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民
摘要:精準扶貧,包括扶持對象、資金使用、項目安排、措施到戶、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等精準內容,是一個擁有完整理論和執行體系的概念。在執行精準扶貧各項工作中,都必須做到尊重事實、符合實際、因村因戶施策。地方政府是精準扶貧政策的執行者、責任者,為了解精準扶貧政策的執行情況、存在問題等,就有必要通過地方政府開展的扶貧開發工作來進行成效分析研究。地處閩西南的龍巖市武平縣,以精準扶貧為導向,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多種措施,探求多種路徑,形成了產業幫扶、金融幫扶、電商幫扶、山海協作幫扶等多種幫扶方式,有效推動了該縣精準扶貧工作。本文重點對這四種扶貧方式進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夠對該縣精準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精準扶貧;扶貧方式;武平縣
自2016年全面精準識別貧困戶以來,龍巖市武平縣政府精準扶貧以幫扶方式為抓手,全力推進該縣精準扶貧開發工作。該縣采取的主要扶貧方式有產業幫扶、金融幫扶、電商幫扶、山海協作幫扶等,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成效漸漸顯現。一方面,該縣建檔立卡貧困對象逐年減少,直至2019年全部脫貧。另一方面,該縣經濟社會發展較快,農村貧困人口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3952元增加到2020年的19750元。該縣農村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社會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一、產業幫扶
武平縣產業扶貧方式主要包括農業產業的“菜單式”扶貧方式、激勵性扶貧方式、光伏產業扶貧方式等三種。
(一)“菜單式”扶貧實現造血扶貧。武平縣立足全國林改第一縣和生態縣的生態優勢,出臺《武平縣農業產業扶貧方案》《武平縣2016—2018年扶持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實施辦法》,對貧困戶發展漁業、果茶、食用菌、畜禽等產業給予每戶年最高10000元的補助;對帶動幫扶有產業發展意愿20戶以上貧困戶或帶動整個貧困村60%以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農業經營主體,每帶動一戶貧困戶補助3000元,每家最高30萬元的補助。
(二)激勵性扶貧激發內生動力。出臺《關于開展激勵性扶貧項目工作的通知》,讓符合條件的貧困對象競爭擇優上崗,并給予專業指導,引領激發貧困對象通過自身努力脫貧。縣財政專門安排306萬元(每個鄉<鎮>18萬元)用于各鄉(鎮)開展激勵性扶貧項目。組織實施“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等“N+”產業帶動幫扶方式,積極整合脫貧力量,探索建立“脫貧聯合體”和“扶貧共同體”,把相關貧困戶聯合起來抱團發展,促使貧困戶由“單兵”向“抱團”作戰轉變。
(三)光伏扶貧長效增收。探索扶貧開發和光伏應用相結合的綠色扶貧新途徑,制定出臺貧困村發展光伏扶貧發電項目扶持政策,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統籌安排扶貧資金2030萬元,對全縣58個貧村建設50千瓦以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每村獎補35萬元。
二、金融幫扶
強化財政投入,從2015年預算1000萬元增加到每年3000萬元以上專項扶貧資金,每年給予每個貧困鄉50萬元、貧困村10萬元項目幫扶資金;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預算2000萬元,幫助每個貧困鄉建設20公里以內的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改善貧困鄉村公路網絡狀況。充分發揮12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擔保基金作用,對貧困戶實施免擔保,給予5萬元以內、期限3年以內、年5%貼息貸款。籌集3281萬元扶貧開發資金,按市場價格統一競拍購買東門市場等縣城國有沿街店面18間2477平方米,所得收益專項用于貧困村運轉及公益事業投入經費補助。同時,為解決無勞動能力及患重大疾病貧困戶收入問題,下發《武平縣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及患重大疾病貧困戶集中投資實施方案》,鼓勵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自愿與武平縣天富扶貧開發公司簽訂協議,由縣天富扶貧開發公司采取“公司+貧困戶”方式進行投資經營,并從第二年至合同結束(脫貧攻堅期內至2020年),按保底年收益率6%每年向各貧困戶支付投資收益。
三、電商幫扶
武平縣制訂了《武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和《武平縣促進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出臺了《武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管理與資金管理辦法》、《武平縣電商創業園入駐企業扶持辦法》和《武平縣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工作方案的制訂,明確了具體目標、任務、實施內容、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促進了全縣電商產業的發展和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該縣積極支持本土化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在深化與電商龍頭緊密合作的同時,注重扶持發展本地電商,推動當地產品網上銷售,建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基地。該縣建有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各鄉鎮成立了鄉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全縣17個鄉鎮實現全覆蓋,全縣214個行政村村級服務站覆蓋率達57%,其中,58個貧困村村級服務站覆蓋率達43%。
四、山海協作幫扶
武平縣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單位是廈門市思明區。該縣先后與思明區簽訂了《思明區武平縣新一輪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協議》《思明區武平縣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共建備忘錄》,雙方就推進山海協作工作機制、落實對口幫扶工作任務、加強經貿合作交流、拓展協作領域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提出要積極呼應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在加快發展中尋求更多的共同點,不斷深化合作協作,實現雙方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莫光輝.精準扶貧:中國扶貧開發模式的內生變革與治理突破[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2),73-77.
[2]陳坤秋,龍花樓, 土地整治與鄉村發展轉型:互饋機理與區域調控[J].中國土地科學,2020,34(6):1-9.
[3]葉超,高洋, 新中國70年鄉村發展與城鎮化的政策演變及其態勢[J].經濟地理,2019,39(10):139-145.