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婕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界人士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十分重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了確保閱讀教學的效果能夠發揮到極致,有學者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之一“思維發展與提升”。由于閱讀教學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夠在培養學生的思辨性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從這里不難看出,將思辨性思維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二者相輔相成,在學習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思維發展中助其學習。本文從“思維發展與提升”這一視角出發,培養學生的思辨性思維,分析當前中學閱讀教學中思辨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歸因,進一步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思辨力
一、學生思辨性思維的類型
(一)發現思維
發現性思維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從最終的目的而言,其注重事物之間可能存在的某種聯系,它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從形態方面而言,其屬于一種發散性思維,能讓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聯想,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實質方面而言,它所要的結果并不需要充分的理由,主要是以觀察為基礎,是一種有目標、有方向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通常會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這種獲得信息的方式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有很多信息都是斷章取義的,很容易對學生的閱讀思維方式造成一定的困擾。因此,學生要學會去辨別這些文章,對待信息數據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勇于發現信息中的漏洞,通過傾聽和辯解等方式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過與原有的信息作對比,找到信息中的不同支出,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發現思維,能夠讓學生形成不同的看法與觀點,從各類語文閱讀教材中總結作者本身的觀點,從而進行思考辯證。
(二)實證思維
實證思維是指人們在研究一種事物的運動軌跡時,通常會采用一些客觀的形式,通過科學的研究方式來確定自己的立場與原則,與經驗思維方面相比,這種實證思維更具科學性與準確性。事實必須通過人的觀察來發現,雖然每個人生來的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但是他們對視覺感官的原則都基本相同,而實證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構建有科學依據的知識,能夠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同時,確保閱讀教學的合理性,讓學生能夠真正明白萬事可查證的重要依據。學生在寫作中,通常會采用大量的論證與舉例,但很多例子都是胡編亂造的,甚至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沒有事實依據,這是學生缺乏實證思維的典型表現。
(三)推理思維
推理,顧名思義是一種最基礎的邏輯思維方式,是通過自我的判斷對所發生的事物進行推理和延伸,將新的結論重新推演出來。如客觀規律總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是客觀規律,所以,經濟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個推理的過程。前面兩句話可以作為已知的判斷,能夠讓人們推理出一個全新的概念。推理一般是將已知的判斷稱之為前提,而將新的判斷稱為結論。一般說明性較強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教師在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中,要將目光放在文章的邏輯性方面,而不是將文章完全敘述出來。文章的核心思想往往會在題目中顯現。而在思維教學開始階段,想要完全閱讀主題內容需要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對于哪些具有強烈目的性的文章,它在寫作方面非常繁瑣,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融合性思維要求較高,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
二、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思辨性思維培養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內容不夠完善
新事物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資源,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庫。但由于目前新教材還在完善階段,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知識來充實。但從目前情況而言,我國新語文教材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近年來,語文微信公眾號就曾經發布了新教材的一些相關內容,很多專業人士紛紛評論,都表示語文課時不夠、語文容量過大,導致在實踐教學中很容易講不完。
(二)閱讀課程缺少思辨,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
近年來,我國語文閱讀課堂得到了極大的創新,閱讀教學呈現了不同的景象,太過浮躁與熱鬧。從表面來看,教師對閱讀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生也十分積極,課堂氛圍非常好,但從本質上而言,教師的教學趨于表面,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用自身的思維取代學生的思維,甚至取代了閱讀者的文本解讀。可能不至于語文閱讀教學中毫不存在思辨能力,但確實還未形成專業的思辨性思維培養體系,不具備正確的培養模式。通過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思辨對學生的重要性,隨后很多學者提出了培養學生思辨性思維的方式,同時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依據,但還是有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將目光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限制。
(三)閱讀教學模式缺乏優化
優化閱讀教學模式是現階段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是語文教學的未來趨勢。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將目光放在學科的發展趨勢上,懂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新型技術開展語文教育工作。而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專業的思維培養。但由于很多教師的教學思想比較落后,沒有及時對自身的知識庫更新換代,學習觀念不足,極少部分教師會開展專題教學,嘗試新的閱讀方式,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導致閱讀教學模式缺乏專業性與先進性,不利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三、提升學生閱讀思辨思維的方法策略
(一)以課本為基礎,豐富閱讀教學資源
對中學生而言,語文教材是主要的閱讀內容,只有一部分學生會對課本內容進行拓展閱讀。針對這一情況,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就必須以課本內容為核心,進行專業的拓展教學。實施課內外聯動教學,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學生的知識庫,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還能使其對閱讀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從而使其逐步形成思辨能力。
(二)創設閱讀任務,優化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部分學生雖然對課本中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少將其中的內容與觀點用在寫作中。很多學生對課本的認知處于初級階段,并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無法將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文字。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豐富自身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翻閱相關書籍,盡可能積累寫作素材,同時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寫作。
(三)改進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培養中學生思辨思維最關鍵的措施之一就是不斷改進閱讀方法。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之一,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大意,并不斷地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閱讀能力會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也會得到拓展,學生的思辨思維也會自然得到提升。
首先,不同的文章的閱讀任務不同,如在課堂上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風箏》時,教師就應當根據文章的類型,運用創新性的閱讀方法。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一時無法讀懂魯迅先生的文章主旨及其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教師應當改進閱讀方法。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對全文的大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接著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精讀,如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本文的風箏在文章中代表什么意義?本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追思童年往事?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精讀,運用思辨性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對文章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在帶著問題讀完文章后,每一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這時教師應當以此為契機,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最后讓他們派出一名代表來回答。
完成上述步驟后,教師應當對比學生的答案,然后對整篇文章進行集中、統一的精講,并分析文章每一部分的結構,將文章中涉及的寫作手法全部羅列出來,讓學生仔細品味。經過精講,學生能夠明白“風箏”在文中是指童年的玩物,更深一層的觀點是“風箏”指的是兒童愛玩的天性,而作者在小時候將弟弟的天性扼殺了,成年后出現了后悔自責的心情,但再多的后悔也無濟于事,因為弟弟已經忘記了這件事。文章運用了倒敘、議論、白描等手法追思童年往事,進一步渲染了文章的中心情感。上述問題應當貫穿整個課堂。另外,學生通過在組內討論也能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辨思維。
(四)適當地引入課外閱讀
閱讀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之一,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辨思維,拓寬他們的視野。課堂閱讀和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畢竟是有限的,它們只是日常的教學任務,閱讀思辨思維的養成終究要靠課下一點一滴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引入課外閱讀,如將名著閱讀引入閱讀范疇,語文名著具有非常高的思想和文學價值,是過去數百年來濃縮的文學精華。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設置專門的閱讀課,讓學生讀名著,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辨性思維,而思辨性思維重點考查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辯證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設置名著閱讀任務,并要求學生做出相關的閱讀筆記,閱讀筆記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結晶,主要記錄學生閱讀名著的思想心得、閱讀每一個章節的體會,記錄文章里面優秀的文學性描寫等,能使學生獲得熏陶,既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使他們的人格受到感染,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德及努力奮斗的精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理性精神是天生的無法改變,只能通過后天的教育來改變自身的思辨性思維,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思辨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采取豐富多彩的閱讀策略,使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不斷增強自身的閱讀本領,將思辨性思維融入閱讀中,使學生深入了解語文的魅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辨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廖慧萍.樹立思辨意識追求智慧課堂——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施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0(73):35-36.
[2]康彥景.用好語文教材培植思辨素養——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例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03):196.
[3]馬天姿.談思辨式閱讀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中的作用——以《小狗包弟》一課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4):265-267.
[4]謝紅.精準閱讀拓展思維——基于培養思辨能力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9(64):48.
[5]王磊.項目化教學在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中的運用——以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為導向[J].新智慧,2020(19):118-119.
[6]陳敏.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思辨性閱讀教學——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2021(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