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鋒
【摘要】美術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我們應充分加強教師、家長及學生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力度,以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督促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欣賞及創造能力。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多數學校對美術教學工作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也習慣于采用說教式的方法為學生傳遞美術知識,不利于美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據此,為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本文以培養學生繪畫創新能力作為切入點展開深入探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繪畫創新能力
“德智體美勞”五育一體全面發展,是新時代社會背景下教育事業發展的全新要求。傳統的以科學文化知識為教育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難以適應當代民眾的全新教育需要。我們應當站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視教育發展方向,積極踐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比較刻板
小學生處于各方面能力高速成長和塑造的階段,在其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之前,需要教師通過充滿活力和趣味的教學方式加以引導和啟發,才能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素養和個人品德素養。在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習慣于單純的美術理論知識灌輸和模式化的美術作品教學。在相對刻板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真正對課堂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即便教師反復強調的美術基礎知識,絕大多數學生也難以全部扎實掌握。
在具體的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習慣于通過固定的方式,教授學生描繪出“和照片一樣真實”的繪畫作品,并且在課程最后也喜歡用“哪位小朋友畫得最像實物和教師范畫”的標準來引導學生形成標準的繪畫行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形成以“像”“模仿”為主的刻板思維,與美術藝術所倡導的自主創作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背道而馳。
2.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
充滿趣味的課堂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美術課程的學習之中。但是,有的教師在進行美術授課時,難免以類似于文化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也令人唏噓。
3.學生缺乏主動創造的能力
美術課堂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擁有自主學習、持續性學習的能力,從而將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于自己的終身發展歷程之中。但是,在目前的小學美術課堂教育現狀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美術教師通常以課堂主體引領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內生動力,只能在美術教師的帶領和要求之下,亦步亦趨地完成一系列美術課堂任務,難以達到更好的美術學習效果。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1.增強美術課堂趣味性
充滿趣味的美術課堂,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導學、音頻導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充滿新奇和趣味的氛圍中,一步步融入美術課堂。把具體的美術作品放在動態的動畫、影視作品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美術課堂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對于學過的美術作品進行名稱辨別和作品賞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游戲有著天生的濃厚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地把美術課本知識融入在具體的游戲中,讓學生在做游戲的歡快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具體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為了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把情景型美術作品,以多媒體投影的方式,投射在教室的正面墻體上,讓學生感受繪畫作品如真實生活情景般的呈現效果,并且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講述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的創作故事。
2.增強美術課堂實踐性
豐富的美術創作實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在美術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美術教師在充分為學生進行知識講授、創作演示的同時,也要充分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己在美術課堂中的重要地位。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和創造而誕生出來,也可以激發學生更大的自信心,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后續的美術課程學習中。
在美術導學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帶領學生融入到大自然的美麗風景之中,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發現最美樹葉、最美花朵的簡單任務,讓學生在外出采風過程中,帶著目標進行美景欣賞。在帶領學生完成素材搜集之后,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繪畫技能教學的基礎下,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樹葉、花朵,用自己的方式創作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在一個學期的美術課程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社區或者其它場所進行小型的作品展覽。然后,鼓勵學生把自己這一學期所創作的最滿意的幾幅美術作品進行精心裝裱,并且陳列在展覽場所。在小型的美術展覽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作品呈現增強創作自信心,而其他沒有參加展覽的學生,也可以在展覽活動中受到藝術熏陶,激發美術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小學美術教師要適當增加學生的創造實踐活動,減少理論知識的刻板說教,讓學生在具體的繪畫活動中,親自感受美術藝術的魅力,發現繪畫藝術的技巧。當學生表現出積極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與教師原本設想的創作方向稍有悖離時,教師應肯定學生繪畫作品中值得欣賞的部分。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認可和鼓舞后,教師再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啟發學生回歸到課程要求的創作主題之中。
3.提升學生主動創造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其終身學習習慣養成的基礎,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知識的教學,也要更加關注學生終身美術素養及美術學習能力的養成。在具體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最大程度地把課堂的主體位置還給學生,教師自己以輔助者的身份,為學生答疑解惑。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部分較為簡單的內容交給學生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按照綜合學習能力分成若干小組,按照一定次序完成課本內容的教學和講解。在個別小組完成美術課堂的講解后,其他小組成員對其表現情況作出評價,重點找出其值得學習的地方。
盡量減少范畫式美術教學工作,以主題命名的方式,給出學生創作思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主體內容的美術創作。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沒有模版可以模仿的情況下,不自覺地增強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藝術構思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課存在已久,是小學生美術涵養的重要培育方式。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變遷,很多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慢慢顯露出一些弊端,需要我們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石燕.小學美術實驗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07.
[2]王登云.小學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6):129.
[3]孫芳.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大眾文藝, 2016(5):253.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