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玉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大川渡小學,甘肅白銀 730900)
語言表達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在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明白“聽、說、讀、寫”這四個字的重要性。在面對這四個方面的教學時,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及教學側重點也不同,導致在這四個方面的教學中,學生總有缺失的地方。最終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出現“木桶效應”,被較為薄弱的能力缺失項影響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良好的語文素養能夠幫助他們進行語言學習,也是他們今后學習的動力以及競爭力的來源。面對信息化的培養需求,以及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資源的匱乏,教師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身邊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學習環境。以下將從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信息化培養的實踐意義以及策略探究兩方面進行具體的敘述。
信息化培養,就是利用當前較為發達的互聯網資源,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認知與社會實踐相關的內容。在以往的農村小學低年段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資源匱乏,許多學生在拼音的學習過程中就存在障礙,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說普通話。此外由于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農村孩子在語言學習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信息化培養基于信息技術的幼師,為教學的過程提供便利。以此教師就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優化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口語發展,幫助學生正確地進行發音。
口語表達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補足“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中“說”的部分,通過現代化手段補足教學中的缺陷,學生能夠進行綜合素質的發展。在以往的農村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匱乏,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在教育活動中全面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教學需求。而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則能夠恰好補足小學語文教學在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教師能夠借助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能力提升。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選擇的這些內容進行跟讀或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等,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與人溝通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在人和人的交流過程中,根據交流的規律,如果學生能夠流暢地將知識表達出來,那么就表明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很高,因此通過口語表達的方式,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不但能夠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對語文素養的提升,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表達,以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教育改革紛紛興起,語文教學也發生了很大變革,其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考查方式上的改變,現代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從單一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受組織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觀念上太過看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是因為在對學生的考查過程當中,書面語文的表達能力在學生總評成績中有很大的占比,因此許多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語言表達能力不太看重。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遇到與表達能力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往往一筆帶過,這就使得許多學生在語言交際能力上難以得到提升,最終導致“木桶效應”使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也難以進行。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家庭的影響,大部分時間或者在啟蒙語言中都是采用方言的形式,這使得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準確地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并且由于一定的地域限制,學生在學拼音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些發音不準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累積成為語言表達能力上的問題,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個體差異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體現得尤其明顯,許多學生活潑好動,這使得他們擁有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欲望,愿意在課堂上與別人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一部分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性格比較內向,而不敢表達自身的想法,害怕自己在言語上出現錯誤而受到嘲笑,這使得教師表達能力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能夠完整地得以開展。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最直觀能夠接受到的信息就是課本中簡單的文字以及插圖,這些內容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較為貼合他們的實際生活,但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過程中,學生能夠用到這些詞匯的情況卻并不多。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做的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尋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為學生構建一個形象生動的語言交際環境。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中,信息技術已經遍布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給學生觀看微課或者使用電子白板,學生只有產生興趣之后,才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以此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地開口講。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而言,其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但對書面表達能力而言,學生首先需要在腦海中構想出自己想說的話,才能夠進行書面表達,因此學生的課堂上表達想法,是他們提升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和重要前提。
例如,[1]在教材內容《怎么都快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一個人玩、兩個人玩和三個人玩時的不同情境,將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帶入其中,讓他們仔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的時候是比較快樂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在學生表達之后,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以此激發學生的信心,在以后的課堂中,更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精準地提問到每一個學生,詢問他們的想法和看法,因此在提問過后,教師還可以將其轉化為書面表達作業,讓學生寫下自己認為快樂的事情,以此完成學生表達能力的轉化。在學生進行表達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學生日常學習的畫面,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平常的樣子,進入一個歡快的情境中進行思考,以此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
在農村小學的教學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得不面對的是資源的匱乏和教育水平的落后,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糾正學生的口語發音,也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化資源,保障學生的學習環境。在農村小學教育環境下,他們最難的是如何進行與學習有關的拼音啟蒙學習,在語言的學習過程當中,每一個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由于周邊的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將這一部分差異無限放大,這使得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難度加大。教師可以先學習互聯網上相關的發音,[2]再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發音標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進行跟讀,糾正學生的口語發音。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對學生展示更加標準的發音,在每一次課堂上都要帶領學生進行練習,只有長時間積累,學生才能夠逐漸糾正自己的讀音。
例如,在面對每一節課的“日積月累”部分時,可以口語發音的標準讓學生進行聯系,通過互聯網上的發音資源讓學生進行學習,在教學初期教師還可以進行必要的領讀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解釋不同詞語的具體表達意思,鼓勵學生將這些詞語應用到平時的語言表達過程中。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詞語,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布置一些與造句相關的作業,讓學生進行造句,將這些詞語運用到日常學習過程中,對每次作業中較為優秀的造句,讓學生們進行課堂學習,[3]讓學生主動讀出來,對詞語的讀音再次進行復習,糾正學生的口語發音。
對農村學生而言,雖然他們在教學資源上是有行程的劣勢,但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多。因此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擁有使不完的語言素材,也有表達不完的生活內容。對教師而言,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善于觀察,抓住細節,以身邊的點點滴滴為寫作原材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自己身邊的現象,教師處于傾聽的狀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重視。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讓學生進行想象,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時,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善于表達,教師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在促進師生關系的時候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師,走到田野,設身處地地感受自然風光,引導學生描述豐收的景象,詢問家人各類作物的名字和名稱,并將它們寫在自己的日記中。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學生既可以以顏色為主體,也可以以實際內容為主體。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尚處在觀察世界和認識世界的階段,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好他們的童心童趣,使得他們能夠在寫作過程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面對生活時,能夠擁有一定的表達欲。例如,教師讓學生對一朵蘑菇進行表達時,學生的表達重點可能會放在這種蘑菇像什么,或者是蘑菇的顏色是什么,在具體的表達過程中,[4]教師要保障學生能夠面對一個事物有話可寫,有話可說,所以抓住細節是提高學生表達力的重要素質之一。對一朵蘑菇而言,它像什么和顏色是什么都是我們能夠直觀地觀察到的性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將這些性狀進行細化,例如,描述蘑菇的傘把是什么形狀以及它的傘朵是什么形狀等。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材始終都是最好的工具,學生可以從說到寫,從一個字、一句話開始練習,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在課本中,可以發現豐富的學習資料,并且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仔細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挖掘教材中的重點,帶領學生正確學習,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對教師而言,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聯系課程資源,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加以拓展。對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表達能力可能還不太成熟,因此在剛開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對身邊所發生的事件以及身邊存在的物體進行仿寫,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復述,這些都是幫助學生聯系課程資源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必將整篇課文完全背誦下來,因此在表述的時候能夠加入自己的語境進行自由發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例如,《曹沖稱象》這一課程學習之后,教師就會讓學生對本篇課文所描述的故事進行復述,在選擇學生復述內容的時候,應該選擇故事性較強、情節性較強的課文讓小學生進行復述,對這些文章而言,[5]學生更容易記憶,且其中的細節復述起來也較為簡單,學生更感興趣。在具體的復述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日常用語,重要的是能夠將這篇故事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整個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思考并用語言進行轉化,這使得他們的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增強,并且在向別人轉述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特點結合多樣化的資源,優化語文課堂,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地展開交流,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