通過信息化的聯動而更精彩多元。
(二)以智慧化創新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教學行為的實施者,理應及時更新信息化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適時調整文言文教學策略,以智慧化的創新思維,推進文言文課堂教學實踐往高效、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一,主動學習,創新方式方法。沒有人天生什么都會,后天的主動習得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盡管在文言文教學的“大山”面前顯得很吃力,但是只有積極擁抱變化,主動轉變教學策略,利用“智慧課堂”的便利和信息技術的助力,不斷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水平,創新教學方式,積極參加各項信息化培訓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才能化被動為主動,給枯燥無味的文言文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
第二,合作聯動,提升素養。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個人主義的教學風格不再適合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要求,“獨木難成林”,要想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上緊跟時代的步伐,合作聯動才能實現教學的高效產出。在文言文課堂改革的浪潮里,語文教師要以智慧化的創新眼光,通過與廣大教師互動合作,共同研究,海納百川,才能在合作中達成共贏,不斷提升自身的文言文綜合教學素養。
教師應該梳理合作、共享、創新的信息化文言文教學理念,積極將信息技術與文言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各種信息化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平臺,如,“一師一優課”“新媒體新技術”“雙融雙創”等進行觀課、曬課、評課活動,學習別人的優秀案例,努力提升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教育教學能力。
(三)以資源化創新構建文言文教學新樣態
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整個教育系統的資源整合,文言文教學資源的重構也得益于此。學校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主體和實踐主戰場,在文言文的教學生態實踐中,必然要求與課改同步,與教育信息2.0同步,與資源創新和教學架構調整同步。
文言文教學作為信息化資源創新的教學實踐對象,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時代信息化教育的變革,而新的教育創新和變革必然催生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變革。因此,學校資源化的創新必將使文言文的教學迎來“新樣態”。
學校是信息化教育政策的積極響應者,應該把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校園管理制度、積極開展信息化專項培訓、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等任務擺在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要位置。資源共享是信息化時代最讓教師受益的事情。在日常的文言文備課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公共資源信息服務平臺上共享的優質教學資源,及時更新授課資料,與時俱進,讓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化地服務于文言文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立足于智慧學習環境,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認清信息化時代下教、學等各方的角色,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改變古板守舊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化發展的便利,建設適合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智慧課堂”學習環境,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文言文教學與“智慧課堂”的深度融合,促進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25.
[2]周明環.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小學文言文教學方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20):42-43.
[3]王雙輝.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堂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5):35-36.
[4]施春英.信息化視野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1(30):53-54.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