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英
摘 ?要:數學元認知是指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活動產生一種認識和控制,進而對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自我的體驗、觀察、監控和調節。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元認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智慧,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元認知能力;課堂參與度
一、對小學生數學元認知的認識
數學元認知的思想起初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提出來的,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元認知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起到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學好數學,不是簡單的憑借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引導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動者和行動者。
因此,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建立起對數學熱愛的情感,就需要自覺地進行調整和優化學習數學的心理。學生一旦建立起這種正確的學習心理,就會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產生自覺的數學學習行為。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元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創建豐富有趣的學習課堂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良好的學習心理是數學元認知能力形成的基礎。如果把學生設置在一個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就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知識的活動中。有效的課堂活動可以協助老師把要講授的知識點充分展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可以有更高的課堂參與度。
比如,在講授“圓的認識”這一環節內容時,可以建設這樣一個游戲情境:從班級中選出8位同學,一起向杯子里投擲石子,先安排學生占成一列,再變換排列的方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會思考什么樣的形式才是最公平的,進而就會通過實踐來證明,所以這就是探索新知識的最佳起點。
再比如,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數學知識融合到生活中,學生進而可以對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概念性的認識。這樣在回答課堂問題時就會更積極主動。進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參與度。比如,教師向學生講解長度單位的知識時,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個卷尺,并且讓學生利用卷尺去測量桌椅的長度與寬度具體的數值;同樣,在給學生講述比與比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上去測量旗桿的影長,再告知學生旗桿的實際長度,讓學生自行進行相應的計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與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化掌握數學知識的概念定義,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共同發展。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個活動過程,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督促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所以,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積極為學生創建實踐的平臺。比如針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一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設計:
1.教師拿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進行自行的分類,并且敘述這樣分類的理由。
2.教師拿起正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和觸摸,說出具體的特征。
3.通過學生的分析和總結,教師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實際特征。
4.讓學生用長短不一的木棒進行組裝,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人一個小組,組合制作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在經歷這樣的設計實踐活動之后,可以將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相結合,使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體驗,進而達到了提高數學課堂參與度的教學目的。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分析和總結學習過程中的相應規律。在進行分組合作時,要保證每個小組內的分工均勻、合理,而小組必須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則是輔導者的身份,巡視每個小組內的學習情況,及時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完善小組的組織合作和探究。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可以激起這個人強烈追求信念的力量。因此,教師首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平時要注意與學生多交流,理解、尊重學生的思想。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法設法消除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恐懼和畏縮心理,正確、耐心的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教師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就可以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數學學習心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注意到要展示出自己的調控和決策作用,讓學生學會如何控制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需要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制定和編排科學、合理的針對性教學方案,并且適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以輔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的能力。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湛江市農村小學數學提升課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ZQJK045)】
參考文獻:
[1] 郭成. 元認知訓練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題能力的影響[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9(1):128-133.
[2] 竇菲菲,劉志敏,張景煥,等. 元認知在畫圖表征策略和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中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學探新,2012,32(2):129-133.
[3] 胡志明. 從體驗到反思的輪回——小學生數學元認知能力培養路徑[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8):36-37.
[4] 劉霞非. 4-6年級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元認知研究[D]. 鄭州:鄭州大學,2011.
(作者單位:吳川市吳陽鎮上郭小學,廣東 ?吳川 ?52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