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摘? 要】新冠疫情反復,部分地區重啟線上教學模式,但線上教學的評價仍處于“真空地帶”。筆者以初中生物學為例,利用平板線上教學淺談技術賦能下的線上教學動態評價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線上教學;動態;評價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初次襲擊我國時,全國各地大規模的開展線上教學模式,目前常態化防疫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區仍有零星病例爆發導致個別學校重返線上教學。隨著信息化的推進,教育界對線上教學的要求從慌亂中應對疫情變化到全面輔助教學,對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便捷性、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應用市場上騰訊課堂、釘釘、愛樂奇等免費平臺其性能較為單一,可供線上基本教學使用;而睿易云、Aiclass、樂課網等付費平臺搭配平板使用,則可從課前、課中、課后等多方位實現技術賦能下的智慧教學。縱觀各類教學平臺,對于課程教學缺少監管、反饋和評價,線上教學評價體系處于空白地帶。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檢驗課堂的有效性,對教學活動和成效具有指向性,因此構建線上教學評價體系迫在眉睫。付費平臺教學功能大同小異,筆者以初中生物學為例,利用平板線上教學淺談技術賦能下的線上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動態評價體系構建思路與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提倡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檔案夾”“學生成長記錄”的方式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夾”包括但不限于紙筆測試、探究報告、小論文、生物制作、圖片或獲獎證書等內容。但這種評價方式更適于線下教學,而線上教學的特點雖然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卻缺乏濃厚的學習氛圍、難以對學生進行管控、學習的效果較差。因此筆者嘗試把線上教學過程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依托課程標準、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采用德爾菲法即專家評定法構建動態評價體系,呈現學生學習的發展軌跡。
二、動態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一級指標的構建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評價除了要重視學業質量水平的達成以外,還要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建構主義認為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屬于引導者,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認知沖突、學生構建新知平衡沖突;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則進一步的強化學習者的個性化發展。建構主義、人本主義都與新課標強調的評價需要注重學生的發展如出一轍。課堂無論是線上線下都包含課前、課中、課后等環節,評價的內容也要覆蓋以上環節。而線上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會縮短,因此評價的構建是基于學生為主體的動態評價模式。一級指標確定為教學目標、課堂前測、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方面。
(二)二級指標的構建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是教學的指揮棒,需提高學生生物學科學素養。線上教學的有效性,科學合理的目標制定至關重要。“教學目標”的二級指標與新課程學習目標的說明保持一致,分為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的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意識。
2.課堂前測
線上學習在課前,學生利用老師推送的課件、微課、導學案等資源完成自主學習,一方面測試學生先備知識、監督學生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教師收集反饋進行再備課修訂教案。因此“課堂前測”的二級指標分為資源預習、自主學習。
3.教學過程
針對線上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評價方式則以教學互動為主要指標。由原線下教學的互動分解成多個線上微互動,教學平板的功能大同小異,有“快速問答”、“分組討論”、“隨堂測試”、“隨機抽答”、“討論”、等功能則可有效的實現師生互動。另外“點名”、“鎖屏”、“學生退出提醒”等功能也可實現課中有效監測,防止學生分心走神,提高課堂專注力。因此“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確定為課堂互動、課堂行為。
4.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好紙筆測試等方式檢測學生的知識目標達成情況,檢測學業質量還需要紙筆測試。線上測試教師可以預設時間,一鍵發起全班測試,實時顯示測試結果,學生個人錯題再次推送。紙筆測試的編寫要服務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體現生物學科學素養。參考“檔案夾”形式的探究報告、小論文、生物制作等開放性作業作為線上教學效果的呈現。但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屬于情感價值觀范疇,難以進行量化評價。因此“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確定為課后測試、開放性作業。
二級指標的具體內容則根據線上教學的具體課程而設定。
(三)指標權重設計
采用德爾菲法即專家評定法邀請11名生物學骨干教師、名教師、省特級教師等專家發放權重賦分表,計算均值得出各級權重,各級權重見表1。
(四)多元化的動態評價體系
為了對線上教學進行更客觀全面的評價,總體的評價選取了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指標,三項評價的比重分別為20%、35%、45%。其中自評就采取《基于平板的線上教學動態評價表》方式進行過程性評價;學生小組互評采用星級評分避免學生盲目賦分,每一顆星級都賦予1分值、以獲取更為客觀的他評,教師可以使用問卷星收集學生組評;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總體表現賦分、滿分45分大致劃分為三個等級27分為合格、28~35 分為良好、36分 以上為優秀。
三、初中生物學線上教學動態評價案例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為例構建線上教學動態評價,詳細的教學過程截圖見附件1。教學目標中的生命觀念:關注防癌知識、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科學思維的發展: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科學探究能力:探究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的變化;社會責任意識: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本節課知識離學生生活較遠、難以理解,利用平板則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因此課堂前測的資源預習可選擇細胞分裂的圖片、動畫視頻。自主學習則可以選擇簡答的選擇和填空題作為課前預習檢測,把知識點前置。課堂互動:積極參與教師發起的“快速問答”、“分組討論”、“點名”等微互動;課堂行為:以自我評定為主,自評整節課的整體表現,包括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配合教師。 課后測試:選擇錯題個性再推送。開放性作業為繪制細胞分裂“核—質—模”過程示意圖或觀察洋蔥根尖的細胞分裂永久裝片。
教師的評價可以通過課前測試成績,課堂行為表現、提問情況,課后作業態度給出綜合評分。
四、結束語
本文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以初中生物為例結合平板的線上教學構建動態評價表,對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初一716名學生使用此量表,通過反饋發現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線上學習是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的。相對于目前我國廣泛使用的靜態、表面的終極性評價而言,構建的線上教學構建動態評價表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本文對于線上教學構建動態評價是初探,在試行的過程中發現指標可更優化、試用學生樣本過少、評價形式化等問題,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能得以解決。線上教學在疫情期間已成為常態的教學模式,教學主管部門能否共同努力協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避免出現“真空地帶”,探索出一套符合國情學情的線上教學構建動態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吳朋飛.表現性評價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20
[2]楊娟.深度學習導向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3]劉恩山.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4]陳愛利.以平板電腦為終端的高中生物學信息化教學實踐-以青島市區部分高中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